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文/图
今年新春伊始,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江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相继召开,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冲锋号。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广东省委、江门市委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细化优化常委会党组工作要点、常委会工作要点,以及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工作等4大计划,安排立法正式项目4项,监督项目29个,讨论决定重大事项5件。 “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变为‘实景画’。”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对《法治日报》记者表示。 着眼侨乡特色 “小快灵”立法促发展保善治 3月29日,一场立法调研活动在广东唯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江门市江海区开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与江门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有关单位代表以及人大代表、律师代表、群众代表面对面深入交流,听取江门市相关实践经验和意见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收集了很多来自江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民事诉讼法修改提供了有效帮助。”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对江门市地方立法工作和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予以肯定。 一条条数据,记录着江海立法联系点成长的点滴。据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立法联系点共完成59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上报1180条意见建议,125条被采纳,实现侨都“声音”直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也是“世界名厨之乡”,江门华侨华人与世界各地密切交流、交往,吸收了中外各种美食元素和制作技艺,逐渐融合形成别具特色的侨乡广府菜。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全国先河为“菜”立法过程中,江门是首个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申请并成为首批参与广府菜立法的地级市之一。5月1日起,《江门市侨乡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施行,为侨乡美食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 作为广东省首批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江门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出台了《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等12部地方性法规。今年,江门市将继续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强化法制供给,安排立法正式项目4项,包括修改《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继续审议《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制定《江门市社会治理智慧网格服务管理条例》《江门市城市建筑外立面管理条例》等“小切口”“小快灵”法规,不断提高侨乡立法质量,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深化江门实践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 “快递包装怎样才能更环保?”“遇到校园霸凌,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在2月中旬江门市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一群身穿红马甲、胸挂采访证、手持录音笔的小记者吸引了当地人关注的目光。其间,他们对参会代表的精彩提问,获得了代表们的好评。原来,他们是江门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的校园小记者。 近年来,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在民生实事票决制、代表联络站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2022年11月,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在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举办“模拟人大”活动。30多名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系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扮演人大代表、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分析问题、采纳建议、座谈商讨、确定实施方案等流程。活动中,学生们围绕垃圾分类、网络直播、科创人才、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8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3月22日,一场“听民声、聚民智”接访活动在江海区礼乐街道文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展开,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社区群众围坐一起。 “我们文苑社区大多楼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群众陆续遇到排水管堵塞问题,由于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也缺乏维修资金,希望有关部门帮忙处理。”活动现场,一名群众说道。 “你们身处基层一线,能及时发现身边的问题,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的代表联络站就建在社区中、开在家门口,这里每个月还会举行两场代表接访活动,欢迎大家多发声。”文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方春华说。 据悉,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高标准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创新立法意见建议征集方式;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开展好“星级”联络站评选;坚持市、县、镇三级联动,深入推进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 深调研开良方 将民意民智纳入工作规划 改造道路呵护孩子安全回家、乡镇学校厕改让“方便”更方便、新装路灯点亮村民惬意“夜生活”……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做好民生“微实事”工作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按各自联系县(市、区)分工,带队深入民生“微实事”代表建议项目现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度。 立足新时代,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侨乡。一方面全面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按照“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推动民生项目监督由“阶段性”到“全过程”。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民生“微实事”工作,聚焦群众“小急难”问题,持续开展监督。此外,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网格化治理。 3月28日,江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要求持续跟进国家和省的最新政策部署和江门市工作安排,不断将群众美好愿景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为做好审议工作,我们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及时跟进和掌握总体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赴各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当地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陈旻说。 今年,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调研深入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助力稳经济、稳增长方面,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财政和国企国资监督,促进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在助力调结构、挖潜能方面,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开展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等专题调研,出台加强工业发展监督的决定。在助力法治江门建设方面,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司法监督和法律实施监督,听取审议江门市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出台进一步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审议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等。
|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细化优化“两个要点”“四大计划”
|
助推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变“实景画”
|
