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沈卓琪 陈晓红
“最近河浜里的水质不太好,晴天总能闻到臭味。现在就这个事情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法律顾问也在现场,也会就相关涉法问题进行解答……”不久前,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江陵街道叶泽湖村“百姓说事”现场,村干部、乡贤代表、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和法律明白人、村法律顾问等20多人围坐一起,就河道治理议题展开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邀请水利部门专业人员协同组织开展管道疏通、上游小餐饮整治等河道治理工作,并会同当地司法所进行河道保护普法宣传。曾经臭味弥漫的河道,现已焕然一新。 2021年以来,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叶泽湖村通过开展“援法议事”基层治理实践和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于如何加快形成崇法善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村里每个月10号都“说事” “叶泽湖村是典型的动迁小区,辖区内自建房数量大且多用于出租。村里常住人口3300余人,外来人口8500多人,日常管理长期面临居住群体复杂化、群众诉求多元化的压力和挑战。”叶泽湖花苑社区党委书记、叶泽湖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坦言。 2020年6月,结合“援法议事”开设“说事室”后,依托现有平台和法治资源,叶泽湖村聚焦“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三个关键环节,创新打造了“干部问事、居民说事、集体议事、依法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公开晒事”的“百姓说事”七步工作法。 每月10日,村干部都会在“说事室”接待群众、接听热线,围绕“身边小事、民生大事、发展要事”定期拿出议题,按照小事“简事快办”、大事“集体议事”进行分流处置,依法及时办理,公开解决措施、办理结果等,并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重新纳入“干部问事”环节,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在“说事”过程中,叶泽湖村充分发挥司法所、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作用,注重对事件或案例的释法析理,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力求“集中说事一次,宣传教育一片”,有效推动了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2021年以来,叶泽湖村通过“百姓说事”七步工作法,记录问题68件,及时解决问题60件,其中,公共设施建设、燃气入户、厕所改造等15件村里重大事项圆满落地。 矛盾纠纷有“五级调解” 除了“百姓说事”外,叶泽湖村还建立了从网格员到兼职调解员、专职调解员、律师、法官的五级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基层法治建设。 租房纠纷是该村近年来高发的矛盾。碰上房客拖欠房租,或是房子漏水了房东没修的事,作为第一级的网格员在中间一劝,租客房东各退一步,矛盾大多就解决了。遇上解决不了的,作为第二级的村兼职调解员会前往现场协助调解。 “到了第三级,我们会邀请矛盾当事人双方到我们村的调解之家,由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主持调解。”叶泽湖花苑社区党委委员陆张仁说。 如果说第三级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更严肃的环境,那么第四级法律顾问调解则为居民提供了专业的纠纷处理方案。江苏震宇震律师事务所律师顾小红是村法律顾问,每月10日都会来村里值班,为居民们答疑解惑,开展法治讲座,并参与了村里多起矛盾纠纷的调解。 经过前面四级调解后,若当事人双方的矛盾还无法调解,该村还会邀请开发区法庭的法官、特邀调解员介入,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持。依托“五级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居民们的烦心事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之前,村里一户人家的宠物狗吓到隔壁邻居家90岁高龄的老太太,致其摔倒骨折。村法律顾问从法律角度给出处理建议,专职调解员、居民代表等从情理角度进行劝解。该户人家主动认错,承担责任,不仅陪老太太去医院看病,承担了所有医药费,老太太出院后还主动上门照顾,直到老太太康复。现在,这件事已成村里百姓口中的一段美谈。 “去年一年,我们村里矛盾纠纷调解量仅50件。而且作为一个动迁小区,从未出现过重大矛盾纠纷。这与我们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有着很大关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居民法治素养的提升。”陆张仁不无自豪地说。 让身边人带动身边人 “保护环境,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垃圾分类。咱们这儿大多都是我们这样的老年人,不能因为我们年龄大了就不去做,这是大家都要参与的事情。”得知还有居民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村里垃圾分类“明星人物”陆星元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和村里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劝说。 而就在叶泽湖村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陆星元等十余位老同志是带头反对的。他们认为,叶泽湖村是一个动迁小区,居民多是失地农民,且人员流动性大,根本不适合也没必要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其他有同样想法的居民见状,也纷纷表现出不配合的姿态。 从带头反对到带头示范,这一变化得益于村里开展的一场“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垃圾分类与文明相伴”主题普法宣传文艺纳凉晚会。晚会以垃圾分类等为主题,,编排设计普法戏剧、歌舞等,以“接地气”的话语,解读和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参与方式方法,给陆星元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场场普法讲座和法治文化活动中,陆星元不仅慢慢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主动报名并带动更多居民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还对学习法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居民影响居民,比我们直接给居民讲法律,效果要好得多。”陆张仁说,把热心居民从普法对象培养成法治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为了让居民形成遇事找法,摒弃用激烈手段对抗的习惯。该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使法律真正走进百姓心中。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来,面对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管控难度大的压力,叶泽湖村坚持“普法为先,依法防控”,组织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依法防控之下,村里的管理和服务更加标准化、透明化、程序化,各项工作秩序井然;普法宣传教育中,居民的权利和义务更加清晰,内心更加笃定;全体居民主动支持配合,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有条不紊中既安人心又暖人心,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每一项公共管理事项,均通过“援法议事”制度实现民主决策、依法办理;每一起矛盾纠纷,均借助完善的调解机制获得就地化解、不伤和气……在常态化参与民主自治、依法治理的过程中,叶泽湖村居民对法治的理解和信仰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普法对象转变为法治文化的传播者、法治理念的践行者,使村子治理与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更多可能性。
|
|
叶泽湖村“百姓说事”七步走
|
|
|
|
( 2022-07-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
