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北京时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8年后的今天,‘天宫课堂’有了一个新教室。这座新教室,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空间站,而且它将常驻在太空中,能够持续为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科学课、科学活动,甚至为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提供在太空中实现的可能。”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告诉记者,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心科学、了解科学、喜爱科学、投身科学,为科学事业发展培育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后备人才队伍,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也是航天人、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本次太空授课,为新时代科学普及、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培养开了个好头。 “这次太空授课使我了解到很多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让我了解到在太空中和在地球上不一样的一面,令我印象深刻。”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张皓轩对记者说,他很期待下一次太空授课活动。 王子轩是北京市朝阳区杨柳中心小学馨园分校五年级五班学生,他告诉记者,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像王亚平老师一样,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太空授课直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中国空间站更大更明亮了。据了解,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中国空间站系统,“大”是一大特点,核心舱提供给航天员的活动空间约50立方米。 在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对在轨生活场景进行了展示。除了授课所在的工作区,航天员们还拥有独立的生活区,包括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和就餐区…… 同时,为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师还对空间站照明系统进行了升级,空间站舱内照明有几种不同的情景模式,包括工作模式、睡眠模式和就餐模式等,航天员还能通过手机App进行调节。此次太空授课就采用了亮度最高的精细工作模式,可以向同学们更好地展示实验。 多机位、高清画质,让“太空网课”更快更稳。本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空间站舱内的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送至舱内的显示器,从而实现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 我国第一代天链卫星完成三星组网后,有力保障了首次太空授课完美呈现。如今,我国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已经进入了天链一号、天链二号两代“合璧”应用新时期。此外,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对于保证地面与航天员的持续通信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本报北京12月9日讯
|
|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开讲
|
|
|
|
( 2021-12-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图为叶光富在太空课堂上授课。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北京时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8年后的今天,‘天宫课堂’有了一个新教室。这座新教室,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空间站,而且它将常驻在太空中,能够持续为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科学课、科学活动,甚至为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提供在太空中实现的可能。”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告诉记者,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心科学、了解科学、喜爱科学、投身科学,为科学事业发展培育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后备人才队伍,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也是航天人、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本次太空授课,为新时代科学普及、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培养开了个好头。 “这次太空授课使我了解到很多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让我了解到在太空中和在地球上不一样的一面,令我印象深刻。”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张皓轩对记者说,他很期待下一次太空授课活动。 王子轩是北京市朝阳区杨柳中心小学馨园分校五年级五班学生,他告诉记者,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像王亚平老师一样,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太空授课直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中国空间站更大更明亮了。据了解,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中国空间站系统,“大”是一大特点,核心舱提供给航天员的活动空间约50立方米。 在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对在轨生活场景进行了展示。除了授课所在的工作区,航天员们还拥有独立的生活区,包括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和就餐区…… 同时,为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师还对空间站照明系统进行了升级,空间站舱内照明有几种不同的情景模式,包括工作模式、睡眠模式和就餐模式等,航天员还能通过手机App进行调节。此次太空授课就采用了亮度最高的精细工作模式,可以向同学们更好地展示实验。 多机位、高清画质,让“太空网课”更快更稳。本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空间站舱内的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送至舱内的显示器,从而实现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 我国第一代天链卫星完成三星组网后,有力保障了首次太空授课完美呈现。如今,我国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已经进入了天链一号、天链二号两代“合璧”应用新时期。此外,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对于保证地面与航天员的持续通信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本报北京12月9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