|
|
|
( 2023-05-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在广东省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榕树下议事会”上,市人大代表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文/图
今年新春伊始,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江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相继召开,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冲锋号。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广东省委、江门市委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细化优化常委会党组工作要点、常委会工作要点,以及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工作等4大计划,安排立法正式项目4项,监督项目29个,讨论决定重大事项5件。 “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变为‘实景画’。”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对《法治日报》记者表示。 着眼侨乡特色 “小快灵”立法促发展保善治 3月29日,一场立法调研活动在广东唯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江门市江海区开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与江门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有关单位代表以及人大代表、律师代表、群众代表面对面深入交流,听取江门市相关实践经验和意见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收集了很多来自江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民事诉讼法修改提供了有效帮助。”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对江门市地方立法工作和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予以肯定。 一条条数据,记录着江海立法联系点成长的点滴。据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立法联系点共完成59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上报1180条意见建议,125条被采纳,实现侨都“声音”直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也是“世界名厨之乡”,江门华侨华人与世界各地密切交流、交往,吸收了中外各种美食元素和制作技艺,逐渐融合形成别具特色的侨乡广府菜。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全国先河为“菜”立法过程中,江门是首个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申请并成为首批参与广府菜立法的地级市之一。5月1日起,《江门市侨乡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施行,为侨乡美食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 作为广东省首批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江门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出台了《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等12部地方性法规。今年,江门市将继续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强化法制供给,安排立法正式项目4项,包括修改《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继续审议《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制定《江门市社会治理智慧网格服务管理条例》《江门市城市建筑外立面管理条例》等“小切口”“小快灵”法规,不断提高侨乡立法质量,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深化江门实践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 “快递包装怎样才能更环保?”“遇到校园霸凌,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在2月中旬江门市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一群身穿红马甲、胸挂采访证、手持录音笔的小记者吸引了当地人关注的目光。其间,他们对参会代表的精彩提问,获得了代表们的好评。原来,他们是江门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的校园小记者。 近年来,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在民生实事票决制、代表联络站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2022年11月,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在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举办“模拟人大”活动。30多名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系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扮演人大代表、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分析问题、采纳建议、座谈商讨、确定实施方案等流程。活动中,学生们围绕垃圾分类、网络直播、科创人才、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8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3月22日,一场“听民声、聚民智”接访活动在江海区礼乐街道文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展开,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社区群众围坐一起。 “我们文苑社区大多楼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群众陆续遇到排水管堵塞问题,由于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也缺乏维修资金,希望有关部门帮忙处理。”活动现场,一名群众说道。 “你们身处基层一线,能及时发现身边的问题,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的代表联络站就建在社区中、开在家门口,这里每个月还会举行两场代表接访活动,欢迎大家多发声。”文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方春华说。 据悉,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高标准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创新立法意见建议征集方式;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开展好“星级”联络站评选;坚持市、县、镇三级联动,深入推进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 深调研开良方 将民意民智纳入工作规划 改造道路呵护孩子安全回家、乡镇学校厕改让“方便”更方便、新装路灯点亮村民惬意“夜生活”……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做好民生“微实事”工作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按各自联系县(市、区)分工,带队深入民生“微实事”代表建议项目现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度。 立足新时代,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侨乡。一方面全面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按照“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推动民生项目监督由“阶段性”到“全过程”。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民生“微实事”工作,聚焦群众“小急难”问题,持续开展监督。此外,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网格化治理。 3月28日,江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要求持续跟进国家和省的最新政策部署和江门市工作安排,不断将群众美好愿景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为做好审议工作,我们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及时跟进和掌握总体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赴各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当地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陈旻说。 今年,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调研深入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助力稳经济、稳增长方面,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财政和国企国资监督,促进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在助力调结构、挖潜能方面,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开展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等专题调研,出台加强工业发展监督的决定。在助力法治江门建设方面,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司法监督和法律实施监督,听取审议江门市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出台进一步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审议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