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跳科目三、喝奶茶、吃螺蛳粉、用美颜相机拍照、对着镜头“比心”……在海拔2600米的高原上,四川省马尔康市敬老院的老人过着时髦且新鲜、跟传统敬老院不太一样的生活。这一切,主要缘于他们有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院长。 全国人大代表、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格西王姆是位热情爽朗的“90后”。充满活力、衣着时尚的她,让人很难将其和敬老院院长的身份联系到一起。 格西王姆几乎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敬老院老人们的点滴生活。翻看她的朋友圈,是一件很治愈的事情。不管是照片还是小视频,里面满是老人的灿烂笑容,隔着手机都能让人感受到快乐。绘画课、手指操、拍视频、舞台剧、过集体生日……格西王姆想尽办法丰富着这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老人们的生活被各种新鲜好玩的事儿塞得满满当当。 之所以选择来敬老院,格西王姆有自己的理由。格西王姆曾经是福利院的孩子。6岁的时候,一场泥石流让她失去了双亲,她跟3岁的妹妹有一段时间被安置在曾经的马尔康社会福利院生活,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长大,这让她十分想把得到的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今年是格西王姆来到马尔康敬老院的第15个年头。2008年,马尔康市敬老院建立;2009年,18岁的格西王姆作出决定,重返马尔康市敬老院,成为临时聘请的养老护理员;10年后,2019年,格西王姆成为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尽管已结婚生子,但她绝大部分时间仍然住在敬老院,十几个春节都是在敬老院度过的。查房、收拾床铺、喂饭、洗澡……前前后后,她在这里精心照料了100多位老人的生活,像女儿一般尽孝,从一个做什么都略显生涩的小姑娘成长为多面手。其间吃了多少苦,格西王姆从不愿多说。 在敬老院,老人们给了格西王姆多年未曾体会到的父爱母爱。她的衣兜总是鼓鼓的,有时是一把糖果,有时是几个橘子,这都是老人舍不得吃特意留给她的。但很多时候,格西王姆更像是这些老人的“妈妈”。年纪大了,老人心灵愈发回归孩童,“老小孩”们会撒娇,会吃醋,甚至会争吵,格西王姆要耐心地解决这些纷争。 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格西王姆几乎没有离开过敬老院。老人们的吃喝拉撒、矛盾调解,里里外外,大事小情,都离不开她。今年格西王姆参加完全国人大会议从北京回来的那天,敬老院里的几十位老人一早就坐满了院子,有的老人高兴地在院子里唱起了歌。看到格西王姆熟悉的身影出现,人群倏地爆发出掌声,几位老人默默扭过脸去,抹了抹眼泪。 格西王姆很爱笑,也最喜欢看到老人们笑,在她“主掌大局”的敬老院里,欢声笑语格外多。但格西王姆也有发愁的时候。比如,敬老院面临护工短缺和流失的问题。敬老院现共收住了73位老人,平均年龄为74岁。其中,需要全护理的老人有8人,半自理的有43人。这些老人都需要工作人员去服务,给他们洗澡、洗衣服,有些还要喂饭、处理大小便等。但院里目前只有25位工作人员,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2岁,只有两位“90后”。没人愿意来的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一是地方偏远,二是工资待遇比较低,而且服务照顾老人的工作确实不好做。 这些年,格西王姆见证了敬老院的点滴发展,正是对养老事业的坚守与热爱,使得格西王姆深知敬老院存在的潜在不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格西王姆连续两年都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发展农村养老事业发声。她希望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养老事业,提高一线农村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这份事业中来。在她看来,年轻的养老护理人员是老人们看世界的一扇窗户,能带给老人更多新鲜的东西。 格西王姆告诉记者,不久之后,自己将带领老人们搬进全新升级的马尔康市养护院,新的院址就坐落在她儿时每天上学都要翻越的那座大山的山脚下,等待她和老人们的,是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有更重的责任等着她。这片小天地里,格西王姆将继续像一道光,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全社会都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关怀。人人都会变老,老人们不仅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更需要心灵上的陪伴。要让所有人树立起“敬老爱老,人人有责”的理念,这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我会继续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一切方便老人,一切服务老人”的理念好好服务老人,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事业中来,让老人们生活得更舒心舒适。
|
全国人大代表格西王姆:
|
“90后”的她,给73位老人当“妈妈”
|
|
|
|
