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农资打假须深入开展综合治理
· 有序有度开放大学校园
· 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
· 金水晴波
· 图说世象
· 对人身安全保护令岂能置之不理
· 对“假节俭真浪费”要高度警惕
· 票务平台要有更多人性关怀

有序有度开放大学校园

( 2024-03-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王维家

  教育部近日公布废止《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4部规章。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称,教育部在规章清理、废止的同时,也将加强有关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提高制度供给的及时性、有效性。特别是要适应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疏密结合、宽严相济,落实学校办学和管理自主权,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校园是否应该对外开放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焦点主要集中在资源、秩序、安全等方面。开放论者着眼于资源共享,认为公办大学,不能也不应该只属于特定部分人员拥有和使用,应该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人员可以进入并利用丰富的校园资源,比如图书文献资源、运动锻炼场地、实验设备资源、文化设施资源等,从而实现观光旅游或游学探望的目的,还有人认为大学应该打开校门,接纳公众,以彰显大学的包容品格和开放精神。
  反对者则主要从安全和秩序的角度考虑,认为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和教学科研场所,开展教学、进行科研,教育培养学生是主要任务,这就要求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宁静且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别是,校园的承载力有限,如果不加限制地对外开放,势必会造成校园内人流拥挤,嘈杂喧嚣,干扰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也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事实上,此前就有高校出现了游客与学生因争路发生矛盾的事件。这也充分说明,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讨论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对外开放,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二维问题,更不能陷入“我是你非”的对立思维窠臼中。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具体实际的现实问题,应该客观分析与综合权衡。此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有依法依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包括对校园的管理。同时,高校师生享有对校园优先使用的权利,高校可以制定合法、适当的校园管理制度,以保障校园秩序和师生教学生活需要。当然,高校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应积极向社会开放校园,更好发挥大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功能。要坚持因校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平衡好校园秩序、师生权益和社会公共需求,推动校园开放;要完善相关机制,做好服务保障,引导安全、有序、文明参观。可以说,这些表态是教育部对社会呼吁开放大学校园关切的积极回应,也是对高校依法依规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校园秩序和教学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持。
  对高校管理者来说,要落实起来,紧要的是从思想和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思想上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断;另一方面,要勇于面对变化的现实,不断更新管理思维,多在管理方面下功夫、想办法,推出新举措、新规范。比如,合理设定校园开放时间,简化入校手续流程,科学划定校园公共区域、观游路径,制定校园通行规则,规范校园通行工具,防止校园保障性资源被校外人员占用等等,实现有限度、有管理、有秩序地开放。同时,要积极打造提供校园文化资源、景观资源等的数字化、网络化应用,特别是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校园虚拟场景,让社会公众即使不进入校园,也可以领略校园美景,通过网络享用到学校丰富的各类资源。
  对于全社会而言,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广大公众应正确认识大学的功能职责,充分尊重开展教学科研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严格遵守学校校园管理制度和通行规定,以实际行动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良好秩序。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