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虹口区推广延伸“三所联动”的专报上作出批示。他指出,“三所联动”融合了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在化解基层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在全市宣传推广。 据悉,2022年以来,虹口区针对基层矛盾纠纷量大面广、调解力量散而不足、优质资源难达一线、调解方式传统单一的现状,创设性地建立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新机制,持续提升源头治理的能力和水平,98%的矛盾纠纷实现就地化解。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服务联系人民群众的神经末梢,如何在社区层面汇聚头部力量和优质资源推进源头治理成为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说,创新“三所联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全新样本,是上海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根本体现。 创新平台满足人民新期待 “三所联动”源于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水木年华居民区的一次火患,当时为维修住宅楼墙面临时搭建的“绿网”意外起火,导致36户居民的部分财产遭受损失,一时间投诉和信访纷至沓来。如何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首次由街道党工委统筹启动了‘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派出所和司法所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律所则展现专业优势,三方合力快速推进矛盾纠纷合法合情合理化解。这次成功实践坚定了我们以‘三所联动’推进源头治理的信心和决心。”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殷光霁说。 近年来,虹口区以北外滩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加速社会利益结构调整。虹口区是上海人口密度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群众诉求与矛盾纠纷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现有调解机制、调解职能,已无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110接处警是矛盾纠纷集中表现的‘晴雨表’,2020年至2022年,全区纠纷类警情约占总警情的20%,发生的故意伤害案件大多数由矛盾纠纷激化引发。”虹口区副区长、虹口公安分局局长柳国青说,“当前形势下亟须建立更加精准高效和强有力的源头治理新机制,‘三所联动’可谓应运而生。” 虹口区以凉城新村街道为试点,从顶层设计到平台定位,从机制建设到制度制定,从组织架构到队伍组建,全面探索实践“三所联动”的新机制和新范式。 截至目前,“三所联动”新机制已在虹口区成功运行,并在上海全面推广。 多元聚力构建治理新内核 为了调解一对兄妹的家庭矛盾,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和社区法律顾问提前做了分工、制定了预案。这是一起由母亲去世后遗留公租房的继承引发的纠纷,兄妹俩各不相让,双方一发生冲突就打110。 “从法律上讲,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子女均享有继承权。”周健炯律师首先开口,“一母同胞,是财产重要还是亲情重要呢?”人民调解员晓之以理:“你们这样吵吵闹闹,一旦造成人身伤害,既失了手足之情,还要承担严重法律后果。”社区民警方芳的话也颇具震慑效果…… 《法治日报》记者观摩的这次矛盾化解现场正是“三所联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虹口区在自下而上试点的基础上,又自上而下进行了总结、凝练和规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制定下发了“工作规范”“工作要点”。 首先确定该机制由党委统筹,即由区委政法委立足综治中心平台,牵头公安分局、司法局共同推进,自上而下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基层矛盾“一口收”、“依法调”和“根上治”。 其次在机制建设上,进一步规范人员组成、律所聘用、场地设置、经费保障和运转机制等,要求在区、街、居层面建立三级运转体系,分设依托区、街、居的三级综治中心体系,设置“三所联动”调解室、调解站和调解点,赋予社区警务室、调解室和社区法律顾问实体化运作职能。此外,在社区外的商圈、医院、工地和学校分别设立“三所联动”调解室,实现社会面全域覆盖。 其三引入分类分级分层“三分机制”,分别按照警源、地源和事源三个范畴,广泛排查基层矛盾纠纷,做好分类分级工作,把好入口关,避免“三所联动”包打天下的局面,对进入“三所联动”机制的矛盾纠纷按照“一般”、“关注”和“重点”三级分别整合力量集中化解。 其四通过数字赋能形成工作闭环,开发“三所联动”微信小程序,市民点点手机就能上报并预约纠纷调解,并随时查询工作进展,调解结束后,工作人员又会在期限内回访跟踪,巩固调解成果,避免纠纷反复。 “如果把矛盾的源头治理比作成一场球赛的话,社区是‘前锋’进行全量化解,街道是‘中场’开展组织调度,区一级是‘后卫’实施保障兜底,‘三所联动’则是战术战法。通过层层发力、层层化解,确保‘小事不出社区、疑难纠纷不出街道、群体矛盾不出虹口’。”虹口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宣一洲介绍说。 资源下沉打造治理新生态 “车辆和车主的信息查询我来完成。”社区民警说。 “法律界定、法律条款和法律后果由我来说明。”律师说。 “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我来兜底。”调解员说。 