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这个暑假,不少人在今年的出行计划中特意安排了一个新内容——在景区实景中玩上一局剧本杀,开启自己的“二次人生”。 观察今年的暑期旅游市场,以往传统观光式旅游正在向沉浸式旅游悄然转变,沉浸式旅游成为新宠,而“旅游+剧本杀”正是沉浸式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说,剧本杀的融入为旅游业形成新的流量入口,不但可以丰富游客的文化和旅游体验,还可以促进旅游企业更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但很显然,“旅游+剧本杀”绝不是简单的旅游消费场景与剧本杀的叠加,如何使其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剧本杀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此举也会给目前炙手可热的“旅游+剧本杀”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旅游+剧本杀”项目遍地开花 车窗外,孤烟大漠,老树昏鸦。 房车中,身着古装的几个人正在紧张地研究着剧本。到达目的地后,以全新身份在月牙泉里找线索,以飞天造型在莫高窟里搜证据,在现场与NPC(真人扮演的服务型角色互动),通过在景区内探索不同的故事体验“另一个时空”。 不但有专属剧本、专属的服装道具,还配有贴心的管家,这种以敦煌文化为背景的房车剧本杀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甚至一车难求。不仅有这种房车+剧本杀,还有邮轮+剧本杀、博物馆+剧本杀、景区+剧本杀……目前,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尝试通过剧本杀吸引游客为景区赋能,各种“旅游+剧本杀”项目遍地开花,如四川街子古镇的“青天鉴”、青城山的“夏”和“杏”、湖北知音号游轮的“迷之暗礁”、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通天浮屠之八方朝贺”等。多地都相继推出了与景区实际场景相结合的沉浸式剧本杀项目,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 这种沉浸式的旅游方式尤其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不但吸引了众多剧本杀玩家,还有很多非剧本杀玩家也大呼过瘾。有不少人甚至坐火车、“打飞的”去体验,一些热门的项目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 伴随消费者关注度的提高和沉浸式体验需求的增长,“旅游+剧本杀”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体验新业态,相关的主题餐饮、主题住宿、旅游特色文创商品等也在大力拓展。 不宜成为“增点购物”替代品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意见》提出,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 “我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很多历史传说和故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这些都为剧本杀的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在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刚志看来,“剧本杀”等剧本娱乐行业的发展,为我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周刚志指出,目前我国旅游产业仍过分依赖“门票经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拓宽视野、改变思路,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运营、管理。在景区、剧场等设立剧本杀类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感,游客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旅游+剧本杀”是旅游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但他同时强调,“旅游+剧本杀”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剧本娱乐”的内容更加契合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统,使其更加富有地域特色,避免内容雷同或违法侵权等乱象的发生。同时,剧本娱乐行业在实际运营中应当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剧本杀+旅游”不宜成为旅游经营中“增点购物”的替代品。 正确引导严审剧本内容 谈及“旅游+剧本杀”的发展趋势,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天星分析指出,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花费较多的费用,坐飞机、坐火车来到另外一个地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美景、品美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专门拿出三四个小时去进行虚拟体验的旅游者,一般来说不会占主流。 “换言之,当前‘旅游+剧本杀’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是当地消费者。因此,相关企业在投资项目时要予以充分考虑,要设计出让外地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还再来的项目内容。”王天星说。 他同时强调指出,剧本杀类的旅游产品健康有序长远发展,最关键还是剧本本身,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正是剧本本身。“剧本必须要不断根据游客的反馈、消费者的喜好来进行定期更新,才能让游客保持新鲜感,不断丰富其旅游体验。”王天星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知》严格内容管理,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坚持正确导向,使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鼓励使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本脚本。同时,应当建立内容自审制度,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确保内容合法。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内的剧本娱乐活动不得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 “一直以来,实践中由谁来对剧本杀剧本内容进行审查并没有明确。《通知》将剧本杀等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轨道,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明确了企业内容自审的主体责任,这对剧本杀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如果企业本身对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所禁止的内容没有学习到位,那么对剧本的审核还是会存在障碍。”鉴于此,王天星建议文旅部门不仅要进行事后备案,还应当事先对剧本杀类经营企业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让企业能够更好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有效正确地对剧本内容进行审查。 “这些都离不开主管部门进行及时解读、引导和培训。”王天星说。 有数据显示,剧本杀玩家中,75%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此,高质量剧本和高沉浸体验是剧本杀业态的核心吸引力。 应当看到,快速发展的剧本杀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侵犯版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乱象。剧本杀行业亟须破解自发式“野蛮”生长带来的剧本内容质量差、价值观不正、模仿抄袭、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为确保“旅游+剧本杀”规范化、法治化发展,周刚志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行政监管,引导旅游经营者适当延伸产业链,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逐步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
|
剧本杀“杀”进景区成新宠 沉浸式旅游开始走红
|
正确打开“旅游+剧本杀”菜单离不开监管
|
|
|
|
