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鹏程万里问天宫
· 在全社会构筑反诈防骗“铜墙铁壁”
· 宜兴信访三个“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 用法治力量擦亮“大江大湖治理”品牌
· 三部门依法关停9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
· 《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印发
· 图片新闻
· 沈阳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战“疫”获表彰
· 太铁公安加强执法力度保暑运畅通
· 滦平开辟绿色通道助企业速享退税
· 福州瀛洲派出所规范执法记录仪使用
· 揭阳产业园开展消防车通道专项检查
· 清远清新检察加强“人案合一”管理

鹏程万里问天宫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侧记

( 2022-07-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陈丽平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黄国畅
  
  7月24日下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高大雄伟的发射塔架前,重约849吨、高约53.7米的“庞然大物”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蓄势待发。
  整流罩内,此次任务的主角——举世瞩目的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即将升空。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整舱轴向总长17.88米,相当于6层楼房的高度,是当今世界轴向长度最长的单体载人航天器,主要用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此次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接续之战,意义重大、关联紧密、要求严格。”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对《法治日报》记者说,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心航天人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13时52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的口令响彻发射场。
  2021年4月29日,廖国瑞作为01指挥员,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岗位操作手、岗位主操作手、点火“金手指”、01指挥员……一路走来,廖国瑞与这座年轻的发射场共同成长。
  依托“嫦娥”、行星探测、空间站建造等“国字号”工程,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科技人才展现才智的舞台。
  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以来,科技人员先后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温、网络信息系统国产自主可控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中大型液体火箭并行测试发射、单工位适应多型火箭发射、设施设备适应“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降雨强雷暴强台风”环境等现实难题,实现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
  14时7分,伴随着倒计时口令,塔架回转平台已完全打开,长达20.5米的超大整流罩,以及罩体上印制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载人航天”6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
  “各号注意,5分钟准备!”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
  随着廖国瑞坚定而响亮的口令响起,发射即将进入读秒时刻。
  为了这一刻,科技人员开展“强化载人意识、强化载人标准、强化载人作风”大讨论,利用出厂测试、技术改造、例行试验等时机,系统开展基础知识培训、岗位操作技能训练,扎实做好测试数据复查比对,从严从实抓好全过程质量管控,为任务成功筑牢坚实基础。
  “5、4、3、2、1,点火!”14时22分,烈焰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犹如一条巨龙,托举着问天实验舱一飞冲天。
  发射场外,航天科普中心、淇水湾沙滩、石头公园人山人海,人们挥舞国旗、高唱红歌,目送问天实验舱飞向太空。
  “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站在“大红屏”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表示,“中心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我们将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在一次次追梦奋斗中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后续任务中,问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形成两舱段“一”字构型组合体。在完成组合体测试、小机械臂在轨验证、大小机械臂组合操作验证等工作后,构成“L”字构型组合体。
  今天,星辰大海见证,中国空间站建造再出发。
  本报文昌(海南)7月24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