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郝金萍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以“五治融合”为动力,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打造具有乌苏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治引领 绘就党群融合“同心圆” “有问题找网格长”如今成了乌苏市居民的口头禅。 11月21日,乌苏市南苑街道长征路社区博园小区居民李秀菊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我家住二楼,前阵子下水管道堵了,急需修理,打电话给网格长,当天下午,她就帮我找来修理工,还联系单元住户,共同出钱疏通了下水管。”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治引领是关键。乌苏市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阵地建设、工作标准规范化。实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村(社区)“两委”兼任网格长,坚持“片区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工作理念,落实“一核多元、一元多岗、一岗多责”制度,实现工作任务由党组织统一安排、实施、验收,让党建引领落实到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充分发挥网格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保障 搭建社会治理“大平台” 原乌苏市某厂在经营过程中将国有草场权属登记在职工个人名下,职工退休后,仍持有草场使用权证书,并声称其草场被侵占,要求巨额赔偿。 乌苏市政府法律顾问介入调查取证、摸清案件根源,多轮协调,依法依规废止已享有国有企业社保待遇职工的草场证书。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乌苏市以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为主线,吸纳24名法律工作者,实现了一乡一法律顾问,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69个,采取法官派驻、检察官联络、警官入户、法律工作者联村包户制,边普法释法,边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化解矛盾纠纷1208件。 乌苏市还创新探索“互联网+法治建设”,搭建行政执法监督、“农村产权交易”、“智慧水务”、招商及项目管理、“民企直通车”等线上平台,在土地流转、水利金融服务、招商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法治和智治融合。 德治教化 谱写文明建设“新乐章” “现在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用不上它了。我把祖传小摇床放在民俗馆,它是民族团结大家庭的见证。”九间楼乡詹家村村民居拉提说。两年前,居拉提将祖传三代的小摇床捐赠给九间楼乡农耕文化园民俗馆。这张陪伴了不同民族30个孩子成长的小摇床,成为全市最新旅游“网红”,更见证了九间楼乡詹家村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道德教化是培育市域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乌苏市坚持文化引领、文化先行,打造花海·喜世界、苏里坊等一批“网红”景点,并积极组织开展啤酒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武侠文化、田园文化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凝心聚力。通过稳步推进公园绿地、生态廊道、慢行系统建设,建成15分钟健身圈,提升城乡居民归属感、幸福感。以“小院道德讲堂”为抓手,该市开展“最美乌苏人”宣传展示活动,广泛评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新时代最美家庭”“诚信模范先进企业”等,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文明素养。通过实施平安建设和文明建设“双轮驱动”工程,乌苏市已创建平安、文明双达标小区92个。 自治强基 下好基层管理“先手棋” “我兑换到了一袋米。”近日,金穗园社区居民张海录开心地说。 “用‘积分享福’制度激发了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实现居民积分管理新模式,也提高了居民满意度。”奎河街道金穗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唐连元介绍说。 乌苏市还积极推动基层成立“居民议事会”,组建“1+15+22+X”志愿服务队伍402支,大力开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微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和乡风文明建设体系,引导群众争当“五星级文明户”,使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团结和谐、勤劳奉献、环境整洁成为每位居民的自觉行动。推行“积分享福”机制,激发辖区群众崇德向善内生动力。通过规范社区(村)“小微权利”清单,深入实施村(社)事务“四议两公开”机制,乌苏市最大限度调动了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智治支撑 书写智慧城市“新答卷” 近日,乌苏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举办土地经营权竞拍大会,西大沟镇的5847.9亩土地通过“数字农业”信息综合平台进行公开竞拍,最终4人获得经营权,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乌苏市不断完善“九大场景”建设,加快推进“非接触、无感知、无差别、精准化”安检新模式,推动智慧安防建设。以“党建+网格+联户”模式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关键环节,开发“乌苏市网格化精准服务智慧平台”、政务工作台社区通App、乌苏政务和智慧乌苏微信小程序,设置网格管理、市域治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17个一级菜单,实现工作标准、流程、监督规范化。通过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提供智慧物业、智慧工地、掌上农机、幼儿接送、电子通行证等服务,乌苏市加快各类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整合利用,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便民。
|
|
乌苏“五治融合”打造特色治理体系
|
|
|
|
