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孩子们筑牢健康上网“防火墙”
· 全流程监督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 让法治成为春节年俗最亮底色
· 踊贵屦贱
· 图说世象
· 合力打击制售“特供”酒行为
· 必须时刻重视消防安全

为孩子们筑牢健康上网“防火墙”

( 2024-02-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构筑起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防火墙”,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建制立规,而且需要互联网企业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

  □ 赵志疆

  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为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网上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炮制虚假信息、恶意营销炒作、宣扬猎奇行为、违背公序良俗等六方面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上网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逢春节,网络空间总是格外热闹。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不少人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节假日期间,公众的信息需求无疑更大;另一方面,忙碌了一年之后,很多人都希望通过网络参与互动、愉悦身心。因此,净化网络生态、维护网络秩序就显得格外重要。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六方面问题,其中多个问题都与春节息息相关。例如:借春节档影视作品、明星网红等话题,挑起互撕谩骂、煽动对立情绪;打着改命转运、破除太岁的旗号,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习……这些问题不仅污染网络空间,而且会给青少年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专项行动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作为整治重点。
  如今,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去年12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等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3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7.2%。应该看到,面对各类不良的网络内容,最容易受到侵染和伤害的就是未成年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判断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模仿力,很容易单纯觉得“好玩”“很酷”而跟风,进而在网络空间中迷失方向。
  正如近日有媒体报道,不少网络流行语、网络热梗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流行,有的孩子说话夹杂着大量格调低下的网络流行语,令家长和老师倍感苦恼和忧虑。粗鄙的网络用语在未成年人之间“流行”,显然是不良网络文化所致。而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的显然不只是语言——无论是互撕谩骂、刷分控评,还是炫富斗富、铺张浪费,太多乱象虽肇始于线上,但在线下愈演愈烈。因此,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春节期间,中小学生都放假在家,健康上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这不仅体现在对上网时长的管理上,而且体现在对网络内容的筛选上。因此,此次专项行动在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整治“突破青少年模式关于时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要求,向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变相提供诱导沉迷的产品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其中特别强化了网络平台的管理责任。譬如: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此次专项行动也明确要求,督促重点网站平台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春节期间值班值守,深入排查问题漏洞,切实加强内容审核管理。这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让平台切实当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守门人”。
  作为从小就习惯数字化生存的“网络原住民”——现在的未成年人已普遍接受并适应了网络生活。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鱼龙混杂的网络内容也充满了诱惑和威胁。构筑起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防火墙”,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建制立规,而且需要互联网企业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这既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线上线下都需要来一场彻底大扫除,以崭新的姿态共建共享美好精神家园。作为《条例》正式施行后的首个春节,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综合措施,不妨从净化春节期间的网络空间做起。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也预示着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这项工作,将迎来全面升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