多年来,僵尸车治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难中之难。虹口区通过“三所联动”按照“一车一方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僵尸车“找人难、找法难、化解矛盾难”的问题,并制定了《“僵尸车”处置工作方案》。截至目前,辖区内200多辆僵尸车得以顺利依法处置。 僵尸车的成功治理是“三所联动”整合升级“1+3+N”基层治理新机制的一次有力实践。所谓的“1+3+N”,即以党建为引领,以“三所”为内核,最大限度调动更多治理力量和社会资源。 据了解,虹口区首先整合了教育、民政、卫生、建设、市场监管等10多个职能部门和12个专业调委会,在“三所联动”大平台上为人民群众“共答一道题”“共解一件事”。 其次,加强与“巡回法庭”“检察工作室”联动,推动诉前调解和对有刑事和解基础的轻微刑事案件的矛盾化解工作,进一步提升“三所联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其三,加强与“三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联办”“机关联络员制度”的融合,积极引入“心理咨询”“安置帮教”等社会力量,最大限度激发群防群治的工作潜能,进一步提升源头治理的实效。 “三所联动”的持续深化,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诸如“加装电梯”“邻避矛盾”“规模性租赁”等基层治理难题,大量警情类矛盾得以化解,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区共有1289件矛盾导入“三所联动”开展化解,调解成功率达98.11%;全区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20%,重复警情环比下降20.4%;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虹口区今年被评为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 “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给虹口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实现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所联动’加固了源头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赋予社会治理全新内涵,为北外滩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和‘平安基石’,为护航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实践样本。”虹口区区长吕鸣表示。

|
|
构建源头治理新机制 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
上海虹口创新“三所联动”打造“枫桥经验”新样本
|
|
|
( 2023-10-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虹口区推广延伸“三所联动”的专报上作出批示。他指出,“三所联动”融合了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在化解基层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在全市宣传推广。 据悉,2022年以来,虹口区针对基层矛盾纠纷量大面广、调解力量散而不足、优质资源难达一线、调解方式传统单一的现状,创设性地建立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新机制,持续提升源头治理的能力和水平,98%的矛盾纠纷实现就地化解。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服务联系人民群众的神经末梢,如何在社区层面汇聚头部力量和优质资源推进源头治理成为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说,创新“三所联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全新样本,是上海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根本体现。 创新平台满足人民新期待 “三所联动”源于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水木年华居民区的一次火患,当时为维修住宅楼墙面临时搭建的“绿网”意外起火,导致36户居民的部分财产遭受损失,一时间投诉和信访纷至沓来。如何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首次由街道党工委统筹启动了‘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派出所和司法所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律所则展现专业优势,三方合力快速推进矛盾纠纷合法合情合理化解。这次成功实践坚定了我们以‘三所联动’推进源头治理的信心和决心。”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殷光霁说。 近年来,虹口区以北外滩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加速社会利益结构调整。虹口区是上海人口密度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群众诉求与矛盾纠纷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现有调解机制、调解职能,已无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110接处警是矛盾纠纷集中表现的‘晴雨表’,2020年至2022年,全区纠纷类警情约占总警情的20%,发生的故意伤害案件大多数由矛盾纠纷激化引发。”