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 本报通讯员 童佳 王诗媛 放弃高薪的程序员工作,毅然加入公安队伍,用科技手段寻迹追踪犯罪嫌疑人,为各类案件侦破工作提供精准“坐标”,他就是重庆市北碚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反诈尖兵罗洪斌。 参加反诈工作以来,罗洪斌几乎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凭借这不怕累不怕苦的执著探索,他破获了一个又一个大案,用初心和忠诚守护着老百姓的钱袋子。 无私奉献:为公安事业尽心竭力 2012年6月,罗洪斌如愿以偿地成为北碚公安的一员。从警十多年,他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关键时刻,他总是将个人安危抛在脑后,不惧艰险冲在抓捕一线。 2017年底,罗洪斌在情报大队工作时接手了一起作案范围大、受害群众广、损失严重的柴油盗窃案。一天晚上,罗洪斌接到线索称犯罪嫌疑人在合川某地活动,明确相关信息后,罗洪斌立刻驱车前往合川追捕。得知犯罪嫌疑人将驾驶大货车途经某高速公路,罗洪斌便在高速路口守候,等待嫌疑车辆出现。 情报大队民警曹钦钢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因深夜视线和能见度受限,仅凭观察车辆外观难以精准辨别嫌疑车辆,但线索难得,罗洪斌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只要发现疑似目标车辆就追踪其后。但实际的追捕过程并不顺利,前两次都在中途发现跟错目标,罗洪斌只能在路口掉头回到起点重新寻找等待。 终于,罗洪斌成功找到目标车辆,通过跟踪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藏匿窝点并实施抓捕。 2022年5月18日,反诈中心查获一个涉嫌帮助网络信息犯罪团伙。在准备抓捕团伙成员时,犯罪嫌疑人突然启动汽车逃逸,将正在车前核查信息的罗洪斌撞到几米外。送医院检查后发现多处软组织受伤,医生叮嘱他在家休养,但罗洪斌第二天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反诈“第一人”:揭开一个个诈骗“面具” 2019年,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北碚区公安分局组建了反诈中心。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罗洪斌成为北碚第一位电信反诈专职研判民警,参与侦破了北碚区多起电信诈骗案并创下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个网络刷单诈骗案、第一个网络恋爱交友诈骗案、第一个网络贷款诈骗案、第一个收藏品诈骗案、第一个网络域名诈骗案等。 2021年,北碚区公安分局将情报、反诈中心等相关警种的职能进行整合,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研判小组的主力,罗洪斌既当研判员,又当侦查员,网上巡查、搜集证据、思考细节,一个又一个犯罪事实被查证,为案件的成功破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罗洪斌还在应对新型诈骗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提炼技战法。2022年1月,在北碚区公安分局举办的首届精品案例评析会中,罗洪斌通过总结自己在案件侦办中对大数据分析、技战过程和证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经验及技巧,得到评委的高度认可,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罗洪斌同志是分局刑侦民警里最懂信息化的,分局信息化人员中最懂案件研判的。”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他。 信息化先锋:以专业知识助力工作创新 信息安全是罗洪斌的大学专业,也是他的兴趣爱好。从事公安工作以来,罗洪斌致力于用自身所学推动公安工作系统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他发现当前各类系统分属不同警种,无法进行有效串联,只有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按流程办案的系统,而缺乏犯罪嫌疑人到案前全流程记录的系统,案件数据存储零散,容易丢失,尤其缺乏针对新型网络犯罪侦查的适用工具,便萌生了发挥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特长,开发一款便捷有效侦查软件的想法。 曹钦钢告诉记者,罗洪斌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经过数月的刻苦钻研,和软件团队一起开发了智慧警务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民警工作全留痕,工作内容永久存档;案件分析智能化,案件信息一键共享;审批流程网上流转,案件文书自动配套,真正实现民警工作“零跑路、无纸化”。因系统操作简便,且适用性强,现已在北碚分局全面推广应用。目前,系统的功能操作已突破200万次,导入分析各类资金数据240余万条,研判案事件、刑嫌人员分别达7000余起、2200余人次,成为全局刑侦民警日常工作首用、爱用、常用的必备系统,得到多个区县局的调研考察并被正式采用。 2016年,罗洪斌代表北碚分局参加市级数据分析大比武,荣获三等奖后成功晋级复赛,代表重庆市公安局参加全国范围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12月31日,市公安局举行2021年建模大赛决赛,来自全市公安机关的12个参赛模型展开激烈角逐。经专家评审,以罗洪斌作为模型第一创作人的北碚分局建模团队最终以优异成绩勇夺桂冠,荣获大赛一等奖。 “从警10多年来,罗洪斌始终怀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勇于探索、攻坚克难,以‘科技赋能、智慧侦查、服务实战’为目标,积极探索公安信息化新思路,破解技术难题,刻苦钻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公安工作,为公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重庆市北碚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顾兵说。
图① 罗洪斌(左)和反诈中心的同事交流工作。 图② 罗洪斌(中)和同事一起探讨分析案件。 图③ 罗洪斌进行反诈劝阻外呼工作。 本报通讯员 马林 摄
|
|
罗洪斌:智勇双全的反诈尖兵
|
|
|
|
