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编者按
· 用好法律武器向电诈犯罪说“不”
· 构建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
· 以法为盾共建反诈“防火墙”
· 持续发力筑牢反诈“安全网”
· 加强法治宣传守牢群众“钱袋子”

构建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

( 2023-12-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王晓伟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我国首部专门为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制定的法律,是党中央部署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标志性成果。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立足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在明确治理主体和各方责任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反诈工作实践与经验,突出预防性法律制度构建,健全完善了惩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体系,搭建起了系统完备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制度,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检察、法院、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积极履职、密切协作。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已经显现。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打击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应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不断提高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质效。
  首先,要持续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做好已有制度规定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衔接,尽快研究制定涉诈资金处置、行业涉诈安全评估等规范,细化涉电信网络诈骗行政处罚、民事责任追究等规定,增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治基础。其次,要坚持开展全链条打击。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同时,确保对相关联的黑灰产打深打透,斩断犯罪链条,及时发现相关行业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风险点,持续压缩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间。再次,要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推进涉电信网络诈骗样本信息数据共享,建立完善跨行业、跨机构信息核验机制和风险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对涉诈异常信息和活动的监测识别、预警处置能力。此外,要优化法律责任追究形式。在依法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坚持宽严相济、罚过相当,综合运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公益诉讼等,对不同情形的违法犯罪人员分类分级追究责任。最后,要深化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构建。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的工作体系,不断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准确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本报记者 董凡超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