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两会特刊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打破35岁职场门槛
· 重视发挥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 两会特稿
· 加快制定个体工商户破产保护制度
· 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 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十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大会发言
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 2023-03-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两会特刊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3位委员作大会发言。
  田红旗委员代表民革中央发言说,要以更强思想共识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把好政治方向,以更强履职实效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以更实社会服务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振信心动力,以更深交流交往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爱国统一力量。
  林毅夫委员发言说,着眼未来,应该看到我国具有五大创新和发展优势——后来者优势、换道超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人口质量红利优势、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议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大力开发人口质量红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苗圩委员发言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日益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扎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对此,建议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
  钱智民委员发言说,站在全新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在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公司治理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国有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部分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定战略”职能需进一步加强。为此,建议积极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创新型国有企业建设,完善董事会职能定位与运作机制。
  王煜委员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说,民营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我们在练好内功的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以务实行动优化环境,激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要解难题办实事,帮民企渡过难关。正导向除杂音,使民企聚精会神。设路标优政策,让民企大显身手。重法治保权益,促民企行稳致远。
  张合成委员发言说,农业强国建设将锚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目标,还要体现我国人多地少等国情特色。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以农民种粮不吃亏为目标,夯实保供动能。以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夯实增收导向。以科技与人才为先导,夯实牵引动力。以低碳绿色生态为底色,夯实资源底盘。
  田刚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说,我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体系结构、评价机制和办学自主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此,建议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贯通培养,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相符合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张恩迪委员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说,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逐步将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对此,需要从供给、需求、流通各环节多管齐下、优化布局,建议以先立后破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以绿色低碳引领能源需求侧转型,以协同高效增强能源流通效能,以深化改革释放能源发展活力,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技术升级,以开放合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李玛琳委员代表民进中央发言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路。其中,参政党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了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作用。当前,攻坚行动尚未完成,江河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流域协同发展的新需求仍有差距。写好大江大河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故事,需要持续提高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形成治理保护合力,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田向利委员发言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新征程开新局,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表达形式。为世界谋大同,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孙大伟委员发言说,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应充分发挥平等协商的民主优势,广谋良策。充分发挥团结联谊的功能优势,广聚共识。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主体优势,广集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高永文委员发言说,香港和澳门是国际著名自由贸易港,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极高,中医药科研和贸易发达,在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港澳完全可以发挥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为此,建议高位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迪丽娜尔·阿布拉委员说,文化润疆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文化润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省部联动”,对文化润疆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强化文化润疆智力支持,成立决策咨询和研究机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