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之研究
· 全面集成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 民法典物权编学理解读与释评
· 将法治之光散作满天星斗
· 构筑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主体权利保障的“法律基石”
· 共同富裕的历史与实践之维

将法治之光散作满天星斗

( 2022-08-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韩轶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

  “大学才四年,抗疫就三年”,确实为你们的大学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但同时,你们也在困境中展现了令人敬佩的包容、坚强和热忱。你们没有让病毒的物理隔离变成心灵的禁锢,你们服从学院安排、守望相助、积极从事志愿服务。疫情期间,是你们用坚强的意志和不灭的激情,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守护了校园的安宁和祥和。这是属于你们全体毕业生的日子,今天过后你们将正式开始新的生活篇章,这将是你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你们更好地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作为师长我想和你们交流分享几点感悟和期许。
  第一,希望你们瞄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理想坐标,在坚定信念中执着向上。
  你们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实际上都将进入全新的环境,迎接全新挑战,你们能否依然坚持原有的理想和自信?古人说:大道之行不问凶吉。人的自信,对自己力量的准确估计,是内心最强大的力量;人不自信,妄自菲薄,办什么事情都有担忧,瞻前顾后,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楚的认知,往往一事无成。自信使人具有历经磨难而不悔、直面挫折而无惧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一往无前。“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你们应当志存高远,做天地文章,希望你们坚信自己永远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敢于向新的挑战迈出步伐,能够笑对青春的挫折和历练。
  第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希望你们心存善良,坚守正义。
  “德法兼修”德字为先,而善良是个人德行最关键的要素,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是一个人从青涩到成熟的重要阶段,但是千万别把世故视为成熟,我们固然要对生活中的危险抱有警惕和认知,但是更应该能够发现世界的美好与善意。离开了象牙塔,离开了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你们会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总是温柔以待,你们很可能会承受不公、误解和恶意,希望你们能始终保持那份少年的赤诚之心,坚守善行,守护公正。一个人的善,可以带动身边人的善。对身边人的善待,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善行。这就赋予了每个人一种责任。对于我们身边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否美好,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互相善待。人人都有责任为生活增添爱与善意,把世界变成处处充满阳光的地方。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是感受世间种种美好的捷径。
  第三,希望你们赓续“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在若渴求知中学习向上。
  在未来,你们也许会面临人生、事业、生活源源不断抛来的难题,唯有不断增长大学问,涵养大智慧,方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教育是神圣的知识传承,你们应当始终对知识和真理本身抱有尊重,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是人们对于教育、理性和知识,越来越失去应有的敬畏。你们要怀疑探究,培养独立人格,避免人云亦云,甚至盲从于蛊惑性的言论,特别是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更应当遇事多思,坚持理念。同时,也要虚怀若谷,兼容并包,我们应该看到,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不要把自己的感性认知强加于他人,将与你有差异、不同的都说成谬误、荒谬、而一味排斥。我们要怀有自信,但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一种理性的、有依据的对自我能力和潜力的认知,自信需要在长期的积累和自我完善上不断地予以强化。因此,我们自信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不足保持清醒的认知,对他人予以尊重和理解,这也是我们对寻求和尊重真理,以及在求真的过程中所必备的品质。
  第四,希望你们深怀“法施于人,虽小必慎”的法律理念,在恪尽职守中坚守法治精神。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最宝贵的财富是法学专业培养的一批批法治人才,毕业后的你们再次丰富了民大法学院的财富。共同的法治理想和家国情怀将我们凝聚在一起,你们进入中央民族大学的那一刻,就与法学专业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共同沉浸于博大而宽广的法学海洋,共同醉心于法学深邃而含蓄的魅力,共同探寻令人心驰神往的法治天下实现之路。而即将离开民大校园奔赴山海间的你们,更肩负着将崇德尚法、明理笃行法治精神的熊熊火光,散作满天星斗的使命与职责。
  我坚信你们在离开校园实现自身精彩人生的同时,能秉承院训,以开拓进取、学以致用的品格展现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学子的风采,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将永远是所有民大法学学子的信念图腾和精神家园,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法学院永远在你们身后。
  (文章为作者在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