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社区
4 3/4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嘉陵路社区内外借力迎“三变”
· 合肥瑶海老旧小区去通病迎蝶变
· 保护实习生权益
· 代祭随意要价
· 新蔡柔性查处交通违法
· 双牌禁毒韵律操跳起来
· 吉阳部署毒驾专项治理
· 原州区上好禁毒第一课
· 蚌埠平安建设“小切口”蹚新路
· “玉溪治安好,以后就留在这里了”
· 警民联系卡连着防控连着心

嘉陵路社区内外借力迎“三变”

( 2022-04-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图为社区邀请专业人员为群众讲解急救知识。
  图为今年三八妇女节,老姐妹们在社区居民议事厅里欢聚一堂。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梅现合

  引进12家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组建8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建立居民议事厅和调解室、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难以想象,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一个曾经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的社区。
  去年以来,重庆市渝北区悦来街道嘉陵路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引进专业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协同发力,深入推进“居民议事厅”“社区自治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以健康小屋、心理服务站等服务载体,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让这个昔日的“问题社区”变成和谐社区。
“缺手段”变“有资源”
  如何整合工作力量,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在嘉陵路社区,这个难题找到了解开的钥匙——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合力搭台谱曲,共建共治共享。
  近段时间,让嘉陵路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甘伟印象最深的,便是社区居民王一(化名)的变化。王一曾经是一名严重精神抑郁症患者,如今却成为社区活动的志愿者。身份转变的背后,是嘉陵路社区引进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力量支撑。
  “要不是咨询师慢慢劝导我走出家门,我可能一辈子都被困在家里了。”近日,《法治日报》记者第一次见到王一时,他正组织参加社区活动的居民戴好口罩,耐心又热情。如果王一不说,没有人能看得出来他曾是一名精神抑郁症患者。社区工作人员此前多次上门邀请其参加社区活动以及定期家访,王一都不愿意配合。
  去年8月,社区借助社会机构力量,建立了心理服务站,并引进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下,经过半年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王一慢慢有了转变,性格也越来越开朗。现在的他不仅病情稳定,还能走出家门,坐公交、逛超市、去公园,开心参加各种社区活动。
  “我们社区党组织延伸服务触角,目前看来效果很好。”甘伟介绍,以前,嘉陵路社区搞活动很费劲,均由社区和居民自己组织,不仅耗时耗力,也因为经费的限制,使得有些活动不够吸引人,组织也相对松散,无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今,社区联合专业运营服务机构,发挥社会协同力量,由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后,既缓解了街道和社区人力不足的问题,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实现了从”缺手段”向“有资源”的转变。
  当前,在社区党支部引领下,嘉陵路社区整合辖区及社会资源,引进12家专业服务机构,以健康小屋、心理服务站、居民议事厅、心悦调解室等服务载体为依托,协同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医疗健康、社区养老、心理预防、文化组织等便民服务。同时,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传递社区治理理念,创新居民动态积分奖励机制,激活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私事”变“家事”
  在嘉陵路社区议事厅,有两面公示墙,上面标明议事厅的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等情况。议事厅内,居民们聚集一堂,正讨论激烈。
  为挖掘社区文演、竞技、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民间高手”,增加居民凝聚力,社区决定组建一支嘉陵路社区“一嘉人”文体团。其中,多位爱好唱歌的居民提议要组建一支合唱队。
  “一些妇女经常聚在一起打牌,如果能组织姐妹们唱唱歌,离开麻将桌多好呀。”“人老了,有一些爱好,变得格外重要。”“是好事我们都支持,我愿意多向其他居民宣传。”……一来二去,议事会上,合唱队组建的事项很快顺利通过,还选出了议事代表和组织委员,商定合唱队组织章程。
  “像这样的议事会,我们经常组织。居民们把社区当成家,有事都爱商量。”甘伟说,要调动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把话语权交到大家手中,大家的事大家“唱主角”,大家才会把社区当家。
  为此,嘉陵路社区成立了阳光雅居、江山赋、新悦家苑三个居民议事会,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每个议事会配有专门负责人和成员,负责收集居民需求,形成分责办理,引导居民自己的事儿自己办,规范、高效地解决群众诉求,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现在,嘉陵路社区治理已从过去的依靠工作人员“单兵作战”向“全民参与”转变。
  不仅如此,当前嘉陵路社区正构建“一引四顺,智慧嘉陵”党建服务品牌,即“党建引领+自治顺气+德治顺心+法治顺理+智治顺安”模式,多维度为居民打造和谐环境,凝聚社区建设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居民的爱好与特长,建立既符合规范、又保留个性的社区自治队伍,激发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基层治理活力。
  整治社区环境、商议公共事项、提供公共服务……在嘉陵路社区自治“一盘棋”下,居民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
“苦脸”变“笑脸”
  “别激动,别激动,大家有事好商量。”这句话,基本就是嘉陵路社区心悦调解员黄梅的口头禅。
  阳光雅居居民戴某单身多年后,与丧偶的王某结为夫妻,因为家庭矛盾,双方就房子的分配问题发生争执,闹得有些不愉快。黄梅了解情况后,将两人请到社区心悦调解室,一见面,两人又各说各的理,都着急上火。
  “你俩走到一起不容易,就因为一点小问题闹得不愉快不值得。来来,有啥问题一个一个说,我们一件一件地解决嘛。”黄梅耐心地劝说,和律师一起讲清婚姻财产的相关规定,让当事人明白法律规定,同时也大打亲情牌。最终,当事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把事儿说开了,彻底冰释前嫌,决定继续一起生活,并对房产分配达成了一致协议。
  “嘉陵路社区是悦来街道实际居住人口最多的社区,辖区内有农转城安置小区、旧城安置小区、商品房小区,人员结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老年人多、外来租住户多,进而形成了纠纷多、矛盾多、不稳定因素多的‘三多’现象,社区日常管理难度较大。”悦来街道政法委员李红斌介绍,邻里、家庭矛盾看似都是一些小矛盾,但处理起来并非那么容易,需要耐心,耗费时间精力,也需要技巧。嘉陵路社区调解队虽然只由7名调解员和3名律师组成,作用却非常大,队员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为居民服务的初心,不仅为社区减轻负担,还为社区和谐作出了贡献。
  小调解发挥了大作用。心悦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坚持“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的工作理念,设有人民调解会议室、律师咨询服务站、乡贤评理堂、人大代表活动站等,逐步形成了“乡贤调解、律师服务、法官指导、领导坐诊、代表参与”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全力疏导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让辖区居民遇到问题能尽快解决,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让居民感到心悦诚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