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5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无障碍法制研究与评估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与邻接权教席共同主办,《马拉喀什条约》研究课题组承办的“《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实施与展望”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中国盲文图书馆馆长朱兵,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Alford,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韩大元为论坛开场致辞。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盲人协会、中国盲文图书馆、有人公益基金会、哈佛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组织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 《马拉喀什条约》(全称为《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是一个为方便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而制定的国际条约,于2013年6月28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通过。它为视力障碍者规定了一系列著作权的例外与限制措施,以便于制作、发行、进出口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条约中规定了“被授权实体”为非营利性的中介机构给视力障碍者获取作品提供了国际法依据。目前共51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其中包括中国。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3日批准通过《马拉喀什条约》,2022年2月5日,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条约批准书,条约于5月5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 刘华认为,《马拉喀什条约》是全球知识产权生态发展的重大进展,条约的生效体现了中国对开放和多边主义的支持,以及对世界知识产权的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继续利用无障碍组织联合会、产权组织管理的数据管理体系等丰富资源,积极探索在版权领域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权。吕世明指出,条约的诞生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条约在中国的生效和实施是中国版权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有助于丰富印刷品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资源,实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有助于提高我国对《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履约水平,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温度和情怀,让无障碍阅读的佳音、福音畅享中国大地。朱兵认为,条约的落地将直接推动改善阅读障碍群体的阅读现状,同时也会成为驱动中国盲文图书馆及其他公益组织积极改进工作的绝佳契机。李庆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在印刷品阅读障碍群体无障碍阅读权益保障方面的重要发展和进步,介绍了中国盲人协会在此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William Alford认为,条约的诞生与生效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韩大元认为,条约在中国生效和实施最大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同时,条约生效将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在人权领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为条约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一个有效、权威、具体的条约实施机制,推动条约蕴含的先进理念得到具体落实。 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蔡聪指出,条约的生效与落实将启示我们从三个维度推动人权的保障,即保障真实具体的人权、有效管用的人权和广泛充分的人权。要重点关注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印刷品阅读障碍群体的阅读现状,理解何种无障碍阅读形式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Stein指出,我们需要立足于《残疾人权利公约》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去理解《马拉喀什条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平等阅读的障碍,《马拉喀什条约》的订立使得知识产权不再被定位为平等阅读的障碍,而是成为推动平等阅读、无障碍阅读的重要推手。 会上播放了《青年眼中的“〈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实施”》短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万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与邻接权教席主持人李琛,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迁,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郑宁在研讨环节发表了自己对《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实施与展望的见解。他们表示,从《马拉喀什条约》的社会文化发展视角,残障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生命普遍存在的局限性,我们不应将提供无障碍阅读服务视为一种慈善行为或救助行为,而是将其视为应对市场失灵的一种合理回应。同时,每个人既是知识的使用主体亦是知识的创造主体,《马拉喀什条约》并非为阅读障碍群体创造了特殊权利,而是体现尊重平等理念。《马拉喀什条约》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印刷品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得文化和教育的权利。
|
|
“《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实施与展望”研讨会在京举行
|
|
|
|
( 2022-05-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5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无障碍法制研究与评估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与邻接权教席共同主办,《马拉喀什条约》研究课题组承办的“《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实施与展望”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中国盲文图书馆馆长朱兵,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Alford,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韩大元为论坛开场致辞。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盲人协会、中国盲文图书馆、有人公益基金会、哈佛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组织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 《马拉喀什条约》(全称为《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是一个为方便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而制定的国际条约,于2013年6月28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通过。它为视力障碍者规定了一系列著作权的例外与限制措施,以便于制作、发行、进出口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条约中规定了“被授权实体”为非营利性的中介机构给视力障碍者获取作品提供了国际法依据。目前共51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其中包括中国。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3日批准通过《马拉喀什条约》,2022年2月5日,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条约批准书,条约于5月5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 刘华认为,《马拉喀什条约》是全球知识产权生态发展的重大进展,条约的生效体现了中国对开放和多边主义的支持,以及对世界知识产权的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继续利用无障碍组织联合会、产权组织管理的数据管理体系等丰富资源,积极探索在版权领域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权。吕世明指出,条约的诞生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条约在中国的生效和实施是中国版权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有助于丰富印刷品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资源,实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有助于提高我国对《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履约水平,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温度和情怀,让无障碍阅读的佳音、福音畅享中国大地。朱兵认为,条约的落地将直接推动改善阅读障碍群体的阅读现状,同时也会成为驱动中国盲文图书馆及其他公益组织积极改进工作的绝佳契机。李庆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在印刷品阅读障碍群体无障碍阅读权益保障方面的重要发展和进步,介绍了中国盲人协会在此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William Alford认为,条约的诞生与生效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韩大元认为,条约在中国生效和实施最大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同时,条约生效将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在人权领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为条约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一个有效、权威、具体的条约实施机制,推动条约蕴含的先进理念得到具体落实。 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蔡聪指出,条约的生效与落实将启示我们从三个维度推动人权的保障,即保障真实具体的人权、有效管用的人权和广泛充分的人权。要重点关注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印刷品阅读障碍群体的阅读现状,理解何种无障碍阅读形式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Stein指出,我们需要立足于《残疾人权利公约》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去理解《马拉喀什条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平等阅读的障碍,《马拉喀什条约》的订立使得知识产权不再被定位为平等阅读的障碍,而是成为推动平等阅读、无障碍阅读的重要推手。 会上播放了《青年眼中的“〈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实施”》短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万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与邻接权教席主持人李琛,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迁,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郑宁在研讨环节发表了自己对《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实施与展望的见解。他们表示,从《马拉喀什条约》的社会文化发展视角,残障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生命普遍存在的局限性,我们不应将提供无障碍阅读服务视为一种慈善行为或救助行为,而是将其视为应对市场失灵的一种合理回应。同时,每个人既是知识的使用主体亦是知识的创造主体,《马拉喀什条约》并非为阅读障碍群体创造了特殊权利,而是体现尊重平等理念。《马拉喀什条约》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印刷品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得文化和教育的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