2024年05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13 2/13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全力解民忧 坚决保民安 主动惠民生
· 二十条措施构筑法治服务政策矩阵
· 图片新闻
· 源头施治 筑牢防线
· 述法点评成了“必修课”
· 纪念国家赔偿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举行
· 信用修复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二十条措施构筑法治服务政策矩阵
盐城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位争先

( 2024-05-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张子文
  
  牵头出台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组织开展“亲商护企2023”涉企案件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执结涉企债权案件到位金额超34亿元;“涉企服务专窗”事项办结率达100%……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政法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部署推进,接续推出特色务实举措,全力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切实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位争先。
更精准
对标期盼依法履职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法单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2023年2月20日,由盐城市委政法委牵头出台的全市政法系统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从打造企业敢干的法治人文环境、优质高效的法治政务环境、纾困解难的执法司法环境、安全稳定的平安和谐环境、绿色发展的法治支撑环境五大方面,制定了二十项具体任务,推动政法单位积极作为、精准施策。
  为精准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盼,全市各级政法单位结合自身职能,找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招商的切入点、结合点、落脚点,纷纷出台本地区本系统便民惠企服务举措,不断延伸政法系统“供给侧”职能链条,构建起“条块结合、统筹推进”的法治服务政策矩阵。
  3月21日,在盐城市委政法委牵头召开的全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滨海县企业代表、欧堡利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冬说:“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真切感受到盐城市委政法委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为,‘二十条措施’强调快速兑现企业合法权益,严惩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行为,不仅切实优化了营商环境,更为我们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针对“二十条措施”,盐城法院系统围绕服务助企、司法为民,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统一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运用法治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提升民营经济司法审判保障质效四个方面,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二项措施”,全面强化司法保障。
  “‘二十条措施’的出台,为我们法院系统服务企业划定范围、突出重点、指明方向,相关业务部门开展对企业务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基层干警对接企业、上门服务的主动性更加强烈。”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赵阳说。
  在“二十条措施”指引下,截至目前,全市检察系统依法受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22件,提起公诉225件;公安系统建立涉企刑事案件快办机制,累计破获涉企案件359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3亿元;司法行政系统加强涉企法律服务,累计走访园区企业850家,为各类企业法治体检1750次,出具法律意见书、风险提示函392份。
更暖心
优化服务持续加力

  “民警给予了全程‘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很耐心很细致,办理也很便捷。”今年3月,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办证大厅内,一对长年在盐城某外资企业工作的韩国籍夫妇,高兴地从民警手中领取到了“五星卡”(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盐城公安提升服务效能,缩短办证周期,给在盐城工作的外籍人士提供了极大便利,收获了大量“点赞”。
  盐城政法系统严格按照“二十条措施”要求,全面深化“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各项便民举措。其中公安政务服务大厅“涉企服务专窗”累计办件量12.4万余件,事项办结率达100%,并通过数据调用共享,推出“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举措,不断拓展公安政务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实现31个事项100%“减材料、减跑动”办理;法院与京东集团合作搭建“盐城市企业破产案件投融资信息平台”,并在市政务服务网上线,助力破产财产处置和投资人招引;市司法局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推进网上审批工作,“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100%。
  对企业的高效能服务不仅体现在“大厅窗口”,更体现在“企业门口”。去年夏天,射阳县某公司员工吴某忽然收到出差在外“老板”的微信,声称自己已经和外地的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对方要求交纳保证金20万元,吴某看到老板微信上熟悉的头像深信不疑,当即发给公司会计。“当时我就想到,警企联络员提醒的冒充领导诈骗的骗术,便立即电话联系老板核实,很快发现是个骗局。”公司会计说,原本以为电信网络诈骗离自己很远,没想到差点被骗。
  据了解,盐城公安机关推进“一警365·清亲在一企”服务发展活动,先后走访企业5484家,累计开展普法宣传1万余次,办理问题诉求434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1227处,企业满意率达100%。
  盐城公安机关坚持“一企一警”,结对挂钩全市规上企业,当好警企联络员、政策讲解员、政务服务员、安防指导员、风险排查员、法治宣传员“六大员”,近距离、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保姆式”服务,使警务服务跑在企业困难前。
更安心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知识产权可以赋能和整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乘数和倍增效应,对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盐城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近年来全面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法治之力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们是做盐城特色美食藕粉圆的,经常会遇到各种侵权的行为,稍有不慎还会被‘职业打假人’敲诈,企业发展也因此陷入困境……”盐城市晓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韦说,后来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上门走访,发现这些问题后立即设立“绿色通道”,主动对接市场监管部门,帮助他们建立起规范标准的企业运营机制。去年,该企业产品成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还被市商务局授予“盐城老字号”。
  “落实‘二十条措施’就是要想企业所想、急群众所急,以法治保障助力企业发展。”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李霞说,通过创新搭建“检企对话”平台,该院与76家重点企业成立检企党建联盟,在党建引领下拓展沟通渠道,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保护企业权益。
  企业想健康发展,自身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也是关键一环。盐城市司法局通过类案指导、研讨交流等方式,结合日常监管、普法宣传和法治体检,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自主管理,形成法治护企长效机制。
  “我们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了解到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在哪儿,从而知道如何加强排查、依法经营……”2023年年底,在中韩(盐城)法律服务产业园的法律沙龙上,江苏一正律师事务所律师戴海霞说。
  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技城的中韩(盐城)法律服务产业园,集公共法律服务、法治论坛交流、法治教育培训、智慧法务、涉法务全链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各类民营企业提供全面优质的法律服务。
  自2023年3月开园以来,该产业园已累计开展各类法治活动68次,举办长三角知识产权线上论坛、中韩首届法律服务交流会等活动,提供咨询260余次,处理涉企纠纷48起,办理涉企非诉案件28件,涉案标的达5亿元。
  据了解,盐城市还将坚持以巩固提升“二十条措施”为抓手,抓实各项工作举措延伸拓展,进一步构建职责明确、公正高效的政法为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法治“五大环境”建设(即企业敢干的法治人文环境、优质高效的法治政务环境、纾困解难的执法司法环境、安全稳定的平安和谐环境、绿色发展的法治支撑环境),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全力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做示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