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社区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广西西林做实源头治理绘就新“枫”景
· 福清法院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 张思德服务队雪天急救暖民心
· 合肥五里墩街道就地解决群众诉求
· 内蒙古科右中旗靶向调处借贷纠纷
· 潜江“百万群众评政法”提质增效
· 三亚崖州开展领导干部讲禁毒活动
· 图片新闻

广西西林做实源头治理绘就新“枫”景

( 2024-03-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①
  图① 网格员上门调解家庭矛盾纠纷。
  图② 综治干部和民警深入辖区群众家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西林县委政法委供图  

□ 本报记者   马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韦奇
  
  “非常感谢你们的协调帮助,我们村的灌溉水渠被挖损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综治中心收到村民黄炳新代表村民送来的一面绣有“心系百姓办实事 热情服务解民忧”的锦旗,感谢他们高效化解一起农田灌溉饮水渠道损坏的矛盾纠纷。
  近年来,西林县聚焦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基层精细化治理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及时解决群众身边难事小事,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源头治理 高效化解矛盾
  岁末年初,是各种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关键节点。近期,西林县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活动。在西平乡,潘某等反映,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老板未给他们发放12万元的务工费,请求帮助协调解决。
  西林县综治办立即组织综治中心、司法所了解情况。原来,潘某等20人是姚某从凌云县雇佣到西平乡那俄村克林屯种植桉树的务工人员,双方对劳务报酬和桉树种植质量问题等存在争议。工作人员通过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并深入进行交流沟通和协调后,采取“背靠背”的方式,以法释理,耐心劝导和悉心调解,最终双方就工资结付事宜达成共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矛盾纠纷源头排查、源头化解、源头稳控、延伸服务的源头治理工作模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西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黎兴说。
  近年来,西林县树立预防性司法理念,通过抓前端、抓源头、抓初始,实行“警源、诉源、访源、稳源”四源共治,打造“枫桥经验”西林模式,有效控制刑事治安案件、诉讼案件、信访案件增量,推动形成从化讼止争向少诉无争发展的良性司法生态。2023年,西林县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00余件。
联合联动 提升治理效能
  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接合部,与云南省罗平县、师宗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及贵州省兴义市等6县(市)山水相连,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八达镇土黄村那龙屯群众的饮用取水与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底先村二组的农田灌溉用水同属宁洁沟(地名)水源头。2022年8月,因季节性缺水,加上用水量的增加,双方群众到争议地宁洁沟争夺水源,随着矛盾升级,随时可能引发群体性械斗事件。
  接到网格员报告后,八达镇迅速行动,立即通知云南省坝美镇,上报包案县领导、县水利局、县司法局、县调处中心等,并组织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赶往现场处置。在双边村、镇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开展多轮调解,最终,双方群众签署了协议书,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纠纷发生后,两边政府都很重视,组织了派出所、司法所及县里面相关部门到我们这里进行调解,现在水资源得以分享共用,饮水也正常了。”那龙屯群众农友华说。
  在矛盾化解工作中,西林县建立矛盾纠纷导入输出机制,与接边县(市)探索构建了跨省(区)“支部联建、矛盾联调、平安联保”机制,有效破解省际边界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在县域,实现县级矛调中心指挥协同应用与乡镇调解组织的无缝对接,在各乡镇建立“矛盾调处中心”,打造联调力量“网格化”、联调模式“协作化”、联调途径“多元化”,构建上下联动协同的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群众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
  “我们屯制定了环境卫生轮值制度,每天轮值一户,今天刚好轮到我家。”正在打扫卫生的村民王玉雪,提到当地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时,她自豪地介绍。
  新民屯是普合苗族乡大河村的一个自然屯,共39户191人。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模式,推行集体事集体议、群众事群众商、有困难大家帮,村民和谐友善。
  “至今为止,新民屯是全县唯一没有屯级保洁员的屯。”包村干部陆运敏介绍,“新民屯的治理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汇聚全屯力量的‘大合唱’,全体村民凝心聚力,同心共治。多年来,新民屯无刑事、治安案件,无矛盾纠纷,无上访人员。”
  央达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团结村民自主议事、平等协商,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10多年前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现象彻底消失,实现由乱到治、“零发案”“零非访”的转变。
  “我们坚持‘五治融合’模式,紧紧抓住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使实劲,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西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勤说。
  近年来,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及时解决群众难题,西林县还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为突破口,落实县-乡-村-屯-组五级网格包保责任制,创建5G大数据平台,通过“码上服务”小程序上报社情民意,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小程序目前注册用户已覆盖5.2万户群众,问题和诉求的化解率达92%,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连续17年获得“广西平安县”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