( 2024-04-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图①:格西王姆(中)和马尔康市敬老院的老人们在一起。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跳科目三、喝奶茶、吃螺蛳粉、用美颜相机拍照、对着镜头“比心”……在海拔2600米的高原上,四川省马尔康市敬老院的老人过着时髦且新鲜、跟传统敬老院不太一样的生活。这一切,主要缘于他们有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院长。 全国人大代表、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格西王姆是位热情爽朗的“90后”。充满活力、衣着时尚的她,让人很难将其和敬老院院长的身份联系到一起。 格西王姆几乎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敬老院老人们的点滴生活。翻看她的朋友圈,是一件很治愈的事情。不管是照片还是小视频,里面满是老人的灿烂笑容,隔着手机都能让人感受到快乐。绘画课、手指操、拍视频、舞台剧、过集体生日……格西王姆想尽办法丰富着这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老人们的生活被各种新鲜好玩的事儿塞得满满当当。 之所以选择来敬老院,格西王姆有自己的理由。格西王姆曾经是福利院的孩子。6岁的时候,一场泥石流让她失去了双亲,她跟3岁的妹妹有一段时间被安置在曾经的马尔康社会福利院生活,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长大,这让她十分想把得到的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今年是格西王姆来到马尔康敬老院的第15个年头。2008年,马尔康市敬老院建立;2009年,18岁的格西王姆作出决定,重返马尔康市敬老院,成为临时聘请的养老护理员;10年后,2019年,格西王姆成为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尽管已结婚生子,但她绝大部分时间仍然住在敬老院,十几个春节都是在敬老院度过的。查房、收拾床铺、喂饭、洗澡……前前后后,她在这里精心照料了100多位老人的生活,像女儿一般尽孝,从一个做什么都略显生涩的小姑娘成长为多面手。其间吃了多少苦,格西王姆从不愿多说。 在敬老院,老人们给了格西王姆多年未曾体会到的父爱母爱。她的衣兜总是鼓鼓的,有时是一把糖果,有时是几个橘子,这都是老人舍不得吃特意留给她的。但很多时候,格西王姆更像是这些老人的“妈妈”。年纪大了,老人心灵愈发回归孩童,“老小孩”们会撒娇,会吃醋,甚至会争吵,格西王姆要耐心地解决这些纷争。 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格西王姆几乎没有离开过敬老院。老人们的吃喝拉撒、矛盾调解,里里外外,大事小情,都离不开她。今年格西王姆参加完全国人大会议从北京回来的那天,敬老院里的几十位老人一早就坐满了院子,有的老人高兴地在院子里唱起了歌。看到格西王姆熟悉的身影出现,人群倏地爆发出掌声,几位老人默默扭过脸去,抹了抹眼泪。 格西王姆很爱笑,也最喜欢看到老人们笑,在她“主掌大局”的敬老院里,欢声笑语格外多。但格西王姆也有发愁的时候。比如,敬老院面临护工短缺和流失的问题。敬老院现共收住了73位老人,平均年龄为74岁。其中,需要全护理的老人有8人,半自理的有43人。这些老人都需要工作人员去服务,给他们洗澡、洗衣服,有些还要喂饭、处理大小便等。但院里目前只有25位工作人员,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2岁,只有两位“90后”。没人愿意来的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一是地方偏远,二是工资待遇比较低,而且服务照顾老人的工作确实不好做。 这些年,格西王姆见证了敬老院的点滴发展,正是对养老事业的坚守与热爱,使得格西王姆深知敬老院存在的潜在不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格西王姆连续两年都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发展农村养老事业发声。她希望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养老事业,提高一线农村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这份事业中来。在她看来,年轻的养老护理人员是老人们看世界的一扇窗户,能带给老人更多新鲜的东西。 格西王姆告诉记者,不久之后,自己将带领老人们搬进全新升级的马尔康市养护院,新的院址就坐落在她儿时每天上学都要翻越的那座大山的山脚下,等待她和老人们的,是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有更重的责任等着她。这片小天地里,格西王姆将继续像一道光,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全社会都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关怀。人人都会变老,老人们不仅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更需要心灵上的陪伴。要让所有人树立起“敬老爱老,人人有责”的理念,这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我会继续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一切方便老人,一切服务老人”的理念好好服务老人,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事业中来,让老人们生活得更舒心舒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