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10月15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将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统筹考虑当前疫情防控需要,第130届广交会将由以往的3期调整为1期,会期5天,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作为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贸易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晴雨表”,浓缩着中国外贸发展史,折射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转型。 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部门,60多年来,海关持续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服务,伴随着广交会的辉煌发展,见证了中国外贸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腾飞。 在困境中起步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解决新中国经济建设所需物资的采购问题,1955年,广东省外贸系统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先后3次举办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为国家推动外贸发展和出口创汇积累经验。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为新中国开辟了一条对外交流的通道。展会为期1个月,展馆面积达18000平方米,参展商品多达12000余种,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千名客商到场洽谈,成交额达1754万美元。同年的春秋两季广交会均取得高出预期的成果,出口成交总额达8686万美元,占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广交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走向世界的漫漫征程。 “从1969年开始,我连续10年被抽调到广交会监管现场工作。”年逾古稀的广州海关退休干部吴先生回忆起参加广交会的经历,仍历历在目。吴先生回忆道,当时的广交会参展商品比较单一,主要为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和传统工业品。每年广交会举办期间,广州海关都会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广交会展馆,为外贸企业和外商出口货样、广告宣传品办理邮寄和验放等通关手续、接受业务咨询,并为个别外商的货样办理临时进境手续。 1958年至1978年,广交会不断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年成交额突破40亿美元,为国家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20年间,广交会在外贸部(1982年与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为对外经济贸易部)、广东省政府的双重领导下,以促进外贸出口、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宗旨,采取看样成交、展谈结合的贸易方式,从组织领导、办会模式、外贸政策、成交方式、客户邀请、接待服务、展览宣传、机构设置等方面,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展会模式,为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引起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 在开放中探索前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对外开放迎来全新局面。从这一年的第44届广交会开始,外贸大格局逐步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20世纪90年代,广交会展出的商品从最初的以农副土特产品为主,逐渐扩展升级到日用消费品、机电产品、科技产品占主导地位。 日益增多的参展企业和境外采购商,不断出现新的暂时进出境形式和货物种类,这些都对海关应势而变、创新监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初期,海关对展览品的监管主要依据20世纪70年代中期制定的《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和《海关对出口展览品监管办法》,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时任广州海关所属石牌办事处货管科副科长骆卫国回忆道。 为提高监管效率、适应外贸发展,《海关对暂时进口货物监管办法》等一系列与展会展览品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陆续出台。1987年7月1日,海关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第一步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 在新世纪转换新动能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迈入发展“快车道”。中国商品、中国服务大踏步走向世界,广交会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在这一时期,超过20%的参展企业在广交会的成交额占企业年度出口商品量值的50%以上。 2007年举行的第101届广交会是海关监管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这届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差,预示着广交会的使命从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升级为推动中国产业链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 “随着广交会的更名转型,其意义不再是简单的出口创汇,而是更好地发挥为外贸牵线搭桥的作用。进出境展览品能否顺畅通关,是关系到这一平台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有着20余年展览品监管经验的老会展人、广州海关退休干部周柳回忆道。 为营造更加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广州海关积极行动,于2005年会同广州市政府,公布《广州海关促进广州地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八项措施》,一举解决参展企业网上报备、指定展馆免担保等企业最关心的通关成本问题。同时,选派监管、行邮、法规、归类等业务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团队,通过现场咨询点与门户网站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专业精准的驻会监管服务。 2007年9月,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广州海关多次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及广州展览品物流中心沟通协商,在展馆及附近设立展览品临时监管仓,为参展企业及时布展、展后展品存放和办理暂存、转展、留购等手续提供便利。2007年,广交会全年成交额达到历史最高峰的738亿美元,到会客商数创历史新高。 在新时代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服务内涵,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引领我国会展业和对外贸易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货物、服务、资本和技术的跨境流动规模持续增长,新型贸易业态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海关管理方式。为此,海关积极构建一体化通关管理格局,拉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 2016年10月15日,第120届广交会开幕。同年,广州海关正式启动驻会展中心办事处(后更名为广州会展中心海关)机构运作,全国首个专门为国际会展业服务的海关机构应势而生。“作为服务广交会的海关机构,我们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果,依托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研发‘互联网+会展e通’信息化系统,方便企业全程在线办理会展业务。”广州海关所属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副关长邓强说。 广州海关陆续推出一系列便利服务措施。2018年,进驻广交会展馆、广州政务中心琶洲分中心办公,为广交会提供免收参展企业税款保证金等便利服务;对有特殊运输要求的展品,优化展会监管服务,提供预约通关、关员到场馆上门验放等服务,确保展品安全和布展顺利;结合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一次备案、分阶段交单”模式、推行“一窗办理、一次办结”机制、提供驻会咨询服务、助力成交货物通过跨境电商新模式通关等一系列举措。同时,采用平行进口汽车行业的“保税+会展”模式,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推动国际会展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深度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国有外贸型企业,从1958年第一次参加广交会至今,进出口额已累计超过133亿美元。公司旗下的“珠江桥”作为首个出口海外的酱油品牌,获得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认可。“公司自创立初期就参加广交会,伴随广交会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公司总经理助理钟健英表示,通过参加广交会,公司广交四方宾客,致力于让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广交会期间,海关、商务等部门提供的优质服务,为外贸企业减成本、抢订单提供了很大帮助。 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第127届广交会在网上举办。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云上广交”中,广州海关推出网上海关直播间、AEO企业线上推介、线上成交货物通过跨境电商新模式通关等一系列举措,保障线上广交会顺利举办,让广交会这一中国外贸的金字招牌在特殊时期继续展现独特魅力。 据统计,2020年的两届广交会期间,广州海关共在线答复海关政策等相关问题3000余次,举办海关政策说明会6场,累计为4.2万件进境展品提供通关便利。广州海关服务广交会的8项措施被列为第127届广交会6大突出亮点中“新服务”部分重要内容。 10月15日,万众期待的广交会即将重启线下展览。广州海关提前制定《通关须知》,明确通关事务办理要求和流程,推出18项便利措施,为第130届广交会提供有力保障。展会期间,广州海关将推出“一站式”服务、优化线上办理、设置专门通道给予通关便利、方便特殊物品进境、放宽展览品延期限制、便利保税货物展销、允许“边展边检”等一系列举措,为展会保驾护航。通过“互联网+会展e通”信息化系统,全球参展企业可全天候在线办理展会备案、确认、展品通关、展中监管、展后核销和留购等事项,展品通关环节由16个减至8个,办展企业递交资料由最多40多项减至最少2项,暂时进出口展品平均通关时长将缩减92.6%。 关悦
|
|
广州海关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服务为广交会保驾护航
|
|
|
|
( 2021-10-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