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杨青 赵光锐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在陕西省汉中市境内,汉水横贯汉中全境。嘉陵江由北向南穿越汉中市略阳县、宁强县的西部山区,故而汉中市水资源颇为丰富。 如何立足检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汉江、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自2020年起,汉中市人民检察院积极与汉中市河长制办公室对接,共同建立了“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用心守护汉中河湖的一池青绿。 建立机制合作共赢 “按照法律规定,特别是作不起诉处理的危害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应当作出行政处理,但因为衔接不畅,我们难以调取公安和检察机关的相关证据材料,致使工作开展受阻。”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一次水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向汉中市检察院反映道。 经过调研,汉中市检察院决定与相关行政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全力打通“不畅”关节,提升监督质效,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2020年,“河长湖长+检察长”在全国尚缺乏运行经验,汉中市检察院与汉中市河长制办公室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于当年7月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正式确立“两长”合作、共护河湖的工作机制。 该《意见》确立了线索双向移送、信息共享、重大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加大办案协作、督促落实、执行协助等联动配合,最大限度凝聚起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合力。 “两长”机制全面铺开 2021年5月,汉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浓云薄雾萦绕山间,繁花纤草铺洒林隙。游客们舒心徜徉其中,不经意发现这里还有一间检察办公室。 这间检察办公室就是宁强县人民检察院与该县水利局等五部门通过会签《关于建立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合力加强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设立的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派驻检察室,此举是要通过深入源头末节,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 汉中市检察院建立“两长”机制后,全市11个县区检察院立即行动,积极与行政机关磋商交流。2021年4月,全市两级检察院全部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 城固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城固县河湖长制智慧化平台参与河湖管理,充分发挥智慧巡河实时监测优势,开启“互联网+河长湖长+检察长”智慧化管理新模式。 勉县人民检察院在定军山生态环境修复案发生地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宣传引导公众知法守法保护生态,开启“行政执法+公益诉讼+法治教育”新模式。 …… “实践证明,‘两长’协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的衔接,有利于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河湖生态行政执法监督和检察监督保护体系,强化公益诉讼及生态环境资源修复,构建良性河湖生态系统治理格局。”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技能专家赵平对走访人大代表的检察官说。 共同守护良好生态 2021年3月底,南郑区人民检察院在巡查中发现,辖区冷水河西岸堤防内有长约130米的建筑垃圾倾倒点,总量达3100立方米。调查后得知,该河段因历年洪水冲刷造成河堤坡脚受损,倾倒建筑垃圾可能是堤防外10余户居民担心河堤安全的自发行为。 当年6月中旬,南郑区检察院邀请区河长办举行公开听证会,通过证据展示和释法说理,使居民代表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 随后,区河长办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抽调专人开展现场联合检查,宣传河道保护、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建筑垃圾处置等政策法规。 “检察机关举行的公开听证会,打开了河堤周围群众的心结,我们将及时把群众心声反映上去,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做好该河段综合整治,让人民群众放心。”南郑区河长办副主任在此次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据统计,自“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建立以来,汉中两级检察机关共开展联合巡河30余次,摸排危害河湖生态类案件线索289件,立案27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74件,办理公益诉讼起诉案件4件。通过办案,督促清理固体废物垃圾930余吨,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15处、6.5亩,清理被污染水域129亩,清理河道50余公里。 “今日的汉中生态优美,全年优良水体占比达100%。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作用,围绕‘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总定位,持续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法律监督,为汉中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检察力量。”汉中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惠春霞表示。
|
|
“两长”用心守护河湖一池青绿
|
汉中检察立足职能保护汉江嘉陵江生态环境
|
|
|
( 2022-05-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杨青 赵光锐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在陕西省汉中市境内,汉水横贯汉中全境。嘉陵江由北向南穿越汉中市略阳县、宁强县的西部山区,故而汉中市水资源颇为丰富。 如何立足检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汉江、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自2020年起,汉中市人民检察院积极与汉中市河长制办公室对接,共同建立了“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用心守护汉中河湖的一池青绿。 建立机制合作共赢 “按照法律规定,特别是作不起诉处理的危害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应当作出行政处理,但因为衔接不畅,我们难以调取公安和检察机关的相关证据材料,致使工作开展受阻。”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一次水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向汉中市检察院反映道。 经过调研,汉中市检察院决定与相关行政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全力打通“不畅”关节,提升监督质效,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2020年,“河长湖长+检察长”在全国尚缺乏运行经验,汉中市检察院与汉中市河长制办公室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于当年7月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正式确立“两长”合作、共护河湖的工作机制。 该《意见》确立了线索双向移送、信息共享、重大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加大办案协作、督促落实、执行协助等联动配合,最大限度凝聚起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合力。 “两长”机制全面铺开 2021年5月,汉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浓云薄雾萦绕山间,繁花纤草铺洒林隙。游客们舒心徜徉其中,不经意发现这里还有一间检察办公室。 这间检察办公室就是宁强县人民检察院与该县水利局等五部门通过会签《关于建立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合力加强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设立的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派驻检察室,此举是要通过深入源头末节,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 汉中市检察院建立“两长”机制后,全市11个县区检察院立即行动,积极与行政机关磋商交流。2021年4月,全市两级检察院全部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 城固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城固县河湖长制智慧化平台参与河湖管理,充分发挥智慧巡河实时监测优势,开启“互联网+河长湖长+检察长”智慧化管理新模式。 勉县人民检察院在定军山生态环境修复案发生地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宣传引导公众知法守法保护生态,开启“行政执法+公益诉讼+法治教育”新模式。 …… “实践证明,‘两长’协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的衔接,有利于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河湖生态行政执法监督和检察监督保护体系,强化公益诉讼及生态环境资源修复,构建良性河湖生态系统治理格局。”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技能专家赵平对走访人大代表的检察官说。 共同守护良好生态 2021年3月底,南郑区人民检察院在巡查中发现,辖区冷水河西岸堤防内有长约130米的建筑垃圾倾倒点,总量达3100立方米。调查后得知,该河段因历年洪水冲刷造成河堤坡脚受损,倾倒建筑垃圾可能是堤防外10余户居民担心河堤安全的自发行为。 当年6月中旬,南郑区检察院邀请区河长办举行公开听证会,通过证据展示和释法说理,使居民代表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 随后,区河长办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抽调专人开展现场联合检查,宣传河道保护、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建筑垃圾处置等政策法规。 “检察机关举行的公开听证会,打开了河堤周围群众的心结,我们将及时把群众心声反映上去,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做好该河段综合整治,让人民群众放心。”南郑区河长办副主任在此次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据统计,自“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建立以来,汉中两级检察机关共开展联合巡河30余次,摸排危害河湖生态类案件线索289件,立案27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74件,办理公益诉讼起诉案件4件。通过办案,督促清理固体废物垃圾930余吨,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15处、6.5亩,清理被污染水域129亩,清理河道50余公里。 “今日的汉中生态优美,全年优良水体占比达100%。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作用,围绕‘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总定位,持续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法律监督,为汉中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检察力量。”汉中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惠春霞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