( 2022-11-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郝金萍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以“五治融合”为动力,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打造具有乌苏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治引领 绘就党群融合“同心圆” “有问题找网格长”如今成了乌苏市居民的口头禅。 11月21日,乌苏市南苑街道长征路社区博园小区居民李秀菊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我家住二楼,前阵子下水管道堵了,急需修理,打电话给网格长,当天下午,她就帮我找来修理工,还联系单元住户,共同出钱疏通了下水管。”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治引领是关键。乌苏市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阵地建设、工作标准规范化。实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村(社区)“两委”兼任网格长,坚持“片区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工作理念,落实“一核多元、一元多岗、一岗多责”制度,实现工作任务由党组织统一安排、实施、验收,让党建引领落实到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充分发挥网格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保障 搭建社会治理“大平台” 原乌苏市某厂在经营过程中将国有草场权属登记在职工个人名下,职工退休后,仍持有草场使用权证书,并声称其草场被侵占,要求巨额赔偿。 乌苏市政府法律顾问介入调查取证、摸清案件根源,多轮协调,依法依规废止已享有国有企业社保待遇职工的草场证书。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乌苏市以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为主线,吸纳24名法律工作者,实现了一乡一法律顾问,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69个,采取法官派驻、检察官联络、警官入户、法律工作者联村包户制,边普法释法,边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化解矛盾纠纷1208件。 乌苏市还创新探索“互联网+法治建设”,搭建行政执法监督、“农村产权交易”、“智慧水务”、招商及项目管理、“民企直通车”等线上平台,在土地流转、水利金融服务、招商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法治和智治融合。 德治教化 谱写文明建设“新乐章” “现在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用不上它了。我把祖传小摇床放在民俗馆,它是民族团结大家庭的见证。”九间楼乡詹家村村民居拉提说。两年前,居拉提将祖传三代的小摇床捐赠给九间楼乡农耕文化园民俗馆。这张陪伴了不同民族30个孩子成长的小摇床,成为全市最新旅游“网红”,更见证了九间楼乡詹家村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道德教化是培育市域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乌苏市坚持文化引领、文化先行,打造花海·喜世界、苏里坊等一批“网红”景点,并积极组织开展啤酒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武侠文化、田园文化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凝心聚力。通过稳步推进公园绿地、生态廊道、慢行系统建设,建成15分钟健身圈,提升城乡居民归属感、幸福感。以“小院道德讲堂”为抓手,该市开展“最美乌苏人”宣传展示活动,广泛评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新时代最美家庭”“诚信模范先进企业”等,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文明素养。通过实施平安建设和文明建设“双轮驱动”工程,乌苏市已创建平安、文明双达标小区92个。 自治强基 下好基层管理“先手棋” “我兑换到了一袋米。”近日,金穗园社区居民张海录开心地说。 “用‘积分享福’制度激发了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实现居民积分管理新模式,也提高了居民满意度。”奎河街道金穗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唐连元介绍说。 乌苏市还积极推动基层成立“居民议事会”,组建“1+15+22+X”志愿服务队伍402支,大力开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微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和乡风文明建设体系,引导群众争当“五星级文明户”,使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团结和谐、勤劳奉献、环境整洁成为每位居民的自觉行动。推行“积分享福”机制,激发辖区群众崇德向善内生动力。通过规范社区(村)“小微权利”清单,深入实施村(社)事务“四议两公开”机制,乌苏市最大限度调动了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智治支撑 书写智慧城市“新答卷” 近日,乌苏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举办土地经营权竞拍大会,西大沟镇的5847.9亩土地通过“数字农业”信息综合平台进行公开竞拍,最终4人获得经营权,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乌苏市不断完善“九大场景”建设,加快推进“非接触、无感知、无差别、精准化”安检新模式,推动智慧安防建设。以“党建+网格+联户”模式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关键环节,开发“乌苏市网格化精准服务智慧平台”、政务工作台社区通App、乌苏政务和智慧乌苏微信小程序,设置网格管理、市域治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17个一级菜单,实现工作标准、流程、监督规范化。通过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提供智慧物业、智慧工地、掌上农机、幼儿接送、电子通行证等服务,乌苏市加快各类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整合利用,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便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