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马超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王泽宇 龙泉镇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政府所在地,辖35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2万人,属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土地、山林被征用、开发,在征地拆迁、土地确权、开垦荒地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多发频发。 为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龙泉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要求,聚焦基层治理“谁来治”“怎么治”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广纳多方参与、多元联调联动,推动政法、民生、稳定等各领域工作机制融合、资源力量整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推进。 针对基层治理合力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龙泉镇以全省组织开展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各类群众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同心圆”。 构建“条块结合、分片包村”工作机制,将全镇35个行政村按地域划分为6大片区,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片长,每个村配备一名机关蹲点干部和一名大学生村官,形成“党政班子成员+蹲点干部+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四级组织架构,将党建统领延伸到“最后一米”。 厘清镇与社区管理边界,把林田路井、矿产资源、河流沟壑、森林防火等风险隐患点纳入网格管理事项,将原有80个综治网格细化为72个片区244个网格,实现基层所有管理要素全部入网,确保基层治理全覆盖、无死角。 在3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工作机制。“村规民约”用以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红白理事会”负责对本村红白喜事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道德评议会”负责在全村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村规民约》,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议事会”协助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支两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及时向党组织、村委会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禁毒禁赌会”负责摸排掌握本村吸毒人员、赌博人员底数,在派出所指导下对吸毒、赌博人员进行帮教,同时做好禁毒禁赌宣传。 为了实现大事不出镇的目标,龙泉镇将镇级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实现“由一起办公向一体‘作战’转变”。设立“集中办公区”“便民服务区”“矛盾调解区”三大群众服务功能区,组织信访、民政、计生、养老、社保、残联等部门进驻,负责群众接待、民生服务、心理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同时推行制定“首办负责制”,推行“三心”(真心服务心中有民、耐心服务心中有法、细心服务心中有章)工作法,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化解矛盾“最多跑一地”。 针对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一些小的矛盾纠纷,龙泉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分类疏导、靶向发力。他们以“小鲁调解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五站”作用(李培斌精神传承站、矛盾纠纷化解站、法律知识普及站、群众生活服务站、基层党建的助推站),综合应用“培斌调解十法”,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针对历史遗留、土地纠纷等较为复杂问题,龙泉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优势,多层级、多部门协调,以“事要解决”为目标,从根本上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对调解不成功或对行政复议和裁决结果不服的,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涉法部门专业特长,提前介入、释理说法,共同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全力构建“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结”为核心的多元调解模式。 近年来,龙泉镇矛盾问题、治安案件逐年递减,未出现一起重大矛盾纠纷和“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到县级以上信访问题。

|
|
阳高龙泉镇多元合力凝聚基层治理“同心圆”
|
|
|
|
( 2023-11-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马超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王泽宇 龙泉镇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政府所在地,辖35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2万人,属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土地、山林被征用、开发,在征地拆迁、土地确权、开垦荒地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多发频发。 为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龙泉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要求,聚焦基层治理“谁来治”“怎么治”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广纳多方参与、多元联调联动,推动政法、民生、稳定等各领域工作机制融合、资源力量整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推进。 针对基层治理合力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龙泉镇以全省组织开展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各类群众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同心圆”。 构建“条块结合、分片包村”工作机制,将全镇35个行政村按地域划分为6大片区,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片长,每个村配备一名机关蹲点干部和一名大学生村官,形成“党政班子成员+蹲点干部+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四级组织架构,将党建统领延伸到“最后一米”。 厘清镇与社区管理边界,把林田路井、矿产资源、河流沟壑、森林防火等风险隐患点纳入网格管理事项,将原有80个综治网格细化为72个片区244个网格,实现基层所有管理要素全部入网,确保基层治理全覆盖、无死角。 在3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工作机制。“村规民约”用以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红白理事会”负责对本村红白喜事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道德评议会”负责在全村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村规民约》,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议事会”协助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支两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及时向党组织、村委会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禁毒禁赌会”负责摸排掌握本村吸毒人员、赌博人员底数,在派出所指导下对吸毒、赌博人员进行帮教,同时做好禁毒禁赌宣传。 为了实现大事不出镇的目标,龙泉镇将镇级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实现“由一起办公向一体‘作战’转变”。设立“集中办公区”“便民服务区”“矛盾调解区”三大群众服务功能区,组织信访、民政、计生、养老、社保、残联等部门进驻,负责群众接待、民生服务、心理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同时推行制定“首办负责制”,推行“三心”(真心服务心中有民、耐心服务心中有法、细心服务心中有章)工作法,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化解矛盾“最多跑一地”。 针对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一些小的矛盾纠纷,龙泉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分类疏导、靶向发力。他们以“小鲁调解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五站”作用(李培斌精神传承站、矛盾纠纷化解站、法律知识普及站、群众生活服务站、基层党建的助推站),综合应用“培斌调解十法”,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针对历史遗留、土地纠纷等较为复杂问题,龙泉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优势,多层级、多部门协调,以“事要解决”为目标,从根本上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对调解不成功或对行政复议和裁决结果不服的,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涉法部门专业特长,提前介入、释理说法,共同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全力构建“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结”为核心的多元调解模式。 近年来,龙泉镇矛盾问题、治安案件逐年递减,未出现一起重大矛盾纠纷和“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到县级以上信访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