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 胡建淼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讲话。他指出,这些新形式主义现象,“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中纪委揪出10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都揪得很准。新形式主义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一大敌人,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同它作斗争。 形式主义的各种表现,除了“文山会海”等,还表现为“表格之治”。 “表格”,也称为表,是指按所需的内容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形式,便于统计查看。表格,既是一种可视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种组织整理数据的重要手段,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研究和管理等各领域。我们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同样也离不开表格。 但是“表格之治”是将表格应用推向极端,过度化使用表格,将作为工具的表格扭曲为工作目标,导致本末倒置。所有工作围绕表格中轴线进行:整天设计和制作表格——布置下属单位和个人填写表格——整天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了填表——接着又用表格检查填表工作……万事检查表格而不是检查表格所针对的实际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是表格过滥、表格过繁、表格过细和表格过急。 所谓表格过滥,是指表格泛滥,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填表:考核表、总结表、工作量统计表、自查表、进度表、整改表、经费表、成果表以及各种称作为“台账”的表格。有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整天在设计表格,显得自己很忙,也让所有人围绕着表格“空忙”起来……有的单位给内部机构统一布置“设台账”任务,这个单位马上就忙开了:第一步,开个台账工作“动员会”,要求各机构一把手到会。一把手到不了会的,领导还不高兴;第二步,由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各机构办公室主任开一个台账工作“布置会”,交代和解释填表的具体要求;第三步,一个月后,发现还有没提交表格的,马上开一个“催交会”;第四步,到年底专门开一个“台账”工作总结表彰会……第二年年初,为了抓好新一年的“台账”工作,又召开一个经验交流会,以此循环…… 所谓表格过繁,是指表格的内容设计得非常繁杂,不管与表格的用途是否有关,“十八代祖宗”都要填一遍: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地、出生年月、籍贯、政治面貌、部门、职务、职称、学历、学位、电话、邮箱、住址、邮编、家庭成员、简历、有无奖励和处分……有一个大学领导让教师填写“台账”时,表格上有一个栏目是“你的人生格言”。老师问:“是否可以不填?我还未想好。”得到的回答是“必须填”。结果那位老师想了三个晚上终于想好了人生格言…… 所谓表格过细,是指在“精细化”的要求下,表格栏目越设越细,要求填表者填表越填越“准”,无谓加大了填表者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导致不科学。有的地方设计的考核表,在结果栏上有多达五六个选项:“非常优秀/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够合格/不合格。”有的单位在招聘工作中设计的专家面试打分表,栏目分拆到七八个项目:政治素质;文化基础;举止仪表;口才和表达;逻辑性;敏锐性;与岗位匹配性;与专业的关联性…… 所谓表格过急,是指布置填表搞突然袭击,而且往往极不合理地要求填表者在极短时间内交表。周一发放住房申请表,要求周五提交并附有关证明材料,从不考虑申请者出差和到配偶单位开具证明材料的时间周期等因素;周三通知填写工作量统计表,要求周五下班前交表,由于统计内容繁杂,加上有些材料不在身边,许多人完成不了;有时上午发了成果统计表,要求下午下班前交表……布置填表者好像不识人间烟火,将填表者看成是24小时待命的应急军人,始终等候着紧急填表的“命令”! “表格之治”这种形式主义现象,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观念问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将服务者与服务对象错位,将管理工具与管理目标颠倒,以为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是为他的“表格”服务的;二是机构问题,系机构过多所致。凡有机构就要有人,有了人就会找事做。无事找事,小事当作大事,大量表格由此制造出来。 中国正处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在形式主义的表格上。请给大家多留一些工作时间,少制造一些无谓的表格!
|
|
表格与新形式主义
|
|
|
|
( 2022-01-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 胡建淼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讲话。他指出,这些新形式主义现象,“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中纪委揪出10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都揪得很准。新形式主义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一大敌人,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同它作斗争。 形式主义的各种表现,除了“文山会海”等,还表现为“表格之治”。 “表格”,也称为表,是指按所需的内容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形式,便于统计查看。表格,既是一种可视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种组织整理数据的重要手段,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研究和管理等各领域。我们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同样也离不开表格。 但是“表格之治”是将表格应用推向极端,过度化使用表格,将作为工具的表格扭曲为工作目标,导致本末倒置。所有工作围绕表格中轴线进行:整天设计和制作表格——布置下属单位和个人填写表格——整天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了填表——接着又用表格检查填表工作……万事检查表格而不是检查表格所针对的实际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是表格过滥、表格过繁、表格过细和表格过急。 所谓表格过滥,是指表格泛滥,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填表:考核表、总结表、工作量统计表、自查表、进度表、整改表、经费表、成果表以及各种称作为“台账”的表格。有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整天在设计表格,显得自己很忙,也让所有人围绕着表格“空忙”起来……有的单位给内部机构统一布置“设台账”任务,这个单位马上就忙开了:第一步,开个台账工作“动员会”,要求各机构一把手到会。一把手到不了会的,领导还不高兴;第二步,由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各机构办公室主任开一个台账工作“布置会”,交代和解释填表的具体要求;第三步,一个月后,发现还有没提交表格的,马上开一个“催交会”;第四步,到年底专门开一个“台账”工作总结表彰会……第二年年初,为了抓好新一年的“台账”工作,又召开一个经验交流会,以此循环…… 所谓表格过繁,是指表格的内容设计得非常繁杂,不管与表格的用途是否有关,“十八代祖宗”都要填一遍: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地、出生年月、籍贯、政治面貌、部门、职务、职称、学历、学位、电话、邮箱、住址、邮编、家庭成员、简历、有无奖励和处分……有一个大学领导让教师填写“台账”时,表格上有一个栏目是“你的人生格言”。老师问:“是否可以不填?我还未想好。”得到的回答是“必须填”。结果那位老师想了三个晚上终于想好了人生格言…… 所谓表格过细,是指在“精细化”的要求下,表格栏目越设越细,要求填表者填表越填越“准”,无谓加大了填表者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导致不科学。有的地方设计的考核表,在结果栏上有多达五六个选项:“非常优秀/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够合格/不合格。”有的单位在招聘工作中设计的专家面试打分表,栏目分拆到七八个项目:政治素质;文化基础;举止仪表;口才和表达;逻辑性;敏锐性;与岗位匹配性;与专业的关联性…… 所谓表格过急,是指布置填表搞突然袭击,而且往往极不合理地要求填表者在极短时间内交表。周一发放住房申请表,要求周五提交并附有关证明材料,从不考虑申请者出差和到配偶单位开具证明材料的时间周期等因素;周三通知填写工作量统计表,要求周五下班前交表,由于统计内容繁杂,加上有些材料不在身边,许多人完成不了;有时上午发了成果统计表,要求下午下班前交表……布置填表者好像不识人间烟火,将填表者看成是24小时待命的应急军人,始终等候着紧急填表的“命令”! “表格之治”这种形式主义现象,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观念问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将服务者与服务对象错位,将管理工具与管理目标颠倒,以为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是为他的“表格”服务的;二是机构问题,系机构过多所致。凡有机构就要有人,有了人就会找事做。无事找事,小事当作大事,大量表格由此制造出来。 中国正处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在形式主义的表格上。请给大家多留一些工作时间,少制造一些无谓的表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