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
· “四联四访”察民情 真心实意办实事
· 做牧民群众的好“安达”
· 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高质量发展
· 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打造便捷高效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 图片新闻
· 深圳福田做好暑期毒品预防教育
· 泰州姜堰区聘请30名“政法啄木鸟”
· 威县公安开展线上线下禁毒宣传
· 为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供法治保障
· 动真碰硬查纠整改靶向发力整治顽疾

做牧民群众的好“安达”

( 2021-08-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颜爱勇
□ 本报通讯员 赵晓华
  
  干旱、荒芜,几乎寸草不生,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乌力吉黑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但却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在这里。
  乌力吉口岸10公里的边境线和18.4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是牧民群众与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民警共同守护的家园。5年的驻扎,派出所民警不畏艰辛,不仅维护了口岸安全稳定,也成为当地牧民群众可以信赖的好“安达”(蒙语,意为结拜兄弟)。
  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所长于凤东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5年前,乌力吉边境口岸缺水、少电、没信号,两个不到60平方米的集装箱成为派出所民警工作的单位和生活的家。那时,正值军队转隶,他们虽然从“橄榄绿”变成了“藏青蓝”,但守土戍边的职责没有变。除了公安边境业务外,还要经常深入辖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小情。
  牧民呼毕斯哈拉图是温都尔毛道嘎查一位淳朴的牧民,今年他想扩大骆驼养殖规模,重新修建一处骆驼圈,但是因为距离阿拉善左旗有400多公里,建材运输成本高昂,他一筹莫展。于凤东在走访民情时得知这一情况,与正在建设的乌力吉口岸地区建筑工地协调,帮助呼毕斯哈拉图以进价购买10吨水泥,节省3000多元费用。
  7月10日,艳阳高照,于凤东带领3名民警不惧40℃高温,帮助呼毕斯哈拉图将水泥运至家中。民警的警服被水泥灰覆盖,夹着汗水,像极了一尊尊水泥雕像。
  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梅西格的家,距离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十多公里,从1971年起,梅西格就是地方民兵代表。如今77岁的她儿孙满堂,女儿要接她到城里住,却被老人拒绝了。这片土地有她守护50年的边境线,有她早已习惯的牧区生活,当然还有经常来看望她的民警。
  卸下蔬菜瓜果,于凤东连忙对老人嘘寒问暖。在一半蒙语一半汉语的问答中,于凤东了解到,老人的老伴去城里看病了,家里的抽水泵坏了,骆驼和羊群已经3天没水喝了。于凤东立即与民警前去维修,水槽里很快注满了水,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乌力吉口岸边境派出所民警尝过苦日子,也懂得来之不易的甘甜。2019年8月,经过阿拉善盟委行署和旗委政府的努力,口岸边境派出所终于结束900多天夜晚漆黑一片的日子。2021年5月,从蒙古国流经“神仙山”大河槽的地下水经过水质净化后成为饮用水,解决了口岸边境派出所喝水难的问题。
  5年间,口岸建设日趋成熟,口岸边境派出所也成为牧民群众的坚实臂膀。于凤东说,茫茫黑戈壁能有牧民生存下来就有“绿色希望”,守土戍边是将每一块“绿色”都保护起来,将牧民群众装在心间,做他们的好“安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