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突破
· 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助力基层治理
· 持续深化现代化法院建设实践
· 坚持探索创新 提升治理质效

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助力基层治理

( 2022-12-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刘玉民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北京市第23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学员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202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民法庭要坚持“三个便于”(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三个服务”(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三个优化”(优化法庭布局、优化队伍结构、优化专业化建设)工作原则,全面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笔者梳理总结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人民法庭改革成效,认真研究人民法庭发展路径,以期更好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推动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密云法院人民法庭的运行现状
  密云地处北京市东北部,是北京辖区面积最大的区。密云法院设有四个人民法庭,分别位于城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人民法庭较为分散,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各具特色。近两年,密云法院结合辖区特点及案件受理情况,优化整合案件管辖范围,重新调整法庭功能布局,探索形成以审理传统民事案件为主,兼顾专业特色的审判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彰显了人民法庭服务辖区发展的突出作用。
  围绕保水护水任务,将溪翁庄法庭设置为“保水法庭”。溪翁庄法庭地处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保山护水任务较重。自“保水法庭”成立以来,溪翁庄法庭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严惩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狩猎等环境资源犯罪。
  围绕北京中关村密云园建设,将西田各庄法庭打造成“劳争法庭”。西田各庄法庭地处北京中关村密云园,紧邻北京怀柔科学城东区,辖区内企业集中。为此,密云法院将劳动争议案件集中由西田各庄法庭审理,打造“劳争法庭”。
  聚焦京畿门户交通要塞,太师屯法庭成为专门“道交法庭”。太师屯法庭地处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进京要道,因周边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频发,密云法院将其设置为“道交法庭”。今年以来,该法庭审结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862件。为让“纸上权益”更快兑现为“真金白银”,探索建立“直赔”机制,在民事调解书及判决书主文中直接载明获赔方银行账号,要求被告直接将理赔款汇至获赔方账户。
  围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将巨各庄法庭打造为“家事法庭”。巨各庄法庭地处浅山区,辖区内重点工程多,因牵涉拆迁、征地补偿等经济利益,分家析产、继承类家事纠纷频发。为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巨各庄法庭设立家事纠纷调解室,邀请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人民调解员、妇联干部参与家事案件调解,并与辖区内派出所构建反家暴联动机制。
  二、人民法庭建设的问题分析
  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乡村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意愿不断增长,“有纠纷上法院”已成常态。同时,矛盾纠纷新类型不断涌现,除了婚姻继承、物权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传统纠纷外,拆迁补偿、环境资源保护、劳动争议、网络消费权益保护等案件不断增多,这些都给人民法庭审判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也需要看到,尽管当前人民法庭受理的矛盾纠纷案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特色鲜明。部分法律关系简单的普通民事案件,会牵扯陈年往事和情感纠葛,纠纷实质化解需落脚在道德、情理方面。由于个别法官缺乏乡村生活经历,相对关注个案办理,缺少系统化治理思维,以案释法能力不足,导致法庭解纷效果有限。此外,辖区人民法庭仍存在专业化案件审理基础薄弱、典型案例和裁判规则提炼不足、与辖区社会治理实际需要存在差距、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路径选择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人民法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提供精准有效的司法服务,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促进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自身特色,加强人民法庭专业化建设。要立足功能定位,紧密结合辖区中心工作需要,聚焦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类案审理水平,彰显专业化审判功能优势。持续推进审判方式革新,健全完善要素式审判等类案审理工作机制,加强类案审理经验总结提炼,在统一裁判尺度的同时,打造精品案例,努力培养审判业务专家。
  把握功能定位,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要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主动对接“吹哨报到”、12345接诉即办工作,快速响应12368诉讼服务热线需求,积极推进“无讼村居”创建;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的工作对接,及时了解辖区内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纠纷动态,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调解,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工作,通过类案推送、以案释法、示范裁判等方式,加强批量纠纷涉诉风险的研判预警与源头管控。精准高效开展法律咨询、订单式普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辖区内人民群众法治意识。
  践行为民宗旨,积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人民的需求和期待是法院工作的方向和动力,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等传统多发纠纷和新型纠纷,加大就地开庭、上门调解力度,努力实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文明中的引领作用。加强诉讼服务“一站式”建设,努力推进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开庭等信息化便民措施的全覆盖,充分发挥智慧诉服在提高工作效率、便民惠民方面的优势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严管厚爱,全面加强法庭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关心关爱干警工作,帮助干警解决后顾之忧,鼓励干警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持续推进从严监督管理,引导干警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同时,结合队伍状况和收案情况,优化调整审判团队配置,健全完善团队运行模式,提升协同办案能力。重视青年干警培养,为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