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 本报通讯员 吁 青 江楠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广东省东莞市,以制造业立市,有“世界工厂”之称。多年来,东莞制造业不停进化,已变身为“科创新城”。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近年来,东莞各级法院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涉诉企业实际困难,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善意执行理念、优化诉调对接举措,助企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东莞法院积极助力营造公平正义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把司法服务与保障做到企业心坎上,答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司法卷’。”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严惩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7名被告人以盗窃手段获取并使用他人商业秘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2022年,东莞第三法院对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作出判决,判处何某生等6名主犯有期徒刑4年至2年,并处罚金200万元至10万元不等,对从犯谭某昌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据了解,东莞某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研发冲孔机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何某生、段某华、王某华等人曾在该公司担任工程师、经理等重要职务。他们利用工作便利,合谋窃取公司的冲孔机图纸,并让王某华留在该公司工作,注意公司动向,防止被发现。他们对图纸进行局部微调后,以深圳某电子公司名义生产销售冲孔机。 某机械公司掌握情况后向公安机关报案,何某生等7人被立案查处。截至案发,某电子公司已生产并销售冲孔机14部,给某机械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009万余元。 此案经过东莞第三法院、东莞中院先后审理,法院认为,机械公司的冲孔机生产图纸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技术信息,属于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7名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该案依法判处6人有期徒刑、1人缓刑,还在其中3人已退赔500多万元的基础上,再罚7人450万元,彰显法院大力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决心。”该案二审承办法官陈美苑说。 东莞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东莞法院有效发挥刑罚的震慑功能,依法惩处侵害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近3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理涉知识产权一审刑事案件545件,判处罪犯810人。同时,东莞法院加大惩治力度,近3年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最高判赔金额达3700万元,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柔执行”助企解困重获新生 金秋十月,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园区的某科技公司一派繁忙景象。置身于这充满活力与现代气息的办公环境里,谁也无法想象,就在两年前,该公司因欠下巨额债务而面临资产拍卖,企业濒临破产。 据了解,该科技公司负责人张某与他人合伙投资失败,连本带息欠下7000万元债务,债权人将张某诉至东莞第一法院并胜诉。2020年5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法院指派松山湖法庭开展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施鑫钢详细了解该公司有关情况后发现,该公司拥有400余项专利,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的生产,而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正是张某。如果直接查封张某在公司的50%股权,并将相关资产估价拍卖,公司将面临倒闭风险,各项技术成果也可能付之东流。 如何在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与帮助被告企业渡过难关两者之间实现平衡?施鑫钢一方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努力说服债权人同意张某寻找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优先查封张某个人名下的房产和存款,并第一时间将所得款项偿付给债权人。经反复沟通,债权人终于同意多给一年时间让张某融资还债。 2021年9月,好消息传来,江苏某公司从债权人手里收购了张某的债务,随后又给张某的科技公司注资近6亿元。 “要不是法院的帮助,我早已倾家荡产。目前我公司的产值已达20多亿元,正在启动上市程序。”张某感慨道。 上述案例是东莞法院助企解困的一个缩影。为了对困境中的市场主体提供司法帮助,去年3月,东莞中院出台《关于服务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二十条措施》,聚焦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对处于困境中的高科技企业,全市法院强化善意执行“活封活扣”,助力企业脱困重生。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东莞法院以执行和解方式结案的涉企案件超过7000件,执行到位金额近50亿元。 “优调解”化解纷争促企共赢 东莞第三法院法官张珊珊接手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后发现,该案可能事关某企业的生死存亡。 东莞某照明公司因经营困难,拖欠新太阳工业城厂房的租金、违约金等约208万元。去年10月,工业城起诉照明公司,同时申请财产保全,照明公司名下大部分财产因此被冻结。 承办此案的张珊珊调查了解到,照明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LED灯等照明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00多项海内外专利,产品曾经畅销海内外,后因经营不善,企业深陷困境,连厂房租金都无力支付。照明公司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将其承租的部分土地转租给案外人中某公司。 张珊珊认为,这样的双重压力会给照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创。因此,她决定先对该案进行调解。 经过与各方反复沟通,张珊珊组织照明公司、工业城、中某公司三方共同参加调解。调解过程中,张珊珊耐心向三方阐述了利益关系、公共责任,同时消除各方的顾虑,最终促使三方达成调解协议:由中某公司与工业城直接签订租赁协议,租赁押金由照明公司的押金抵扣,中某公司将拖欠的租金直接交给工业城。工业城不再追究照明公司违约责任,照明公司只需再向工业城支付41万元租金即可了结纠纷。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东莞法院诉调对接机制的生动实践。东莞第三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暖企纾困,东莞第三法院联合东莞市塘厦平安建设促进会,在新太阳工业城设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为园内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纷争。 据悉,东莞法院注重诉源治理,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推动诉调对接“1+2+3”机制建设(即1个诉调对接中心,线上线下2个平台,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3大调解队伍),并加强与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基层调解组织的联动协作,推动更多涉企纠纷化解在诉前。去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诉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涉企纠纷逾10万件。
|
|
司法助力“世界工厂”蝶变“科创新城”
|
东莞法院以高水平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
