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为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口腔诊疗服务中传播,我们推出了压力蒸汽灭菌在线监测平台。如果温度、时间、压力等任何一个参数没达到标准,卫生监督员手机上会接到预警信息,立即通知医院或诊所查找原因、重新灭菌。”江苏省扬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王礼雷近日为《法治日报》记者演示时介绍说,目前该平台适用已覆盖全市48家医疗机构,监测灭菌总数2.2万余条,预警和处置异常灭菌数据115条,在全省率先通过“线上发现问题+线下执法取证”方式办理行政处罚5起。 如今,扬州市大力倡导和推进非现场执法模式,不仅让监管执法更加精准、更有广度,还及时帮助监管对象减少违法行为和被处罚风险,并在投诉举报的溯源调查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江苏行政执法部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的鲜活例子。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按照国务院部署,下发了《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扎实有力推动行政执法工作质量提升,着力建立起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开展主动“邀约式”执法 “辖区有家汽车公司,多次督查检查出安全问题,被行政处罚4.5万元。”淮安市淮阴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卢金说,企业主动提出“邀约式”执法检查后,执法人员带着专家一起到现场检查,当场发现30多个问题,推动企业对生产现场进行系统化改进。 卢金所说的“邀约式”执法检查,是淮阴区应急管理局在区司法局、营商办的牵头指导下探索的一项创新举措,企业通过主动邀请执法部门上门检查,帮助指导企业排查问题隐患和违法风险,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合规经营、诚信守法。 2023年10月,淮阴区政府出台实施方案在全区推广涉企“邀约式”执法,执法单位通过梳理涉企执法检查事项清单、发布“邀约式”执法检查通告、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主动联系服务企业开展回访等方式,“应邀”开展涉企服务指导。截至目前,该区各执法机关共收到168家企业邀约,已对152家企业开展上门指导,帮助企业整改隐患问题341个。 基层执法监督模式也不断创新。金湖县黎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室,由司法所所长、副所长兼任行政执法监督员,规范司法所法制审核工作职责等11项制度,并对接监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工作。“司法所每季度对执法局案卷进行评查,对执法流程和执法文书等进行通案审核,去年一共参与了17件。”该街道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执法监督员参与综合执法后,执法工作有了更多“底气”。 淮安市司法局副局长郑劲松介绍,淮安市提出“构建立体式全贯通大监督格局”的工作目标,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20次,强调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淮安市司法局全面梳理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等工作部署,将上级部署方案细化分解为8大类64项工作任务,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责任到人头。 提升基层执法精准度 记者在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兴东分局快检实验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对执法人员刚从农贸市场采样的木耳、香菇等农产品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添加剂,进行快速检测。“如果快检发现问题,我们会组织法检,测出违法添加的含量数据,作为行政处罚依据。”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今年“3·15”期间,该局14个属地分局的实验室全部对群众开放,现场接受农产品快检。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该局还在民俗庙会、体育赛事期间摆摊设点,对餐饮具现场快检、对售卖食品现场抽检,同时针对重点场所及农残超标高风险产品,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抽检”“水产品抽检”“韭菜、草莓专项抽检”等,对不合格产品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 通州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刚上线试运行的智慧应急信息平台,对辖区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除尘设备是否开启进行远程监测。“该系统已经对偏远乡镇12起案件查处提供了证据支撑,涉及粉尘涉爆4起、违规动火作业2起。”该局局长曹茂龙介绍,通过科技手段加强远程监测,既能对辖区企业“无事不扰”,也实现了快速准确取证和定性,大大减少了基层执法难度。 2021年3月,南通市被司法部确认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市司法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确定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领域、七大综合执法领域以及通州区开展试点,所开发运行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云平台已上线9大类156项课程,精心打造了一批行政执法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实现了执法部门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参训。 南通市还以海门区为试点,聚力打造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指导出台相关工作办法、权责清单,以及镇街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工作意见等规范文件,构建以司法行政为主导、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为解决基层执法中的行政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有监督’,专门出台了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场所及装备建设规范、‘三项制度’规范和常用文书样式规范,全面加强了基层综合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南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志强介绍。 彰显行政执法温度 2024年2月,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电视电话会议。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晓伟介绍,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政府出台实施方案,形成了21项任务45个具体项目,在2023年全省已普遍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基本形成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清单的基础上,到2024年底完成队伍素质提升、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基本建成等方面的基础性、长期性任务。2025年底要按期完成行政执法各重点项目,实现行政执法质量效能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进一步增强的目标。 按照部署,江苏还将结合近年来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率先性的成功实践,推动行政执法工作向事前、事后延伸覆盖,更好彰显行政执法温度。此外,通过持续深化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优化涉企行政执法制度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涉企经济影响评估等具体工作机制,将实施情况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和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性和公信力。 记者注意到,江苏还将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探索推出非现场甄别、非现场溯源、非现场检查、非现场提醒、非现场取证等5种执法模式。其中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通过非现场执法平台推送环境违法问题2936个,查实率同比提高47%,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同比减少30%。 各地还探索推出一批值得推广的创新经验,如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机制,依托区块链技术,围绕跨区域数据共享、联合执法、证据互认、集体会商、案件交叉评查、执法基准协同6大应用场景,汇集江苏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兴用户数据,有效打通了行政执法区域协作堵点;无锡市惠山区着力打造“柔执法+微执法+云执法”的3S执法体系,有效提升行政执法办案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江苏省司法厅还在常州、南京、宿迁等7个设区市和28个县(市、区)开展“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综合执法模式试点,推动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研究制定了长三角地区行政裁量基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等专项工作。近3年,全省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
江苏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
