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调研
|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人民法院来说,要把强化司法政策供给和依法公正审理案件结合起来,找准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点,持续抓实问题整改,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一、正确把握形势任务,增强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的责任感 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必须准确把握当前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重点难点、急事要事,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是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高。面对当前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需要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做好应对更为复杂形势、更为困难局面的充分准备,以法治的确定性应对各类矛盾化解的不确定性。 二是应对矛盾风险挑战的要求更高。目前,经济社会的风险点仍然较多,特别是涉金融、房地产领域风险深度关联,且传导性强、危害大。以漯河为例,全市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持续呈现增长态势,风险主要集中在建设融资、下游产业债务、销售终端三个方面,且面临防范风险外溢、统一法律适用、化解房企债务、易引发连锁反应等风险难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推出更多扎实有效的举措。 三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要求更高。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就越强,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就越强烈,这对人民法院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有司法获得感。 二、聚焦重点工作任务,更好肩负起新时代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 干好法院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强化法院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首先要做到政治意识强、政治能力强,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讲政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紧密结合各项决策部署,能动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审判责任,切实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 二是坚持不懈提能力。推动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作支撑。当前,一些案件质量不高,与个别法官业务能力不精、疏于学习有很大关系。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常态化开展精品案例、优秀庭审、裁判文书评选,培养一批高层次、专家型法官,以能力提升助推工作提质。着重提升干警综合素质养成,特别是群众工作能力、调研能力、数据应用分析能力等,促进各类矛盾纠纷更好化解。 三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审判实践中,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审慎、规范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探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防止和纠正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助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善意文明执行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做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法院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直接、最具体的就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要做实严格保护,特别是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惩罚性赔偿适用。做好破产审判工作。深入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通过适用简易程序促进无产可破企业快速退出市场,提高市场“新陈代谢”速度;持续推进“执转破”工作,理顺程序衔接,畅通转化渠道,进一步压缩破产程序耗时。要发挥好破产重整挽救作用,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通过预重整、重整等方式,助力企业脱困重生。 四是深化府院联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审判一手托着“民”、一手托着“官”,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推动案件办理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将支持就是监督贯穿行政争议化解全过程,推动府院联动机制从个案协调、事后化解,不断向源头预防、前端治理延伸。以新行政复议法实施为契机,做好与各级政府复议应诉机构的衔接工作,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行政机关的沟通,助推统一执法尺度和标准,同时总结案件反映出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报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追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正向感受 法院工作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人民法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向前、多点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各类司法活动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提供高质量诉讼服务。立案诉讼服务是群众感受司法、体验公平正义的“第一窗口”,要把诉讼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既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群众线上办事需求,也要从实际出发,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及时提供线下服务、上门服务,努力让诉讼服务“零距离”,让群众从细微处深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温暖。 二要用心用情解决信访诉求。涉诉信访是检验法院解纷效果的“晴雨表”,更是反映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风向标”。要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把“如我在诉”理念贯穿全过程,着力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受理、实质办理水平。 三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法院要以持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全面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诉源治理实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人、财、物等司法资源向下倾斜,加大法庭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建立人员向案件数量多、基层治理任务重的法庭倾斜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职业保障措施,让人民法庭真正成为培养优秀青年法治人才的实践基地。持续提升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抓好矛盾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探索符合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矛盾纠纷特点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努力打造品牌样板。
|
|
能动履职推动“公正与效率”落到实处
|
|
|
|
( 2024-04-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
|
|
王晓东
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人民法院来说,要把强化司法政策供给和依法公正审理案件结合起来,找准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点,持续抓实问题整改,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一、正确把握形势任务,增强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的责任感 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必须准确把握当前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重点难点、急事要事,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是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高。面对当前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需要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做好应对更为复杂形势、更为困难局面的充分准备,以法治的确定性应对各类矛盾化解的不确定性。 二是应对矛盾风险挑战的要求更高。目前,经济社会的风险点仍然较多,特别是涉金融、房地产领域风险深度关联,且传导性强、危害大。以漯河为例,全市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持续呈现增长态势,风险主要集中在建设融资、下游产业债务、销售终端三个方面,且面临防范风险外溢、统一法律适用、化解房企债务、易引发连锁反应等风险难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推出更多扎实有效的举措。 三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要求更高。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就越强,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就越强烈,这对人民法院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有司法获得感。 二、聚焦重点工作任务,更好肩负起新时代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 干好法院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强化法院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首先要做到政治意识强、政治能力强,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讲政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紧密结合各项决策部署,能动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审判责任,切实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 二是坚持不懈提能力。推动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作支撑。当前,一些案件质量不高,与个别法官业务能力不精、疏于学习有很大关系。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常态化开展精品案例、优秀庭审、裁判文书评选,培养一批高层次、专家型法官,以能力提升助推工作提质。着重提升干警综合素质养成,特别是群众工作能力、调研能力、数据应用分析能力等,促进各类矛盾纠纷更好化解。 三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审判实践中,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审慎、规范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探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防止和纠正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助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善意文明执行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做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法院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直接、最具体的就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要做实严格保护,特别是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惩罚性赔偿适用。做好破产审判工作。深入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通过适用简易程序促进无产可破企业快速退出市场,提高市场“新陈代谢”速度;持续推进“执转破”工作,理顺程序衔接,畅通转化渠道,进一步压缩破产程序耗时。要发挥好破产重整挽救作用,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通过预重整、重整等方式,助力企业脱困重生。 四是深化府院联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审判一手托着“民”、一手托着“官”,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推动案件办理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将支持就是监督贯穿行政争议化解全过程,推动府院联动机制从个案协调、事后化解,不断向源头预防、前端治理延伸。以新行政复议法实施为契机,做好与各级政府复议应诉机构的衔接工作,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行政机关的沟通,助推统一执法尺度和标准,同时总结案件反映出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报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追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正向感受 法院工作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人民法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向前、多点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各类司法活动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提供高质量诉讼服务。立案诉讼服务是群众感受司法、体验公平正义的“第一窗口”,要把诉讼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既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群众线上办事需求,也要从实际出发,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及时提供线下服务、上门服务,努力让诉讼服务“零距离”,让群众从细微处深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温暖。 二要用心用情解决信访诉求。涉诉信访是检验法院解纷效果的“晴雨表”,更是反映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风向标”。要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把“如我在诉”理念贯穿全过程,着力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受理、实质办理水平。 三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法院要以持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全面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诉源治理实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人、财、物等司法资源向下倾斜,加大法庭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建立人员向案件数量多、基层治理任务重的法庭倾斜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职业保障措施,让人民法庭真正成为培养优秀青年法治人才的实践基地。持续提升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抓好矛盾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探索符合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矛盾纠纷特点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努力打造品牌样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