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发展稳定的“晴雨表”。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拉萨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有力推进,坚持试点先行,突出地域特色,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拉萨模式”。构建“村居‘两委’班子+社会治理专干+包村民警+网格员+联户长+群防群治力量”的工作新体系,把基层组织建设成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民族团结工作队、群众致富带头人;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实体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搭建警民“连心桥”,市域社会治理根基更加扎实。 “我们提出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总体要求,明确了立足市域、着眼基层、凝聚人心、创造经验的试点思路,制定了衡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标准,形成了试点工作组织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的良好氛围。”拉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军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家属。”马某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8月4日晚,拉萨市柳梧新区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女子神志恍惚,上前询问发现,与她交流起来十分困难,无法确认其家庭住址。 民警将该女子带回大队,通过信息比对查询到基本信息,最终与女子家人取得联系。 市域社会风险隐患发现得早、研判得准,才能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近年来,拉萨市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抢抓机遇、借势发力,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全方位管控“点”、全领域织密“线”、全时段巡防“片”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成“枫桥式”村居警务室 曲水是连接拉萨与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试点开展以来,曲水县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村居警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将80%警力下沉至基层派出所、警务室,建成17个“枫桥式”村居警务室,破解“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把平安方便带给群众。辖区乡村综合治理、便民利民服务、治安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自警务室建立以来,共办理暂住证、身份证等户籍业务2万余人次,开展办证、送证等上门服务4000余次,受理群众求助300余起。 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初步得到实现。 “村居警务室建成后,以‘拉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抓手,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排查化解矛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5%。”曲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元旦群培说。 试点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近年来,拉萨市城关区大力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制定《“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街道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将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安、文化、旅游等部门下沉乡镇(街道),确保快速响应、及时办理。 在城关区吉崩岗社区第一书记甲阳丹增看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成效明显。“在基层工作,遇到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过大平台上报,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有效简化了流程、压缩了时间。”甲阳丹增说。 据了解,拉萨市城关区将“吹哨报到”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事件流转办理、接诉即办工作紧密结合,实行群众需求“日常哨”、重点工作“攻坚哨”、突发事件“应急哨”三哨齐吹,事件处置率达100%。 拉萨市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更加利民、惠民、便民、安民为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依托网格化、双联户等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做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激发人民群众“微自治”效能,实现了从“被动防”到“主动治”、“单一管”到“多元治”、“大整治”到“微治理”的转变,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
|
|
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
|
拉萨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
|
|
( 2021-08-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发展稳定的“晴雨表”。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拉萨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有力推进,坚持试点先行,突出地域特色,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拉萨模式”。构建“村居‘两委’班子+社会治理专干+包村民警+网格员+联户长+群防群治力量”的工作新体系,把基层组织建设成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民族团结工作队、群众致富带头人;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实体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搭建警民“连心桥”,市域社会治理根基更加扎实。 “我们提出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总体要求,明确了立足市域、着眼基层、凝聚人心、创造经验的试点思路,制定了衡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标准,形成了试点工作组织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的良好氛围。”拉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军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家属。”马某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8月4日晚,拉萨市柳梧新区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女子神志恍惚,上前询问发现,与她交流起来十分困难,无法确认其家庭住址。 民警将该女子带回大队,通过信息比对查询到基本信息,最终与女子家人取得联系。 市域社会风险隐患发现得早、研判得准,才能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近年来,拉萨市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抢抓机遇、借势发力,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全方位管控“点”、全领域织密“线”、全时段巡防“片”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成“枫桥式”村居警务室 曲水是连接拉萨与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试点开展以来,曲水县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村居警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将80%警力下沉至基层派出所、警务室,建成17个“枫桥式”村居警务室,破解“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把平安方便带给群众。辖区乡村综合治理、便民利民服务、治安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自警务室建立以来,共办理暂住证、身份证等户籍业务2万余人次,开展办证、送证等上门服务4000余次,受理群众求助300余起。 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初步得到实现。 “村居警务室建成后,以‘拉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抓手,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排查化解矛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5%。”曲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元旦群培说。 试点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近年来,拉萨市城关区大力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制定《“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街道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将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安、文化、旅游等部门下沉乡镇(街道),确保快速响应、及时办理。 在城关区吉崩岗社区第一书记甲阳丹增看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成效明显。“在基层工作,遇到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过大平台上报,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有效简化了流程、压缩了时间。”甲阳丹增说。 据了解,拉萨市城关区将“吹哨报到”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事件流转办理、接诉即办工作紧密结合,实行群众需求“日常哨”、重点工作“攻坚哨”、突发事件“应急哨”三哨齐吹,事件处置率达100%。 拉萨市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更加利民、惠民、便民、安民为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依托网格化、双联户等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做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激发人民群众“微自治”效能,实现了从“被动防”到“主动治”、“单一管”到“多元治”、“大整治”到“微治理”的转变,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