虹口区副区长、虹口公安分局局长柳国青说,“当前形势下亟须建立更加精准高效和强有力的源头治理新机制,‘三所联动’可谓应运而生。” 虹口区以凉城新村街道为试点,从顶层设计到平台定位,从机制建设到制度制定,从组织架构到队伍组建,全面探索实践“三所联动”的新机制和新范式。 截至目前,“三所联动”新机制已在虹口区成功运行,并在上海全面推广。 多元聚力构建治理新内核 为了调解一对兄妹的家庭矛盾,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和社区法律顾问提前做了分工、制定了预案。这是一起由母亲去世后遗留公租房的继承引发的纠纷,兄妹俩各不相让,双方一发生冲突就打110。 “从法律上讲,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子女均享有继承权。”周健炯律师首先开口,“一母同胞,是财产重要还是亲情重要呢?”人民调解员晓之以理:“你们这样吵吵闹闹,一旦造成人身伤害,既失了手足之情,还要承担严重法律后果。”社区民警方芳的话也颇具震慑效果…… 《法治日报》记者观摩的这次矛盾化解现场正是“三所联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虹口区在自下而上试点的基础上,又自上而下进行了总结、凝练和规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制定下发了“工作规范”“工作要点”。 首先确定该机制由党委统筹,即由区委政法委立足综治中心平台,牵头公安分局、司法局共同推进,自上而下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基层矛盾“一口收”、“依法调”和“根上治”。 其次在机制建设上,进一步规范人员组成、律所聘用、场地设置、经费保障和运转机制等,要求在区、街、居层面建立三级运转体系,分设依托区、街、居的三级综治中心体系,设置“三所联动”调解室、调解站和调解点,赋予社区警务室、调解室和社区法律顾问实体化运作职能。此外,在社区外的商圈、医院、工地和学校分别设立“三所联动”调解室,实现社会面全域覆盖。 其三引入分类分级分层“三分机制”,分别按照警源、地源和事源三个范畴,广泛排查基层矛盾纠纷,做好分类分级工作,把好入口关,避免“三所联动”包打天下的局面,对进入“三所联动”机制的矛盾纠纷按照“一般”、“关注”和“重点”三级分别整合力量集中化解。 其四通过数字赋能形成工作闭环,开发“三所联动”微信小程序,市民点点手机就能上报并预约纠纷调解,并随时查询工作进展,调解结束后,工作人员又会在期限内回访跟踪,巩固调解成果,避免纠纷反复。 “如果把矛盾的源头治理比作成一场球赛的话,社区是‘前锋’进行全量化解,街道是‘中场’开展组织调度,区一级是‘后卫’实施保障兜底,‘三所联动’则是战术战法。通过层层发力、层层化解,确保‘小事不出社区、疑难纠纷不出街道、群体矛盾不出虹口’。”虹口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宣一洲介绍说。 资源下沉打造治理新生态 “车辆和车主的信息查询我来完成。”社区民警说。 “法律界定、法律条款和法律后果由我来说明。”律师说。 “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我来兜底。”调解员说。 多年来,僵尸车治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难中之难。虹口区通过“三所联动”按照“一车一方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僵尸车“找人难、找法难、化解矛盾难”的问题,并制定了《“僵尸车”处置工作方案》。截至目前,辖区内200多辆僵尸车得以顺利依法处置。 僵尸车的成功治理是“三所联动”整合升级“1+3+N”基层治理新机制的一次有力实践。所谓的“1+3+N”,即以党建为引领,以“三所”为内核,最大限度调动更多治理力量和社会资源。 据了解,虹口区首先整合了教育、民政、卫生、建设、市场监管等10多个职能部门和12个专业调委会,在“三所联动”大平台上为人民群众“共答一道题”“共解一件事”。 其次,加强与“巡回法庭”“检察工作室”联动,推动诉前调解和对有刑事和解基础的轻微刑事案件的矛盾化解工作,进一步提升“三所联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其三,加强与“三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联办”“机关联络员制度”的融合,积极引入“心理咨询”“安置帮教”等社会力量,最大限度激发群防群治的工作潜能,进一步提升源头治理的实效。 “三所联动”的持续深化,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诸如“加装电梯”“邻避矛盾”“规模性租赁”等基层治理难题,大量警情类矛盾得以化解,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区共有1289件矛盾导入“三所联动”开展化解,调解成功率达98.11%;全区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20%,重复警情环比下降20.4%;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虹口区今年被评为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 “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给虹口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实现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所联动’加固了源头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赋予社会治理全新内涵,为北外滩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和‘平安基石’,为护航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实践样本。”虹口区区长吕鸣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