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明法笃行
· 系统阐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 老子的矛盾观与道法自然思想
· 要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力促数据善治
· 应当以信用算法的规制为中心

系统阐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个人信息保护法教程》前言

( 2023-07-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程啸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先后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数字中国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在网络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个人信息保护成为重中之重。个人信息古已有之,传统的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个人信息利用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个人信息处理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实现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所谓个人信息保护法,也称个人数据保护法或个人资料保护法,它是以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为目的,兼采公法与私法的手段,对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与责任以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的职责等加以规范的法律。
  早在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就对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为核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在内的较为完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法学等新兴学科。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数字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中,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故此,就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当单独开设课程加以讲授,同时,也需要有若干稳妥可靠的教科书供师生使用。
  《个人信息保护法教程》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介绍、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教科书。全书共分为四编,总计十五章。第一编“导论”主要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处理的含义与类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加以分析介绍。第二编“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主要对个人信息处理的法律根据、个人信息的特殊处理情形、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的出境等进行分析介绍。第三编“个人信息权益”则就个人信息权益的概念、性质与权能,个人信息权益的内容、个人信息权益的实现程序以及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侵权责任作了介绍。第四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与责任”介绍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以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等内容。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极富实践性的法律部门,为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读者能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和掌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则与制度,本书的每个章节或部分前都以一个或数个“例子”开头,在正文中结合具体知识分析这些例子。所有的例子均来自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件或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本书也尽量多采取图表等可视化方式呈现相关知识点,就深入讨论的问题专辟“评论”部分加以阐述,并在每一章后附“进一步阅读文献”,以供想要深入学习研究的读者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