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张维
2018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8部门向各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如今,《实施方案》印发已有3年多的时间,效果究竟如何?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3年多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近视防控合力增强,综合防控多措并举,监测干预能力提升,示范作用取得实效,科普宣教范围扩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 据统计,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系列政策密集发布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全社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仅从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成员单位来看,就多达15个部门,包括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等。 自《实施方案》发布以来,上述部门积极建立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印发实施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例如,2020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印发《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市场监管总局4部门共同完成2019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将近视防控评议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 2021年4月,上述15个部门等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聚焦近视防控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落实视觉健康监测、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等八个专项行动。 8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儿童青少年“健康第一”放在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更加重要位置,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各省份均印发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分层推进,强化属地责任,加强地市级、县区级政府部门和学校对近视防控的重视程度。近视防控实现了由政府主导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与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参与’的近视防控工作格局基本确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双减双增推动防控 在今年“双减”的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将得到更好解决。 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引导孩子多运动、多护眼,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王登峰坦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但是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全面发展和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这又涉及评价改革什么时候能跟上来的问题。 王登峰补充说,过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弱化,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减少对视力的损害,而真正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增上去,把它做强,是对视力一种正向积极的保护。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中,记者就发现不乏加强体育等课程的经验做法。例如,辽宁沈阳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等,适当开展体育、艺术、科普等个性化课后教育。广东广州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5小时以上,每天安排至少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王登峰强调,在“双减”落实的同时,其实也在推动“双增”,即给学生腾出了更多的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因在校外培训机构认定里把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的培训,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时间在体育和美育方面将会大大增加,以“双减”带动“双增”,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力推动。 在“双减”背景下,体育工作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断提升,这一点已为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所证实。 姜庆国介绍说,在“双减”的背景下,体育总局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的做法。“双减”背景下,体育老师严重不足。“举一个例子,我们这次去支教,有一个学校,2600个孩子,只有两个体育老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对此,有些省市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四川省组织一些优秀运动员,包括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会冠军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采取了“先上岗、后培训”的模式。学校、家长、学生非常欢迎这种模式。 在“双减”的背景下,体育总局还推行了“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这在下午3点半以后需要提供课后服务时体育教师不够的情况下尤显重要。例如,在广西桂林的榕湖小学,有20多个俱乐部进入了校园,俱乐部使用学校免费提供的场地,家长出很少的钱就可以让孩子得到专业的训练,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 多方合力加强监管 如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近视防控持续向好、总体见效的局面基本形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证实,近视早发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低度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放缓。但近视防控工作仍存在诸多难点和堵点,仍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推进。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以赴推进近视防控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立足早发现早干预,确保0至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逐步推动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监测与评估,在地级市全覆盖的基础上,2021年我们要争取实现辖区内县(区)监测全覆盖。发挥卫生监管合力,开展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随机监督抽查工作,抽检教室采光照明等达标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切实加强监管执法,规范近视矫正服务,紧盯防控目标和责任落实。 作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守护的重要力量,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和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和“回头看”,累计检查眼镜制配场所82694家,检查计量器具262208台(件)。整改10225家,查处1278家。2021年,印发儿童老年用品“护苗助老”关爱行动方案,部署开展儿童青少年眼镜制配计量监督专项检查活动。 据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杜跃军介绍,市场监管总局还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将儿童用品、学生用品作为重点,纳入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重点工作要点。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眼镜和眼镜片类产品质量违法案件650件,涉案货值106.02万元,罚没金额171.61万元;查处眼镜店使用验光仪、焦度计等计量器具计量违法案件235件,罚没金额23.76万元。2021年部署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突出重点人群、聚焦突出问题,严厉查处近视矫正相关的虚假宣传活动和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
|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近视防控工作格局基本确立
|
|
|
|
( 2021-10-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张维
2018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8部门向各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如今,《实施方案》印发已有3年多的时间,效果究竟如何?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3年多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近视防控合力增强,综合防控多措并举,监测干预能力提升,示范作用取得实效,科普宣教范围扩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 据统计,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系列政策密集发布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全社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仅从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成员单位来看,就多达15个部门,包括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等。 自《实施方案》发布以来,上述部门积极建立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印发实施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例如,2020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印发《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市场监管总局4部门共同完成2019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将近视防控评议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 2021年4月,上述15个部门等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聚焦近视防控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落实视觉健康监测、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等八个专项行动。 8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儿童青少年“健康第一”放在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更加重要位置,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各省份均印发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分层推进,强化属地责任,加强地市级、县区级政府部门和学校对近视防控的重视程度。近视防控实现了由政府主导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与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参与’的近视防控工作格局基本确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双减双增推动防控 在今年“双减”的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将得到更好解决。 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引导孩子多运动、多护眼,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王登峰坦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但是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全面发展和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这又涉及评价改革什么时候能跟上来的问题。 王登峰补充说,过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弱化,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减少对视力的损害,而真正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增上去,把它做强,是对视力一种正向积极的保护。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中,记者就发现不乏加强体育等课程的经验做法。例如,辽宁沈阳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等,适当开展体育、艺术、科普等个性化课后教育。广东广州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5小时以上,每天安排至少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王登峰强调,在“双减”落实的同时,其实也在推动“双增”,即给学生腾出了更多的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因在校外培训机构认定里把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的培训,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时间在体育和美育方面将会大大增加,以“双减”带动“双增”,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力推动。 在“双减”背景下,体育工作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断提升,这一点已为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所证实。 姜庆国介绍说,在“双减”的背景下,体育总局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的做法。“双减”背景下,体育老师严重不足。“举一个例子,我们这次去支教,有一个学校,2600个孩子,只有两个体育老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对此,有些省市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四川省组织一些优秀运动员,包括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会冠军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采取了“先上岗、后培训”的模式。学校、家长、学生非常欢迎这种模式。 在“双减”的背景下,体育总局还推行了“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这在下午3点半以后需要提供课后服务时体育教师不够的情况下尤显重要。例如,在广西桂林的榕湖小学,有20多个俱乐部进入了校园,俱乐部使用学校免费提供的场地,家长出很少的钱就可以让孩子得到专业的训练,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 多方合力加强监管 如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近视防控持续向好、总体见效的局面基本形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证实,近视早发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低度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放缓。但近视防控工作仍存在诸多难点和堵点,仍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推进。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以赴推进近视防控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立足早发现早干预,确保0至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逐步推动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监测与评估,在地级市全覆盖的基础上,2021年我们要争取实现辖区内县(区)监测全覆盖。发挥卫生监管合力,开展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随机监督抽查工作,抽检教室采光照明等达标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切实加强监管执法,规范近视矫正服务,紧盯防控目标和责任落实。 作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守护的重要力量,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和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和“回头看”,累计检查眼镜制配场所82694家,检查计量器具262208台(件)。整改10225家,查处1278家。2021年,印发儿童老年用品“护苗助老”关爱行动方案,部署开展儿童青少年眼镜制配计量监督专项检查活动。 据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杜跃军介绍,市场监管总局还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将儿童用品、学生用品作为重点,纳入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重点工作要点。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眼镜和眼镜片类产品质量违法案件650件,涉案货值106.02万元,罚没金额171.61万元;查处眼镜店使用验光仪、焦度计等计量器具计量违法案件235件,罚没金额23.76万元。2021年部署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突出重点人群、聚焦突出问题,严厉查处近视矫正相关的虚假宣传活动和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