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首批发布的“我为群众办实事”30项重点民生项目已完成22项,61项具体推进措施完成45项,完成率均超七成;9月再次推出第二批18项重点民生项目,目前完成率已近半……这是今年以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市司法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新期待,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持续深化和丰富“法治建设为民、刑罚执行护民、普法宣传惠民、法律服务利民、减证减时便民、依法治理安民”等系列民生工程。 “我们将为群众办实事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紧密结合,要求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脚步走近群众,感情贴近群众,去群众身边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不断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徐明江介绍道。 中秋节前,远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柳林监狱服刑的焦某,通过视频与自己的家人在线上“团聚”。看到焦某在大墙内安心改造,家人的心踏实了许多。见到亲人的焦某更是激动万分,一再向监狱表示感谢,并承诺一定好好改造。 今年以来,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紧紧围绕“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依法保障服刑人员会见权利,缓解服刑人员思亲想家情绪,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与全市各司法所密切合作,开展服刑人员视频会见工作,充分发挥促稳、排忧、解难等职能作用,为维护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类似这样服务到“百姓心坎儿上”的措施,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期间不断涌现。不久前,在门头沟区司法局妙峰山司法所协助下,一场公益法律服务献爱心咨询活动在陇驾庄大集举办,获得群众点赞。近来,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已陆续出现在延庆、怀柔、门头沟、平谷、密云等北京远郊各区,60余名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解答群众咨询4832次,代书1544件,调解和代理案件1971件,完成了此项计划任务的80%,成为公共法律服务解民忧的生动实践。 此外,北京市司法局印发《北京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实施意见(试行)》后,仅一个月,全市就有5起案件的当事人选择适用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成效初步显现。对仲裁案件的办理,北京市司法局大力推进仲裁电子送达、网上开庭,畅通邮寄立案“绿色通道”,不断改善仲裁用户的体验感。 市司法局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既不断强化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也要求不断强化保障首都法治建设的职能作用。遴选优秀律师组建专家顾问团,增强优质法律资源供给能力,正是其中的特色项目之一。 不久前,北京市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专家团与密云区政府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后,这支由专业律师组成的专家团将与密云区紧密携手,不断提高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为密云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此外,北京市律师协会还组建起怀柔科学城高端公益法律服务团,并已对科学城8家企业开展了集中法律体检。 广集民意、凝聚民智,法律才能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市司法局探索建立立法联系点,首批已经确定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司法所等6个司法所作为首批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系点成为市司法局深入基层直接了解群众意见建议的经常性联系平台,是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北京市立法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创新。 海淀区司法局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打造的海淀仲裁庭审服务中心,目前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就相关领域民商事争议向境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仲裁咨询服务及庭审服务,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全市24家公证机构还开通了中小微企业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并将持续调整优化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各项举措。 筹建市政府行政复议接待市民大厅,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专项服务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公证事项“一网通办”……一项又一项具体的为民服务举措,正是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对群众期待的积极回应。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表示,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在为民服务上坚持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纲”,统筹推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等便民服务,不折不扣地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下一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深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推动首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京司宣
|
|
北京司法局扎实推进“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
|
|
|
( 2021-10-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首批发布的“我为群众办实事”30项重点民生项目已完成22项,61项具体推进措施完成45项,完成率均超七成;9月再次推出第二批18项重点民生项目,目前完成率已近半……这是今年以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市司法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新期待,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持续深化和丰富“法治建设为民、刑罚执行护民、普法宣传惠民、法律服务利民、减证减时便民、依法治理安民”等系列民生工程。 “我们将为群众办实事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紧密结合,要求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脚步走近群众,感情贴近群众,去群众身边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不断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徐明江介绍道。 中秋节前,远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柳林监狱服刑的焦某,通过视频与自己的家人在线上“团聚”。看到焦某在大墙内安心改造,家人的心踏实了许多。见到亲人的焦某更是激动万分,一再向监狱表示感谢,并承诺一定好好改造。 今年以来,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紧紧围绕“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依法保障服刑人员会见权利,缓解服刑人员思亲想家情绪,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与全市各司法所密切合作,开展服刑人员视频会见工作,充分发挥促稳、排忧、解难等职能作用,为维护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类似这样服务到“百姓心坎儿上”的措施,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期间不断涌现。不久前,在门头沟区司法局妙峰山司法所协助下,一场公益法律服务献爱心咨询活动在陇驾庄大集举办,获得群众点赞。近来,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已陆续出现在延庆、怀柔、门头沟、平谷、密云等北京远郊各区,60余名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解答群众咨询4832次,代书1544件,调解和代理案件1971件,完成了此项计划任务的80%,成为公共法律服务解民忧的生动实践。 此外,北京市司法局印发《北京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实施意见(试行)》后,仅一个月,全市就有5起案件的当事人选择适用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成效初步显现。对仲裁案件的办理,北京市司法局大力推进仲裁电子送达、网上开庭,畅通邮寄立案“绿色通道”,不断改善仲裁用户的体验感。 市司法局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既不断强化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也要求不断强化保障首都法治建设的职能作用。遴选优秀律师组建专家顾问团,增强优质法律资源供给能力,正是其中的特色项目之一。 不久前,北京市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专家团与密云区政府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后,这支由专业律师组成的专家团将与密云区紧密携手,不断提高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为密云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此外,北京市律师协会还组建起怀柔科学城高端公益法律服务团,并已对科学城8家企业开展了集中法律体检。 广集民意、凝聚民智,法律才能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市司法局探索建立立法联系点,首批已经确定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司法所等6个司法所作为首批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系点成为市司法局深入基层直接了解群众意见建议的经常性联系平台,是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北京市立法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创新。 海淀区司法局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打造的海淀仲裁庭审服务中心,目前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就相关领域民商事争议向境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仲裁咨询服务及庭审服务,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全市24家公证机构还开通了中小微企业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并将持续调整优化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各项举措。 筹建市政府行政复议接待市民大厅,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专项服务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公证事项“一网通办”……一项又一项具体的为民服务举措,正是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对群众期待的积极回应。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表示,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在为民服务上坚持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纲”,统筹推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等便民服务,不折不扣地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下一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深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推动首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京司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