( 2023-01-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 本报通讯员 童佳 王诗媛 放弃高薪的程序员工作,毅然加入公安队伍,用科技手段寻迹追踪犯罪嫌疑人,为各类案件侦破工作提供精准“坐标”,他就是重庆市北碚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反诈尖兵罗洪斌。 参加反诈工作以来,罗洪斌几乎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凭借这不怕累不怕苦的执著探索,他破获了一个又一个大案,用初心和忠诚守护着老百姓的钱袋子。 无私奉献:为公安事业尽心竭力 2012年6月,罗洪斌如愿以偿地成为北碚公安的一员。从警十多年,他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关键时刻,他总是将个人安危抛在脑后,不惧艰险冲在抓捕一线。 2017年底,罗洪斌在情报大队工作时接手了一起作案范围大、受害群众广、损失严重的柴油盗窃案。一天晚上,罗洪斌接到线索称犯罪嫌疑人在合川某地活动,明确相关信息后,罗洪斌立刻驱车前往合川追捕。得知犯罪嫌疑人将驾驶大货车途经某高速公路,罗洪斌便在高速路口守候,等待嫌疑车辆出现。 情报大队民警曹钦钢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因深夜视线和能见度受限,仅凭观察车辆外观难以精准辨别嫌疑车辆,但线索难得,罗洪斌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只要发现疑似目标车辆就追踪其后。但实际的追捕过程并不顺利,前两次都在中途发现跟错目标,罗洪斌只能在路口掉头回到起点重新寻找等待。 终于,罗洪斌成功找到目标车辆,通过跟踪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藏匿窝点并实施抓捕。 2022年5月18日,反诈中心查获一个涉嫌帮助网络信息犯罪团伙。在准备抓捕团伙成员时,犯罪嫌疑人突然启动汽车逃逸,将正在车前核查信息的罗洪斌撞到几米外。送医院检查后发现多处软组织受伤,医生叮嘱他在家休养,但罗洪斌第二天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反诈“第一人”:揭开一个个诈骗“面具” 2019年,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北碚区公安分局组建了反诈中心。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罗洪斌成为北碚第一位电信反诈专职研判民警,参与侦破了北碚区多起电信诈骗案并创下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个网络刷单诈骗案、第一个网络恋爱交友诈骗案、第一个网络贷款诈骗案、第一个收藏品诈骗案、第一个网络域名诈骗案等。 2021年,北碚区公安分局将情报、反诈中心等相关警种的职能进行整合,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研判小组的主力,罗洪斌既当研判员,又当侦查员,网上巡查、搜集证据、思考细节,一个又一个犯罪事实被查证,为案件的成功破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罗洪斌还在应对新型诈骗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提炼技战法。2022年1月,在北碚区公安分局举办的首届精品案例评析会中,罗洪斌通过总结自己在案件侦办中对大数据分析、技战过程和证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经验及技巧,得到评委的高度认可,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罗洪斌同志是分局刑侦民警里最懂信息化的,分局信息化人员中最懂案件研判的。”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他。 信息化先锋:以专业知识助力工作创新 信息安全是罗洪斌的大学专业,也是他的兴趣爱好。从事公安工作以来,罗洪斌致力于用自身所学推动公安工作系统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他发现当前各类系统分属不同警种,无法进行有效串联,只有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按流程办案的系统,而缺乏犯罪嫌疑人到案前全流程记录的系统,案件数据存储零散,容易丢失,尤其缺乏针对新型网络犯罪侦查的适用工具,便萌生了发挥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特长,开发一款便捷有效侦查软件的想法。 曹钦钢告诉记者,罗洪斌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经过数月的刻苦钻研,和软件团队一起开发了智慧警务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民警工作全留痕,工作内容永久存档;案件分析智能化,案件信息一键共享;审批流程网上流转,案件文书自动配套,真正实现民警工作“零跑路、无纸化”。因系统操作简便,且适用性强,现已在北碚分局全面推广应用。目前,系统的功能操作已突破200万次,导入分析各类资金数据240余万条,研判案事件、刑嫌人员分别达7000余起、2200余人次,成为全局刑侦民警日常工作首用、爱用、常用的必备系统,得到多个区县局的调研考察并被正式采用。 2016年,罗洪斌代表北碚分局参加市级数据分析大比武,荣获三等奖后成功晋级复赛,代表重庆市公安局参加全国范围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12月31日,市公安局举行2021年建模大赛决赛,来自全市公安机关的12个参赛模型展开激烈角逐。经专家评审,以罗洪斌作为模型第一创作人的北碚分局建模团队最终以优异成绩勇夺桂冠,荣获大赛一等奖。 “从警10多年来,罗洪斌始终怀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勇于探索、攻坚克难,以‘科技赋能、智慧侦查、服务实战’为目标,积极探索公安信息化新思路,破解技术难题,刻苦钻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公安工作,为公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重庆市北碚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顾兵说。
图① 罗洪斌(左)和反诈中心的同事交流工作。 图② 罗洪斌(中)和同事一起探讨分析案件。 图③ 罗洪斌进行反诈劝阻外呼工作。 本报通讯员 马林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