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调研
|
|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2022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提出“农民增收一口清、基层治理一网兜、绿美建设一直抓”工作,把“基层治理一网兜”作为州委重点工作来抓。近一年来,文山州扎实推进文山“治理之变”,70%行政村实现“零违法”“零上访”“零事故”,社会和谐指数大幅提升,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一、打好基础网,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人民群众感知幸福的“神经末梢”。网格化精细治理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有效手段。把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等力量整合成“一张网”,切实用“一张网”遍布全州、感知全局、守护平安,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一盘棋”,对于防范风险隐患、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对此,文山州制定出台《关于完善提升全州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模式。建好综治中心“微窗口”,建成113个综治中心,州、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100%,逐渐形成“一中心统治理”格局。综治中心日益成为群众身边的“调解室”“信访室”“检察室”“社工室”“心理辅导室”“网格工作室”。 重塑全科网格微组织。将党建、综治、警务、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重塑两万余个全科网格,全部统一编码,用基本事项清单、准入清单、禁入清单“三张清单”规范部门“进网入格”,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形成基层治理“一盘棋”。全力推进精准走格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切实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打通接诉即办微循环。坚持“随手拍、一网办”,推进“接诉即办”平台建成并推广使用,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相融互通,形成“大集中、大整合、高共享”一体化数字治理格局,让“接诉即办”平台的发现、上报、登记、交办、处置、反馈等各环节畅通高效,及时将群众目所能及的问题实现线上调、云上解、网上办,破解基层治理高频难题,使“接诉即办”平台成为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二、聚焦特殊群体,传递社会治理民生温度 社会治理关键核心是人,只有在精管善治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聚焦突出矛盾纠纷当事人等群体,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责任主体,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根据高、中、低3类风险等级,把网格最小单元与家庭最小细胞结合起来,服务好极少数特殊人,预防绝大多数问题,从庞杂的事务中抽丝剥茧,用家庭服务精细化促进网格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聚焦突出矛盾当事人服务管理,在全州范围内排查列管突出矛盾当事人、有肇事肇祸倾向人员,建立婚姻家庭纠纷动态回访机制,坚决防止“调解过”就是“化解完”,通过强化回访服务,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问题产生。 聚焦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发挥专门学校教育管理作用,出台《文山州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探索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普职融合+少年儿童之家”分级保护新模式,努力让“迷途羔羊”回归正途。 三、管好重点事,筑牢社会治理基础防线 管好群众身边重点事,是守住矛盾纠纷激化基础防线,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有效举措。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阳光信访”,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广场接访”活动,在1002个村(社区)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努力打造重大风险的终结地。 坚持社会矛盾社会疏。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升级烈士祭扫“服务式维稳”模式,主动服务好“南下祭扫”工作,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坚持利益矛盾利益解。启动各类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攻坚行动,排查房地产、政府债务、信访等突出问题,实现矛盾问题批量化解,房地产烂尾楼项目全部盘活,卸下影响文山发展稳定的“包袱”。 坚持人民矛盾人民调。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目前诉前调解案件同比增长65.21%,诉前调解案件占民事一审案件受案总数的82.54%,有效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累。 四、坚持“双轮”驱动,注入社会治理“法治活水”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是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善治的关键。我们坚持综治与法治“双轮”驱动,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两条腿走路、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政府带头尊法。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应诉败诉率下降到17.74%,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到95.79%,有效解决文山州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规范行政执法。从“量”与“质”两个维度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把大量社会问题解决在初始,在2022年行政执法案件增长1倍的基础上,于2023年推行执法案件服务质量回访评价。截至目前,回访评价25万件,切实做到把执法工作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倒逼提升执法质量。 深化全民守法。推行文艺普法、网红普法,突出千个单位包万村、千名干警抓万村、千名干警挂万班、千个案例进万村、千场演出进万村“五个千万”工程,扎实开展“扫盲式”基层普法,培训普法骨干5549期,入户普法75.75万户次,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法治宣讲28130场次,普法受众达580万人次,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
|
积极探索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新路径
|
|
|