|
|
( 2023-11-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 本报通讯员 吁 青 江楠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广东省东莞市,以制造业立市,有“世界工厂”之称。多年来,东莞制造业不停进化,已变身为“科创新城”。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近年来,东莞各级法院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涉诉企业实际困难,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善意执行理念、优化诉调对接举措,助企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东莞法院积极助力营造公平正义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把司法服务与保障做到企业心坎上,答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司法卷’。”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严惩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7名被告人以盗窃手段获取并使用他人商业秘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2022年,东莞第三法院对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作出判决,判处何某生等6名主犯有期徒刑4年至2年,并处罚金200万元至10万元不等,对从犯谭某昌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据了解,东莞某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研发冲孔机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何某生、段某华、王某华等人曾在该公司担任工程师、经理等重要职务。他们利用工作便利,合谋窃取公司的冲孔机图纸,并让王某华留在该公司工作,注意公司动向,防止被发现。他们对图纸进行局部微调后,以深圳某电子公司名义生产销售冲孔机。 某机械公司掌握情况后向公安机关报案,何某生等7人被立案查处。截至案发,某电子公司已生产并销售冲孔机14部,给某机械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009万余元。 此案经过东莞第三法院、东莞中院先后审理,法院认为,机械公司的冲孔机生产图纸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技术信息,属于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7名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该案依法判处6人有期徒刑、1人缓刑,还在其中3人已退赔500多万元的基础上,再罚7人450万元,彰显法院大力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决心。”该案二审承办法官陈美苑说。 东莞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东莞法院有效发挥刑罚的震慑功能,依法惩处侵害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近3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理涉知识产权一审刑事案件545件,判处罪犯810人。同时,东莞法院加大惩治力度,近3年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最高判赔金额达3700万元,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柔执行”助企解困重获新生 金秋十月,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园区的某科技公司一派繁忙景象。置身于这充满活力与现代气息的办公环境里,谁也无法想象,就在两年前,该公司因欠下巨额债务而面临资产拍卖,企业濒临破产。 据了解,该科技公司负责人张某与他人合伙投资失败,连本带息欠下7000万元债务,债权人将张某诉至东莞第一法院并胜诉。2020年5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法院指派松山湖法庭开展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施鑫钢详细了解该公司有关情况后发现,该公司拥有400余项专利,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的生产,而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正是张某。如果直接查封张某在公司的50%股权,并将相关资产估价拍卖,公司将面临倒闭风险,各项技术成果也可能付之东流。 如何在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与帮助被告企业渡过难关两者之间实现平衡?施鑫钢一方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努力说服债权人同意张某寻找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优先查封张某个人名下的房产和存款,并第一时间将所得款项偿付给债权人。经反复沟通,债权人终于同意多给一年时间让张某融资还债。 2021年9月,好消息传来,江苏某公司从债权人手里收购了张某的债务,随后又给张某的科技公司注资近6亿元。 “要不是法院的帮助,我早已倾家荡产。目前我公司的产值已达20多亿元,正在启动上市程序。”张某感慨道。 上述案例是东莞法院助企解困的一个缩影。为了对困境中的市场主体提供司法帮助,去年3月,东莞中院出台《关于服务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二十条措施》,聚焦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对处于困境中的高科技企业,全市法院强化善意执行“活封活扣”,助力企业脱困重生。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东莞法院以执行和解方式结案的涉企案件超过7000件,执行到位金额近50亿元。 “优调解”化解纷争促企共赢 东莞第三法院法官张珊珊接手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后发现,该案可能事关某企业的生死存亡。 东莞某照明公司因经营困难,拖欠新太阳工业城厂房的租金、违约金等约208万元。去年10月,工业城起诉照明公司,同时申请财产保全,照明公司名下大部分财产因此被冻结。 承办此案的张珊珊调查了解到,照明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LED灯等照明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00多项海内外专利,产品曾经畅销海内外,后因经营不善,企业深陷困境,连厂房租金都无力支付。照明公司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将其承租的部分土地转租给案外人中某公司。 张珊珊认为,这样的双重压力会给照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创。因此,她决定先对该案进行调解。 经过与各方反复沟通,张珊珊组织照明公司、工业城、中某公司三方共同参加调解。调解过程中,张珊珊耐心向三方阐述了利益关系、公共责任,同时消除各方的顾虑,最终促使三方达成调解协议:由中某公司与工业城直接签订租赁协议,租赁押金由照明公司的押金抵扣,中某公司将拖欠的租金直接交给工业城。工业城不再追究照明公司违约责任,照明公司只需再向工业城支付41万元租金即可了结纠纷。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东莞法院诉调对接机制的生动实践。东莞第三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暖企纾困,东莞第三法院联合东莞市塘厦平安建设促进会,在新太阳工业城设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为园内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纷争。 据悉,东莞法院注重诉源治理,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推动诉调对接“1+2+3”机制建设(即1个诉调对接中心,线上线下2个平台,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3大调解队伍),并加强与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基层调解组织的联动协作,推动更多涉企纠纷化解在诉前。去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诉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涉企纠纷逾10万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