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 “四融四联”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公正司法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 以能动检察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四融四联”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2023-03-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陈立如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西城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紧邻“红墙”,是展示古都文化魅力、大国首都形象、基层治理品质的一扇窗口。特殊的区位决定了西城区人民法院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力度维护安全稳定,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诉源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近年来,西城区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创新融入北京市“接诉即办”社会治理机制,以西城区“红墙先锋工程”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政治性和审判专业性优势,以“四融四联”凝聚多元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以无讼理念推动形成区域治理新风尚,努力为首都超大城市治理贡献司法力量。
  一、主动融入,紧密依靠党委领导,实现源头联动防讼
  当前,社会治理已经进入精细化、精准化阶段,治理方式从由政府主要监管转向社会协同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在这种形势下,人民法院应当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将群众路线和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将线上化解和线下巡回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对群众身边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及时处理和有效沟通的机制,推动矛盾化解的重心向社区下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群众需求满足在基层”。
  架设联系服务群众“最先一公里”。我们整合12368热线、“西城家园”、北京移动微法院等多个信息搜集渠道,实现服务群众、风险预警、审务监督等各项工作一体化运转。院庭领导要到服务群众前沿阵地倾听群众诉求,认真听、细心记、详细答、切实办。
  做到司法服务“多元零距离”。与区民政局、区教委、区妇联等单位形成家庭教育指导联动等机制,调解法官深入街道社区,前移化解矛盾。法院的基层党支部对接街道社区,承办实事项目,推动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加强融通,构建矛盾化解合力,实现诉前联治减讼
  如今,人民群众对纠纷解决的需求不再限于结果的公正,还体现在实现公正方式的多元、高效和便捷上,对司法供给的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聚焦重点领域化解纠纷。我们结合区域特点,深度融入基层综合治理网格,建立与司法局等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具体案件适时会商、突发矛盾联防联动。针对金融、教育、医疗、物业等纠纷多发领域,建立司法机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有效衔接平台,强化司法对联动平台的保障功能,发挥相关机构的专业管理优势,调动行业组织主动性,消除隐患、吸附矛盾,加强协同治理、统一法律适用,推动共治善治。
  要大力推进诉调对接。加强法院和街道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街道调解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就地、高效、实质化解。有效整合街道调解力量,搭建对接平台,对适宜由街道开展诉前化解的简单案件,统一委派至街道就地化解。
  三、聚焦融会,培育特色范例,实现多元联调化讼
  西城区辖区内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案件收案量较高。同时,西城区法院集中管辖大兴区涉知识产权纠纷,其中以侵权末端的销售商为被告提起的批量案件数量不断上升,主要集中在侵害商标权、著作权权属、侵害作品放映权纠纷等领域。特殊类型批量纠纷的激增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充分利用法院系统“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建立具备西城特色的多元解纷路径。
  发挥金融纠纷领域优势,深耕多元解纷“汇集点”。深入推进金融纠纷“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依托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总对总”调解资源,积极拓宽金融纠纷化解渠道,搭建起仲裁、调解、司法、监管、科研多方合作的平台,形成内外联动、有序衔接的金融纠纷多元治理格局。2022年,西城区法院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机制成功化解近四千件金融纠纷,推动实现金融案件持续增长态势扭转。
  聚焦知识产权,优化多元解纷“联调线”。强化与知识产权类调解组织对接,采取系统链接、人员入驻并行模式,加强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助力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优化知识产权纠纷化解联调机制,通过诉前调解降低创业青年与文创产权企业之间的解纷成本,实现一站式“屏对屏”化解矛盾;利用云调解助企纾困,打包化解中小企业已诉和未诉的侵权纠纷;示范裁判与多元调解双轮驱动,促成批量知名商标侵权纠纷以非诉方式及时就地化解。
  四、多措融合,充分释放效能,实现诉后联合息讼
  法院要充分发挥司法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引导辖区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引领息讼止争、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要精准施策,推动无讼理念深入人心。以党委为主导,立足核心区基层治理特点,在各街道开展“无讼社区”创建活动,围绕“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目标,确立“党建引领、高效便民、非诉优先、司法赋能”的原则,将创建“无讼社区”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街道、进社区、进网格”结合,推进解纷力量和司法服务向基层延伸。
  创新普法,力促司法引领法治风尚。擦亮“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直通车精准普法品牌,利用“群众需求研判—普法精准供给”路径,精心研判各类主体的个性化需求,积极组织新闻发布、普法讲座、旁听案件、模拟法庭等专题普法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西城区法院将进一步探索完善“四融四联”诉源治理工作模式,聚焦前端治未病、中端治微病、末端治已病“三个端口”,以“多元点”和“全链条”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同心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矛盾纠纷的新需求、新期盼,努力以司法力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