|
( 2023-12-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
|
|
赵卫东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
|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2022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提出“农民增收一口清、基层治理一网兜、绿美建设一直抓”工作,把“基层治理一网兜”作为州委重点工作来抓。近一年来,文山州扎实推进文山“治理之变”,70%行政村实现“零违法”“零上访”“零事故”,社会和谐指数大幅提升,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一、打好基础网,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人民群众感知幸福的“神经末梢”。网格化精细治理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有效手段。把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等力量整合成“一张网”,切实用“一张网”遍布全州、感知全局、守护平安,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一盘棋”,对于防范风险隐患、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对此,文山州制定出台《关于完善提升全州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模式。建好综治中心“微窗口”,建成113个综治中心,州、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100%,逐渐形成“一中心统治理”格局。综治中心日益成为群众身边的“调解室”“信访室”“检察室”“社工室”“心理辅导室”“网格工作室”。 重塑全科网格微组织。将党建、综治、警务、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重塑两万余个全科网格,全部统一编码,用基本事项清单、准入清单、禁入清单“三张清单”规范部门“进网入格”,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形成基层治理“一盘棋”。全力推进精准走格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切实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打通接诉即办微循环。坚持“随手拍、一网办”,推进“接诉即办”平台建成并推广使用,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相融互通,形成“大集中、大整合、高共享”一体化数字治理格局,让“接诉即办”平台的发现、上报、登记、交办、处置、反馈等各环节畅通高效,及时将群众目所能及的问题实现线上调、云上解、网上办,破解基层治理高频难题,使“接诉即办”平台成为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二、聚焦特殊群体,传递社会治理民生温度 社会治理关键核心是人,只有在精管善治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聚焦突出矛盾纠纷当事人等群体,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责任主体,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根据高、中、低3类风险等级,把网格最小单元与家庭最小细胞结合起来,服务好极少数特殊人,预防绝大多数问题,从庞杂的事务中抽丝剥茧,用家庭服务精细化促进网格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聚焦突出矛盾当事人服务管理,在全州范围内排查列管突出矛盾当事人、有肇事肇祸倾向人员,建立婚姻家庭纠纷动态回访机制,坚决防止“调解过”就是“化解完”,通过强化回访服务,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问题产生。 聚焦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发挥专门学校教育管理作用,出台《文山州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探索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普职融合+少年儿童之家”分级保护新模式,努力让“迷途羔羊”回归正途。 三、管好重点事,筑牢社会治理基础防线 管好群众身边重点事,是守住矛盾纠纷激化基础防线,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有效举措。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阳光信访”,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广场接访”活动,在1002个村(社区)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努力打造重大风险的终结地。 坚持社会矛盾社会疏。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升级烈士祭扫“服务式维稳”模式,主动服务好“南下祭扫”工作,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坚持利益矛盾利益解。启动各类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攻坚行动,排查房地产、政府债务、信访等突出问题,实现矛盾问题批量化解,房地产烂尾楼项目全部盘活,卸下影响文山发展稳定的“包袱”。 坚持人民矛盾人民调。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目前诉前调解案件同比增长65.21%,诉前调解案件占民事一审案件受案总数的82.54%,有效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累。 四、坚持“双轮”驱动,注入社会治理“法治活水”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是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善治的关键。我们坚持综治与法治“双轮”驱动,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两条腿走路、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政府带头尊法。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应诉败诉率下降到17.74%,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到95.79%,有效解决文山州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规范行政执法。从“量”与“质”两个维度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把大量社会问题解决在初始,在2022年行政执法案件增长1倍的基础上,于2023年推行执法案件服务质量回访评价。截至目前,回访评价25万件,切实做到把执法工作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倒逼提升执法质量。 深化全民守法。推行文艺普法、网红普法,突出千个单位包万村、千名干警抓万村、千名干警挂万班、千个案例进万村、千场演出进万村“五个千万”工程,扎实开展“扫盲式”基层普法,培训普法骨干5549期,入户普法75.75万户次,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法治宣讲28130场次,普法受众达580万人次,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