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经济法治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稳中求进深化注册会计师考试体制机制改革
· “十三五”以来海关截获植物有害生物13106种
· 海口海关缉私局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 南京海关强化执法协作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 图片新闻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三十载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十三五”以来海关截获植物有害生物13106种

( 2022-04-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严防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传出、阻截外来生物入侵、保护农林牧渔生产和人体健康……作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30年,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引领我国进出境动植检事业不断前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者近日从海关总署了解到,“十三五”以来,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相关法规,全国海关检疫淘汰动物47.5万头,截获植物有害生物13106种、483万次,有效防范了疯牛病、地中海实蝇、高致病性禽流感、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口岸传入,有效保护了我国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搭建进出境动植检制度体系
  海关动植物检疫工作是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1992年4月1日实施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是我国首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的法典,也是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基本法,虽只有短短五千余字,却是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框架体系的基石。”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有关负责人说。
  30年来,以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为主干的这棵“大树”不断开枝散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4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颁布,随后《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等10余部法律法规、400多个部门规章相继出台,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等也适时调整、增补、更新。
  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的检疫制度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完善,确立了涵盖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包含检疫准入、注册登记、境外预检、检疫审批等12项制度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体系全面建立。通过不断健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安全准入机制、检疫除害处理机制,完善口岸动植检规范化建设,构建完善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有力保障了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十三五”以来,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相关法规,全国海关检疫淘汰动物47.5万头,截获植物有害生物13106种、483万次。
  进入新时代以来,海关动植检工作在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实践证明,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越用越好。如今海关动植物检疫工作已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性执法工作,其与国家的农业生产、经贸发展密切相关。”这位负责人说。迄今为止,我国已经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合作机制,签署了1000多份双边协议和议定书。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蔓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背后的种源、疫情、外来物种入侵等生物安全问题呈现叠加态势。海关作为守护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落实生物安全法,进一步完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严防重大动植物疫情跨境传播和外来物种入侵,任重道远。
布控查缉严防外来物种风险
  4月1日,拱北海关所属九洲海关对一件寄自马来西亚的进境邮件过机查验时,发现图像异常。经开拆查验,查获用塑料容器独立包装的活体昆虫16头,其中1头已爬出塑料容器并咬破纸盒。经鉴定,均为高卡萨斯南洋大兜虫。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购物和国际物流的发展,一些另类宠物、昆虫、多肉等“新、奇、特”动植物倍受国内宠物爱好者青睐。一些人盲目追求另类宠物,通过瞒报、夹藏等方式,违规邮寄活体动植物或标本,使得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成为海关口岸把关的又一个重心。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进出境货物中发现危害国门生物安全的风险因子?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圳海关通过对历史查获案例开展专项梳理分析,比对指向性风险要素,搭建了外来物种风险甄别监控模型。
  作为全国首批CT机智能审图试点单位,深圳海关积极运用现代化智能审图设备,优化CT机算法,对年均监管的近4亿件进出境包裹定向精准布控,智能预警、精准查缉。先后在申报为塑料模型的包裹中发现突厥弓背蚁、八刺顶切叶蚁等活体蚂蚁300余只,在邮递渠道截获的布偶公仔腹中发现了重达2160余克的亚麻种子。
  深圳海关持续强化一线监管,形成全链条联动闭环。2018年以来,多次截获棕胸佛法僧鸟尸体、金刚鹦鹉蛋、长戟大兜虫、红火蚁、钟角蛙等禁止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此外,应用“信息收集-转化布控-验证反馈”机制,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首创“职能+情报+现场”联系配合工作模式,率先查获箭毒蛙、罂粟种子等案件,有效阻断了外来物种非法入境通道。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30年来,北京海关持续开展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物种口岸防控,动植物疫情疫病风险监测。近年来,北京海关通过组建业务专班、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关企联防联控等方式,大幅提高了口岸截获外来入侵物种的精准度。在“国门绿盾2021”行动中,共截获外来物种133种205种次。其中截获的盖罩大蜗牛,可危害草本、木本、藤本植物100多种,其繁殖速度快,一旦传入,可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扩散,给我国农林业带来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智能监管有效提升查验效率
  南京关区共有一类口岸26个、国际机场9个,进境粮食、木材、活动物、非食用动物产品种类众多,其中年均进口粮食、木材约占全国1/5,进口羊毛占全国一半以上,业务种类多、分布面广、监管链条长。
  按照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南京海关认真落实相关进出境产品加工、储运、运输等过程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措施,用国家标准和出入境检疫行业标准作为有效提高动植物检疫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陆续建成以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35个区域实验室和一线初筛鉴定室为补充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通过对法律政策解读服务上门、技术支撑保障等措施,有效推动水蜜桃、大闸蟹、白蒜、枇杷等十余种名特农产品首次走出国门,保障宠物食品、非食用动物产品及种苗切花等多种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有效降低了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风险。据统计,2021年南京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96万种次,占到全国口岸截获量的三成。
  如何平衡动植物检疫工作的把关与服务?针对不同的类别,上海海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针对水果,上海洋山口岸启动了“进境水果冷处理大数据智能比对应用”,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探针数据“秒读”,温度曲线“秒出”,提高了温度核对的准确性,缩减查验时长15%以上。
  为保障我国生物安全、粮食安全,上海海关牵头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实施全流程监管,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国内300余个海关机构、近3000家粮食加工存放企业。数字化云平台的引入,在保障进境粮食快速流通的同时,将检疫风险全程处于海关部门的监督之下,大幅提高管理效能,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对粮食贸易、物流、供应的影响。
  为强化口岸动植检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在查验一线配备专业的便携式木材查验工具箱、便携式显微成像设备等技术设备;在口岸初筛工作室配置国际领先的全维有害生物智能鉴别设备、有害生物远程鉴定系统及松材线虫快速筛查等设施设备;建立林木害虫标本库,实现木材有害生物检得快、检得准。上海海关多次在进境木材中截获松材线虫、检疫性乳白蚁、双钩异翅长蠹等重要有害生物,确保口岸进境木材检疫安全,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