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助推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变“实景画”
· 立法为控烟提供有力保障
· 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纳入劳动监察对象
· “小切口”立法发挥维护稳定“大作用”
· 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实情找准问题
· 依法做好网安认证 筑牢信息安全屏障

《2022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发布
立法为控烟提供有力保障

( 2023-05-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5月26日在京发布《2022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我国2022年的控烟历程,分别从烟草使用危害健康、控烟立法、控烟工作三大方面对2022年以来的控烟情况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总结,并围绕“健康中国必定是无烟中国”给出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和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由此引发的疾病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姜垣分析报告时指出,强有力的数据表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挽救生命,而全面控烟则可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控烟立法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立法对于控烟发挥的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自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施行以来,北京市吸烟人口减少了55万,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
  2023年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13周年,其间经市人大常委会两次修订,实现室内全面禁烟和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全市控烟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控烟监管力度始终保持高位,并形成日常监管和专项执法相结合的控烟管理常态。数字显示,上海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2009年的37.5%下降至2022年的12.3%;市民对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达98%;自2010年上海控烟立法以来,成人吸烟率从26.9%下降至2021年的19.4%,提前达到了“健康中国2030”控烟目标。
未保法实施应加大力度
  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要求在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全面禁烟和不向未成年人售烟。但报告指出,未保法中有关控烟条款的执行情况令人担忧。
  2021年9月至12月,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多个城市,对学校周边卷烟和电子烟销售点、烟店摆放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和未成年人购买卷烟和电子烟等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学校周边烟草销售点仍较多。在所调查的160所中小学周边,近三分之二学校在200米内有售烟点、近三分之一学校在100米之内存在售烟点,50米之内存在售烟点的有7所学校。此外,近半数卷烟销售点没有按照法律要求摆放“禁止向未成年售烟”的标识或者宣传口号。几乎所有卷烟零售商和超过三分之二的电子烟经销商都没有按照规定查验未成年人身份证明、未执行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规定,青少年购烟屡屡成功。
  “综合以上情况,未保法控烟相关条款尚需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继续强调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全面禁烟,进一步明确在学校周边200米内不能销售卷烟制品以及严禁向未成年人售烟。”姜垣说。
加快全国层面控烟立法
  控烟离不开法治保障。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减少吸烟对公民健康的危害。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强化监督执法。烟草制品包装应当印制带有说明吸烟危害的警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公共场所禁烟法律,而每个城市各自立法,行政成本高、效率低,且有些城市的控烟法规不符合全面无烟的要求,需要进行修订。另外,在有法规的城市,执法监督仍存在各种问题,也需要及时解决。鉴于此,报告建议加快全国性控烟立法、有效执法。
  同时,报告建议加快履约步伐。《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17年来,国家加强了履约协调机制、开展了各类烟草流行监测、开展了控烟宣传教育,尽可能地提供戒烟服务,帮助吸烟者戒烟。但还有一些发展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公共场所禁烟等,因此还需要加快履约步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