行政执法增力度添温度
|
|
|
|
( 2024-05-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为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口腔诊疗服务中传播,我们推出了压力蒸汽灭菌在线监测平台。如果温度、时间、压力等任何一个参数没达到标准,卫生监督员手机上会接到预警信息,立即通知医院或诊所查找原因、重新灭菌。”江苏省扬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王礼雷近日为《法治日报》记者演示时介绍说,目前该平台适用已覆盖全市48家医疗机构,监测灭菌总数2.2万余条,预警和处置异常灭菌数据115条,在全省率先通过“线上发现问题+线下执法取证”方式办理行政处罚5起。 如今,扬州市大力倡导和推进非现场执法模式,不仅让监管执法更加精准、更有广度,还及时帮助监管对象减少违法行为和被处罚风险,并在投诉举报的溯源调查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江苏行政执法部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的鲜活例子。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按照国务院部署,下发了《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扎实有力推动行政执法工作质量提升,着力建立起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开展主动“邀约式”执法 “辖区有家汽车公司,多次督查检查出安全问题,被行政处罚4.5万元。”淮安市淮阴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卢金说,企业主动提出“邀约式”执法检查后,执法人员带着专家一起到现场检查,当场发现30多个问题,推动企业对生产现场进行系统化改进。 卢金所说的“邀约式”执法检查,是淮阴区应急管理局在区司法局、营商办的牵头指导下探索的一项创新举措,企业通过主动邀请执法部门上门检查,帮助指导企业排查问题隐患和违法风险,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合规经营、诚信守法。 2023年10月,淮阴区政府出台实施方案在全区推广涉企“邀约式”执法,执法单位通过梳理涉企执法检查事项清单、发布“邀约式”执法检查通告、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主动联系服务企业开展回访等方式,“应邀”开展涉企服务指导。截至目前,该区各执法机关共收到168家企业邀约,已对152家企业开展上门指导,帮助企业整改隐患问题341个。 基层执法监督模式也不断创新。金湖县黎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室,由司法所所长、副所长兼任行政执法监督员,规范司法所法制审核工作职责等11项制度,并对接监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工作。“司法所每季度对执法局案卷进行评查,对执法流程和执法文书等进行通案审核,去年一共参与了17件。”该街道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执法监督员参与综合执法后,执法工作有了更多“底气”。 淮安市司法局副局长郑劲松介绍,淮安市提出“构建立体式全贯通大监督格局”的工作目标,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20次,强调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淮安市司法局全面梳理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等工作部署,将上级部署方案细化分解为8大类64项工作任务,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责任到人头。 提升基层执法精准度 记者在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兴东分局快检实验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对执法人员刚从农贸市场采样的木耳、香菇等农产品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添加剂,进行快速检测。“如果快检发现问题,我们会组织法检,测出违法添加的含量数据,作为行政处罚依据。”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今年“3·15”期间,该局14个属地分局的实验室全部对群众开放,现场接受农产品快检。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该局还在民俗庙会、体育赛事期间摆摊设点,对餐饮具现场快检、对售卖食品现场抽检,同时针对重点场所及农残超标高风险产品,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抽检”“水产品抽检”“韭菜、草莓专项抽检”等,对不合格产品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 通州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刚上线试运行的智慧应急信息平台,对辖区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除尘设备是否开启进行远程监测。“该系统已经对偏远乡镇12起案件查处提供了证据支撑,涉及粉尘涉爆4起、违规动火作业2起。”该局局长曹茂龙介绍,通过科技手段加强远程监测,既能对辖区企业“无事不扰”,也实现了快速准确取证和定性,大大减少了基层执法难度。 2021年3月,南通市被司法部确认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市司法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确定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领域、七大综合执法领域以及通州区开展试点,所开发运行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云平台已上线9大类156项课程,精心打造了一批行政执法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实现了执法部门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参训。 南通市还以海门区为试点,聚力打造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指导出台相关工作办法、权责清单,以及镇街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工作意见等规范文件,构建以司法行政为主导、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为解决基层执法中的行政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有监督’,专门出台了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场所及装备建设规范、‘三项制度’规范和常用文书样式规范,全面加强了基层综合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南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志强介绍。 彰显行政执法温度 2024年2月,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电视电话会议。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晓伟介绍,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政府出台实施方案,形成了21项任务45个具体项目,在2023年全省已普遍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基本形成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清单的基础上,到2024年底完成队伍素质提升、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基本建成等方面的基础性、长期性任务。2025年底要按期完成行政执法各重点项目,实现行政执法质量效能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进一步增强的目标。 按照部署,江苏还将结合近年来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率先性的成功实践,推动行政执法工作向事前、事后延伸覆盖,更好彰显行政执法温度。此外,通过持续深化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优化涉企行政执法制度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涉企经济影响评估等具体工作机制,将实施情况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和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性和公信力。 记者注意到,江苏还将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探索推出非现场甄别、非现场溯源、非现场检查、非现场提醒、非现场取证等5种执法模式。其中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通过非现场执法平台推送环境违法问题2936个,查实率同比提高47%,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同比减少30%。 各地还探索推出一批值得推广的创新经验,如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机制,依托区块链技术,围绕跨区域数据共享、联合执法、证据互认、集体会商、案件交叉评查、执法基准协同6大应用场景,汇集江苏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兴用户数据,有效打通了行政执法区域协作堵点;无锡市惠山区着力打造“柔执法+微执法+云执法”的3S执法体系,有效提升行政执法办案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江苏省司法厅还在常州、南京、宿迁等7个设区市和28个县(市、区)开展“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综合执法模式试点,推动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研究制定了长三角地区行政裁量基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等专项工作。近3年,全省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