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郑剑峰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侯乐
杨小宁,现任陕西省汉江监狱指挥中心主任。从警28年来,他个人和所带集体获得的奖项数量已经接近他的警龄。提起他的工作习惯,大家异口同声:让我先来。 入警的第一天,正赶上监区调整罪犯号舍,他直接上手,与罪犯一同拆卸搬装,干得热火朝天;从警第二年,他担任管教干事,他所建的工作台账一度被当做全监范本,提及监区任何一名罪犯时,对其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情况都了如指掌;担任监区领导后,他更是以身作则。监狱有新项目、新课题,他总是克服困难冲锋在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让我先来”的工作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身边人。多年来,他带过的警察有十余名,不但对他“零差评”,主动作为更是成为大家的工作习惯。 “挺好的”“就是嘛”“那行吧”,这三句话是杨小宁的口头禅。有人说他是讨好型人格、“面子软”,遇到啥事都不善拒绝。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只是更多为他人着想,暗地里下功夫,“里子”硬着呢。 2021年6月,因工作需要,杨小宁调任指挥中心主任。面对崭新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娴熟的技术要求,他迎来了挑战。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经常看到他吃住在单位,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类设备操作,就这样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 “杨主任,今日的值班信息、狱情动态、疫情防控、进出车辆人员情况……请迅速给我。”“杨主任,我们监区有名罪犯突发疾病需送诊,麻烦尽快安排下。”“杨主任,我们的应急处突方案,请帮忙指导。” 这些询问在杨小宁面前属于每日常规,可他总是不厌其烦,准确高效地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和杨主任对接,踏实、放心!”这是同志们的一致评价。 在杨小宁的带领下,监狱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上传下达、点名巡检、督导整改、留痕取证、信息集成、参谋助手、应急处突等功能发挥得高质高效。 “工作总得有人干,干了就要看见效果。”杨小宁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普通警察、管教干事到监区和科室负责人,他见证并参与了汉江监狱从改革转型到稳步发展再到跨越提升的全过程。 杨小宁的每一步都很坚实,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他总是深入浅出地教给他们道理,在政策法规和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予帮助。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他对待工作与生活的最大尊重与善意。 “杨区长,出来后(刑释)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历练,我成熟了许多,也有了自己的事做。现在回想起来,你对我说过的话确实有用!非常感谢!”类似这样的感谢信,杨小宁经常收到。每当这时,他的脸上都会洋溢出一种监狱民警特有的自豪。

|
|
杨小宁: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实
|
|
|
|
( 2022-12-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图为杨小宁在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演练。 |
|
□ 本报记者 郑剑峰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侯乐
杨小宁,现任陕西省汉江监狱指挥中心主任。从警28年来,他个人和所带集体获得的奖项数量已经接近他的警龄。提起他的工作习惯,大家异口同声:让我先来。 入警的第一天,正赶上监区调整罪犯号舍,他直接上手,与罪犯一同拆卸搬装,干得热火朝天;从警第二年,他担任管教干事,他所建的工作台账一度被当做全监范本,提及监区任何一名罪犯时,对其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情况都了如指掌;担任监区领导后,他更是以身作则。监狱有新项目、新课题,他总是克服困难冲锋在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让我先来”的工作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身边人。多年来,他带过的警察有十余名,不但对他“零差评”,主动作为更是成为大家的工作习惯。 “挺好的”“就是嘛”“那行吧”,这三句话是杨小宁的口头禅。有人说他是讨好型人格、“面子软”,遇到啥事都不善拒绝。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只是更多为他人着想,暗地里下功夫,“里子”硬着呢。 2021年6月,因工作需要,杨小宁调任指挥中心主任。面对崭新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娴熟的技术要求,他迎来了挑战。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经常看到他吃住在单位,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类设备操作,就这样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 “杨主任,今日的值班信息、狱情动态、疫情防控、进出车辆人员情况……请迅速给我。”“杨主任,我们监区有名罪犯突发疾病需送诊,麻烦尽快安排下。”“杨主任,我们的应急处突方案,请帮忙指导。” 这些询问在杨小宁面前属于每日常规,可他总是不厌其烦,准确高效地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和杨主任对接,踏实、放心!”这是同志们的一致评价。 在杨小宁的带领下,监狱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上传下达、点名巡检、督导整改、留痕取证、信息集成、参谋助手、应急处突等功能发挥得高质高效。 “工作总得有人干,干了就要看见效果。”杨小宁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普通警察、管教干事到监区和科室负责人,他见证并参与了汉江监狱从改革转型到稳步发展再到跨越提升的全过程。 杨小宁的每一步都很坚实,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他总是深入浅出地教给他们道理,在政策法规和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予帮助。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他对待工作与生活的最大尊重与善意。 “杨区长,出来后(刑释)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历练,我成熟了许多,也有了自己的事做。现在回想起来,你对我说过的话确实有用!非常感谢!”类似这样的感谢信,杨小宁经常收到。每当这时,他的脸上都会洋溢出一种监狱民警特有的自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