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精准把脉 精心服务 精细施策
· 畅通中小微企业救治与退出路径
· 北京朝阳法院十项举措护航经济发展
· “检察蓝”心系蓝色海疆
· 图片新闻
· 河南淮滨法院快速化解家事纠纷
· 构建法治昌明的发展生态

构建法治昌明的发展生态
上海静安建设卓越法治政府护航“总部经济”

( 2022-07-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盛夏的气温持续攀升,同样攀升的还有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商圈的热度。近日,意大利奢侈品集团OTB旗下四大先锋时尚设计品牌同时入驻,虽刚刚经历疫情,但仍有诸多国际品牌选择在这里“首店首发”。
  吸引各领域领军企业将总部落户静安被称之为“总部经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选择在静安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06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能级总部数量为33家。这些“总部”们认为,是静安区优异的营商环境和坚挺的法治软实力吸引了他们。
  “静安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是上海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是根本所在。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卓越的法治政府。”静安区区委书记于勇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聚焦疫后重振,不断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建设卓越法治政府,护航‘总部经济’,全力打造高能级经济集聚区,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当好“店小二”
  “对受疫情影响,发生轻微违规行为的企业,审慎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慎用联合惩戒……”近日,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出台“全力抗击疫情助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二十五条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企业在准入准营、服务保障、审慎监管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十五条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服务、提振企业信心积蓄动能、引导服务重启发展,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渡过难关。”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平说,在当前疫后重振的关键期,政府尤其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能级,在“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的同时,依法依规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正如其所言,近年来静安区持续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一方面全力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打好转变政府职能“当头炮”,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减少对市场主体不必要的行政束缚和制度壁垒,简政放权增强企业和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方面下功夫,尽可能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静安区落实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工作,稳步开展“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业一证”,全面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力求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法治保障营商环境方面,静安区相继制定出台《静安区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建设的行动方案》,并在恒隆广场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率先在全市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此外还在加强政务服务窗口标准建设与管理上下功夫,各政务服务窗口好评率达99.97%;区政府作出的信息公开答复连续5年零纠错。
  在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面,着力整合街镇执法体系,建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协调机制,并专门印发《静安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和《上海市静安区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加强行政执法档案规范化管理。同时还成立区行政检察监督工作办公室,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
  “建设卓越的服务型法治政府,旨在筑巢引凤,推进‘总部经济’健康发展。”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忆农说,“2019年以来,我们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砥砺前进,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持续形成并凝聚体现上海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卓越软实力。”
坚持“智慧型”
  点击VRM柜员机,选择远程传输和远程连线咨询功能,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经办人员小宋人在园区就顺利完成了房产税退税业务的申请办理。
  不出园区就能完成办税业务,这是上海税务部门和静安区委、区政府联合打造的“智慧结晶”——市北高新园区智慧税务社会共治点。这里通过智能化设备集成涉税业务办理、发票领购、纳税咨询等多项常用纳税服务功能,有效解决园区及其周边3500余户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办税问题。
  类似的智慧型政务服务变革在静安区随处可见:率先建成全市首个“AI+政务”试点应用“静安政务大脑”,建成区级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智慧公安、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多平台同步推进,5G应用场景逐步落地有序展开……
  近年来,静安区持续通过智慧型法治政府建设,既把方便留给企业,同时又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用电脑管人脑,不断倒逼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打造高效、简洁、规范的法治政府,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大维度方便群众办事。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推进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静安区形成了多部门参与的联合监管机制,2019年以来,共有17个部门通过区“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抽查,完成127个批次、5739户市场主体的检查,并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在税务、科技、民政等多个领域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努力做到以管促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保障。
  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静安区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3.0平台,不断完善问题高效处置机制,并深入实践“枫桥经验”,打造升级版“双员双师”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利用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全面展开“线上”“线下”调解工作,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位居全市前列;在首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评选中,静安位于最佳案例数、优秀案例数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培养方面,静安区制定《静安区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并借力科技手段重塑执法和决策流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锁进数据创新,减少随意性,提升主动性。
  此外,静安区还要求把数据应用和数据治理纳入法治框架,不断完善“自主可靠、制度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智慧城市依法安全运行。
聚焦国际化
  合同不能履约的情况下,违约责任如何判定?怎样依法迅速恢复生产,做好开源节流?如何合规地调整业务结构和人员安排?疫情之后,诸多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面临诸多法律难题。
  “律师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市场主体又是专业的法律服务提供者,在疫后重振中,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的法律素养,助力自身和企业渡过难关,转危为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黄宁宁说,国浩所作为静安区“全球服务商”计划的入选团队,在疫情期间和疫后均积极开展法律公益讲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塑造离不开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法律服务队伍,静安充分挖掘各界力量,尤其重视专业法律人才在疫后重振、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作用。为此,静安区司法局出台《关于推动律师行业服务静安“全球服务商计划”实施意见》,国浩、方达、汉坤(上海)3家涉外类业务创收过亿元的律所成为静安区首批“全球服务商”。
  “我们正努力打造一支视野开阔、专业精湛的法律服务队伍,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静安法律服务品牌,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为广大企业当好顾问、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为构建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力量。”吕忆农说。
  国际化法律人才队伍的加入,也不断提升静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全区各级机关均配备法律顾问,就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决定等涉法问题和事务咨询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参与制度文件及相关工作合法性审核。同时,“关键少数”学法形成新常态,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法律列入区委党校必修课。
  正所谓“开发开放,法治先行”,静安区自上而下健全的法治素养,吸引了诸多跨国公司总部机构,全球资金、技术、数据充分汇集,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根据最新的《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报告》,静安区共有20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其中11家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最近,静安区还推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十大举措和亚太运营总部支持计划,通过总部增能、项目投资便利化等举措不断提振外商投资信心,持续做实做优企业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强功能、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
  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说:“静安区始终坚持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和标准建设法治政府,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以一个法治昌明的治理生态,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集聚,全方位推动‘总部经济’健康绿色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