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一种大历史观传承和弘扬红色法学教育传统
· 燕园的苦与乐
· 法大的“马扎精神”
· 天大法学院师生集体学习和
研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 江苏高院与南京师范大学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思政AI、沟通机制与数字文明”研讨会在京举行

法大的“马扎精神”

( 2022-10-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当今天位于学院路校区的法大学子感慨校园的狭小时,可能无法想象79级的师兄师姐们进入这个校园时的心情。假如时光倒流,出现在你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象:学校没有大门,校舍也只收回了一幢宿舍楼(1号楼),一个小食堂和教学楼的一部分。学校其余的校舍则继续归北京市第174中学、北京戏曲学校、北京歌舞团、北京曲艺团等单位使用。每天必须穿梭在拉胡琴的、跳舞蹈的、说相声的演员之中,和北京市第174中学的中学生们相遇在拥挤的教学楼里……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复办后的北京政法学院的首届400多名学生,在进入北京政法学院残破混乱的校园时,不得不在锣鼓喧天、说学逗唱声中进行学习。由于校舍无法收回,本该在9月就入学的79级学生,一直延迟到10月20日才到学校报到——已经是实在不能再往后拖了。当时的办学条件是今天无法想象的:宿舍不够住,学校就腾出图书馆阅览室作为临时宿舍,一个宿舍住84名学生;教室没有桌椅,就每人发一个小马扎,拎着去上课,双腿就是桌子;没地方开全校大会,就站在楼道里听广播。
  1979年10月24日,复办后的北京政法学院在冶金建筑研究院礼堂举行了第一次开学典礼。全院师生员工800人参加了典礼。彭真同志向学院全体师生致意祝贺。由于学校礼堂依然被北京歌舞团占用,学校只能租用冶金建筑研究院礼堂来举行复办后的首届开学典礼。由于座位不够,79级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拎着学校发的绿色小马扎排着队来到校外的这个礼堂参加开学典礼。
  校园是如此简陋而杂乱,条件是如此艰苦,尽管心里也有失望,也有疑问——著名的法学高等学府就是这个样子吗?然而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同学们却精神昂扬、一心向学。在这400多人中,有人来自工厂,有人来自农村,有人来自部队,有人来自基层机关,真正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并不多。当时学生中的应届高中生最小的才15岁,年龄最大的同学下乡10年已年近三十,相差将近15岁,大家都十分珍惜坐在窗前读书的时光。对知识的渴求,对法学的热爱,对法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改变个人命运的急迫愿望,使79级的同学们自觉地发奋学习。
  79级同学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给当时的老师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晨,东方刚刚露出第一缕曙光,同学们就在戏校学生咿咿呀呀吊嗓子的声音和音色各异的琴瑟锣鼓的交响轰鸣中醒来,到小月河边、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里晨读。在嘈杂的人声和各种乐器的伴奏下,同学们背单词、学英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琅琅的读书声和周围的歌声、乐器奏鸣交织在一起。
  上课则基本上是人手一个马扎,来到教室里一坐就是一天。经常是老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解法学的深奥理论,窗外却突然传来震天的锣鼓声。老师也只好会心一笑,提高声调继续讲课。到了晚上,教学楼二楼一角的小小阅览室成了同学们心中的圣地,也是经常人满为患、无法奢望的一个地方。在每一个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埋头读书,一片寂静而严肃的学习氛围促使每一个人都不禁紧张起来,自觉加入这支寂静的读书大军中。
  复办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在调回北京政法学院原有骨干教师的基础上,课程设置也和20世纪60年代大有不同,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还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开设讲座,介绍国内外法学研究动态、司法工作经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由学生自由选听。而学校的培养目标也从复办时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司法工作以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变成了“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法律知识,能从事政法实际工作、政法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明显地回归高等教育正轨。
  在那个校园宿舍楼冬冷夏热几乎无法忍受,甚至在几年的时间里拎着马扎上课的年代,79级的同学们发奋努力,在一大批名师的指引下刻苦学习,终于造就了中国政法大学办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北政一期”现象。这一批400多名学生,既是北京政法学院复办后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后的首届毕业生。他们在毕业后的几十年中,投入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或治学教书,或为官从政,或下海经商,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尤以奋战在中国法治建设领域,任职于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及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系统、公安系统和各大法学院校的79级英才为最多。作为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是母校的骄傲!
  (文章节选自《法大凝眸: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