( 2022-07-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
制图/李晓军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这个暑假,不少人在今年的出行计划中特意安排了一个新内容——在景区实景中玩上一局剧本杀,开启自己的“二次人生”。 观察今年的暑期旅游市场,以往传统观光式旅游正在向沉浸式旅游悄然转变,沉浸式旅游成为新宠,而“旅游+剧本杀”正是沉浸式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说,剧本杀的融入为旅游业形成新的流量入口,不但可以丰富游客的文化和旅游体验,还可以促进旅游企业更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但很显然,“旅游+剧本杀”绝不是简单的旅游消费场景与剧本杀的叠加,如何使其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剧本杀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此举也会给目前炙手可热的“旅游+剧本杀”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旅游+剧本杀”项目遍地开花 车窗外,孤烟大漠,老树昏鸦。 房车中,身着古装的几个人正在紧张地研究着剧本。到达目的地后,以全新身份在月牙泉里找线索,以飞天造型在莫高窟里搜证据,在现场与NPC(真人扮演的服务型角色互动),通过在景区内探索不同的故事体验“另一个时空”。 不但有专属剧本、专属的服装道具,还配有贴心的管家,这种以敦煌文化为背景的房车剧本杀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甚至一车难求。不仅有这种房车+剧本杀,还有邮轮+剧本杀、博物馆+剧本杀、景区+剧本杀……目前,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尝试通过剧本杀吸引游客为景区赋能,各种“旅游+剧本杀”项目遍地开花,如四川街子古镇的“青天鉴”、青城山的“夏”和“杏”、湖北知音号游轮的“迷之暗礁”、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通天浮屠之八方朝贺”等。多地都相继推出了与景区实际场景相结合的沉浸式剧本杀项目,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 这种沉浸式的旅游方式尤其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不但吸引了众多剧本杀玩家,还有很多非剧本杀玩家也大呼过瘾。有不少人甚至坐火车、“打飞的”去体验,一些热门的项目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 伴随消费者关注度的提高和沉浸式体验需求的增长,“旅游+剧本杀”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体验新业态,相关的主题餐饮、主题住宿、旅游特色文创商品等也在大力拓展。 不宜成为“增点购物”替代品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意见》提出,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 “我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很多历史传说和故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这些都为剧本杀的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在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刚志看来,“剧本杀”等剧本娱乐行业的发展,为我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周刚志指出,目前我国旅游产业仍过分依赖“门票经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拓宽视野、改变思路,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运营、管理。在景区、剧场等设立剧本杀类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感,游客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旅游+剧本杀”是旅游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但他同时强调,“旅游+剧本杀”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剧本娱乐”的内容更加契合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统,使其更加富有地域特色,避免内容雷同或违法侵权等乱象的发生。同时,剧本娱乐行业在实际运营中应当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剧本杀+旅游”不宜成为旅游经营中“增点购物”的替代品。 正确引导严审剧本内容 谈及“旅游+剧本杀”的发展趋势,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天星分析指出,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花费较多的费用,坐飞机、坐火车来到另外一个地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美景、品美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专门拿出三四个小时去进行虚拟体验的旅游者,一般来说不会占主流。 “换言之,当前‘旅游+剧本杀’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是当地消费者。因此,相关企业在投资项目时要予以充分考虑,要设计出让外地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还再来的项目内容。”王天星说。 他同时强调指出,剧本杀类的旅游产品健康有序长远发展,最关键还是剧本本身,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正是剧本本身。“剧本必须要不断根据游客的反馈、消费者的喜好来进行定期更新,才能让游客保持新鲜感,不断丰富其旅游体验。”王天星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知》严格内容管理,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坚持正确导向,使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鼓励使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本脚本。同时,应当建立内容自审制度,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确保内容合法。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内的剧本娱乐活动不得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 “一直以来,实践中由谁来对剧本杀剧本内容进行审查并没有明确。《通知》将剧本杀等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轨道,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明确了企业内容自审的主体责任,这对剧本杀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如果企业本身对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所禁止的内容没有学习到位,那么对剧本的审核还是会存在障碍。”鉴于此,王天星建议文旅部门不仅要进行事后备案,还应当事先对剧本杀类经营企业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让企业能够更好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有效正确地对剧本内容进行审查。 “这些都离不开主管部门进行及时解读、引导和培训。”王天星说。 有数据显示,剧本杀玩家中,75%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此,高质量剧本和高沉浸体验是剧本杀业态的核心吸引力。 应当看到,快速发展的剧本杀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侵犯版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乱象。剧本杀行业亟须破解自发式“野蛮”生长带来的剧本内容质量差、价值观不正、模仿抄袭、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为确保“旅游+剧本杀”规范化、法治化发展,周刚志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行政监管,引导旅游经营者适当延伸产业链,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逐步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