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奋力推进老区法治建设
· 强化诉源治理 推动基层善治
· 创新侦协机制 提升刑事办案质效
· 以文化建设推动检察工作提档升级

强化诉源治理 推动基层善治

( 2022-12-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危辉星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诉源治理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优势的生动体现,最能有效检验基层治理成效。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两级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凝心聚力抓前端、治未病,实现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数连续三年下降、诉前纠纷化解率持续上升、万人成讼率持续优化,以诉源治理之“优”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进”,让公平正义可感可知可信。
  按照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信访打头、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一站式分层递进解纷机制的要求,衢州市两级法院着力处理好“大法院”和“小法院”的关系:“大法院”是指党委主导下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社会治理中心是其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其对矛盾纠纷分层过滤功能;“小法院”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人民法院”,解决的是衍生为诉讼的矛盾纠纷,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共建共治,构建党委领导诉源治理新路径
  诉源治理是系统性、全局性工程,不是“法院一家的事”,一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形成合力。
  党建引领“一盘棋”格局。人民法院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去年,我们在全省率先推动全市域召开党委法院工作会议,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专门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推动成立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权责清单。
  融合互促“一体化”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需要实现由解纷力量的“物理融合”到解纷效果的“化学反应”。我们推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六项职能成建制入驻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人民法庭与乡镇社会治理分中心一体共融、网格法官下沉村社社会治理工作站,将网格员聘任为司法联络员,优化县乡村三级分流过滤体系。
  督促考核“一竿子”到底。诉源治理考核的对象不是法院,而是县区和乡镇。我们牢牢扭住乡镇平安建设考核中万人成讼率指标这个“牛鼻子”,推动政法委每个月定期通报考核排名情况,以考核“指挥棒”推动诉源治理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二、诉调衔接,健全“一站式”诉源治理新机制
  全市法院建立“一站式”诉调衔接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多元融合、就地就近的解纷服务。
  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健全“党政主导、法院指导”的诉前化解机制,协同社会治理中心开展涉诉纠纷“一窗受理、三级联动、多元调处、诉调衔接”,推动“浙江解纷码”在县乡村三级使用全覆盖,依托专业化、品牌化调解组织,近五年来诉前化解各类纠纷5万余件。完善“依托党政、法院主办”的诉后解纷模式,拓展道交、物业、金融等类型化纠纷解决路径。江山市人民法院引入专职律师开展物业纠纷诉前化解,实现物业纠纷“零诉讼”。
  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诉源治理不但要减少一审民商事案件,还要有效减少二审案件和执行案件。衢州市两级法院全面优化诉服中心3.0服务功能,深化“程序空转”治理专项行动,努力让当事人涉诉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深化以提升自动履行率为核心的“诉讼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动市委政法委将“非诉程序生效法律文书执前化解率”纳入县级社会治理中心星级评定评比标准、开展敦促履行专项行动、设立执前督促团队,全市法院自动履行率显著提升。
  集成“一站式”普惠司法共享。谋深做实“建管用融宣”五字文章,全面推进镇街、村社及特设“共享法庭”建设,实现场所设施、网格法官、有礼案例、解纷资源、司法服务五个共享。以“龙游通+掌上法院”为蓝本,同步推进全市域“基层治理平台+共享法庭”建设,不断深化“共享法庭”与基层治理“141”体系(“1”即县级社会治理中心,“4”即乡镇街道基层治理综治工作、监督执法、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四个平台,“1”即村社网格)衔接贯通。充分发挥“共享法庭”“5+1+X”功能(“5”指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五项功能,“1”指司法协助,“X”为各地自选模块)在诉前调解中的作用,打造以“共享法庭”为底座和支撑,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公安警务站、人民调解、“三衢和姐”工作室、“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六大法治元素与“共享法庭”融合互促、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共同体,着力打响衢州“共享法庭”融治理品牌。
  三、延伸职能,催生防治结合诉源治理新动力
  诉源治理不能造成新的“立案难”,而是要有效过滤一系列不正常、不必要、不合理的案件。
  规范诉讼行为,防止“不正常”案件。树立诚信诉讼的鲜明导向,是推进诉源治理的有效手段。我们严管重点案件,深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加强对职业放贷人等重点群体以及借贷案件特征的智能研判,全市法院民间借贷案件年均下降12%,涉职业放贷人案件同比下降90%以上。严格落实立案阶段“关联查询+诚信承诺”工作机制,推行诚信诉讼提示和虚假诉讼风险警示机制,联手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打击虚假诉讼“不手软”。创设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三大机制”,联合出台《依法认定与处置滥用行政诉讼行为的工作指引》,有效规制滥诉行为。
  加强数助决策,防止“不必要”案件。案件的减少不是法院工作量的减少,而是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助推基层治理。我们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连续三年形成衢州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评估报告和数字经济报告,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绘制乡镇“涉诉地图”,帮助基层组织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为企业“一对一”把脉问诊,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报告”,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走好群众路线,防止“不合理”案件。诉源治理是为了更好维护群众利益,做好诉源治理也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在基层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通过“庭后十五分钟”以案说法、“共享法庭”普法宣传等形式,定期发布“衢州有礼”典型案例,以“小案件”宣扬“崇贤有礼”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引导群众树立“和为贵”“无讼”的价值取向。
  下一步,衢州市两级法院将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谋深做实诉源治理各项工作,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展现更大的衢州法院担当、贡献更多的衢州法院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