图为叶泽湖村村两委成员、老党员、老干部、乡贤、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社区“百姓说事”活动,讨论垃圾分类推进工作。 许芳 摄 |
|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沈卓琪 陈晓红
“最近河浜里的水质不太好,晴天总能闻到臭味。现在就这个事情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法律顾问也在现场,也会就相关涉法问题进行解答……”不久前,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江陵街道叶泽湖村“百姓说事”现场,村干部、乡贤代表、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和法律明白人、村法律顾问等20多人围坐一起,就河道治理议题展开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邀请水利部门专业人员协同组织开展管道疏通、上游小餐饮整治等河道治理工作,并会同当地司法所进行河道保护普法宣传。曾经臭味弥漫的河道,现已焕然一新。 2021年以来,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叶泽湖村通过开展“援法议事”基层治理实践和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于如何加快形成崇法善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村里每个月10号都“说事” “叶泽湖村是典型的动迁小区,辖区内自建房数量大且多用于出租。村里常住人口3300余人,外来人口8500多人,日常管理长期面临居住群体复杂化、群众诉求多元化的压力和挑战。”叶泽湖花苑社区党委书记、叶泽湖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坦言。 2020年6月,结合“援法议事”开设“说事室”后,依托现有平台和法治资源,叶泽湖村聚焦“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三个关键环节,创新打造了“干部问事、居民说事、集体议事、依法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公开晒事”的“百姓说事”七步工作法。 每月10日,村干部都会在“说事室”接待群众、接听热线,围绕“身边小事、民生大事、发展要事”定期拿出议题,按照小事“简事快办”、大事“集体议事”进行分流处置,依法及时办理,公开解决措施、办理结果等,并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重新纳入“干部问事”环节,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在“说事”过程中,叶泽湖村充分发挥司法所、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作用,注重对事件或案例的释法析理,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力求“集中说事一次,宣传教育一片”,有效推动了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2021年以来,叶泽湖村通过“百姓说事”七步工作法,记录问题68件,及时解决问题60件,其中,公共设施建设、燃气入户、厕所改造等15件村里重大事项圆满落地。 矛盾纠纷有“五级调解” 除了“百姓说事”外,叶泽湖村还建立了从网格员到兼职调解员、专职调解员、律师、法官的五级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基层法治建设。 租房纠纷是该村近年来高发的矛盾。碰上房客拖欠房租,或是房子漏水了房东没修的事,作为第一级的网格员在中间一劝,租客房东各退一步,矛盾大多就解决了。遇上解决不了的,作为第二级的村兼职调解员会前往现场协助调解。 “到了第三级,我们会邀请矛盾当事人双方到我们村的调解之家,由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主持调解。”叶泽湖花苑社区党委委员陆张仁说。 如果说第三级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更严肃的环境,那么第四级法律顾问调解则为居民提供了专业的纠纷处理方案。江苏震宇震律师事务所律师顾小红是村法律顾问,每月10日都会来村里值班,为居民们答疑解惑,开展法治讲座,并参与了村里多起矛盾纠纷的调解。 经过前面四级调解后,若当事人双方的矛盾还无法调解,该村还会邀请开发区法庭的法官、特邀调解员介入,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持。依托“五级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居民们的烦心事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之前,村里一户人家的宠物狗吓到隔壁邻居家90岁高龄的老太太,致其摔倒骨折。村法律顾问从法律角度给出处理建议,专职调解员、居民代表等从情理角度进行劝解。该户人家主动认错,承担责任,不仅陪老太太去医院看病,承担了所有医药费,老太太出院后还主动上门照顾,直到老太太康复。现在,这件事已成村里百姓口中的一段美谈。 “去年一年,我们村里矛盾纠纷调解量仅50件。而且作为一个动迁小区,从未出现过重大矛盾纠纷。这与我们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有着很大关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居民法治素养的提升。”陆张仁不无自豪地说。 让身边人带动身边人 “保护环境,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垃圾分类。咱们这儿大多都是我们这样的老年人,不能因为我们年龄大了就不去做,这是大家都要参与的事情。”得知还有居民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村里垃圾分类“明星人物”陆星元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和村里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劝说。 而就在叶泽湖村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陆星元等十余位老同志是带头反对的。他们认为,叶泽湖村是一个动迁小区,居民多是失地农民,且人员流动性大,根本不适合也没必要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其他有同样想法的居民见状,也纷纷表现出不配合的姿态。 从带头反对到带头示范,这一变化得益于村里开展的一场“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垃圾分类与文明相伴”主题普法宣传文艺纳凉晚会。晚会以垃圾分类等为主题,,编排设计普法戏剧、歌舞等,以“接地气”的话语,解读和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参与方式方法,给陆星元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场场普法讲座和法治文化活动中,陆星元不仅慢慢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主动报名并带动更多居民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还对学习法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居民影响居民,比我们直接给居民讲法律,效果要好得多。”陆张仁说,把热心居民从普法对象培养成法治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为了让居民形成遇事找法,摒弃用激烈手段对抗的习惯。该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使法律真正走进百姓心中。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来,面对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管控难度大的压力,叶泽湖村坚持“普法为先,依法防控”,组织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依法防控之下,村里的管理和服务更加标准化、透明化、程序化,各项工作秩序井然;普法宣传教育中,居民的权利和义务更加清晰,内心更加笃定;全体居民主动支持配合,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有条不紊中既安人心又暖人心,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每一项公共管理事项,均通过“援法议事”制度实现民主决策、依法办理;每一起矛盾纠纷,均借助完善的调解机制获得就地化解、不伤和气……在常态化参与民主自治、依法治理的过程中,叶泽湖村居民对法治的理解和信仰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普法对象转变为法治文化的传播者、法治理念的践行者,使村子治理与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更多可能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