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新的征程上
努力争取政法院校更大光荣
· 串通投标罪的实质限定
·
死亡也不能阻止人们上山的脚步
·

乐黛云: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
·

让古风不仅有型 有款 更有魂

在新的征程上
努力争取政法院校更大光荣

( 2021-08-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樊伟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回顾党领导法学教育的光辉历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学深悟透、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融会贯通于法学教育全过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守正创新,不断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中国建设同频共振,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求,源源不断培养一批又一批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扛起新征程上政法院校法学教育新使命。
  一、在新的征程上,政法院校必须继续走正道,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办学治校
  大时代有大课题,新征程有新使命。政法院校必须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在新的征程中,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政法院校红色血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一)自觉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来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形成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这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政法院校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因此,新时代政法院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九个坚持”的嘱托,朝着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迈进,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高度认同。
  (二)自觉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来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局面,法治建设成就为世人瞩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法治化进入新阶段,高校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也进入新时代。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再到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经历了从理念到实践、从实践到思想、从思想到新规划的波澜壮阔历程。政法院校要始终扣紧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时代主题,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而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让法治领域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做好。
  (三)自觉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来布局
  在新的征程上,迫切需要法学教育直面国家需求,加快培养国家紧缺的大量高层次法治人才,以推动解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不断开创法学教育的新局面。政法院校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直面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培养国家紧缺的大量高层次法治人才,不断开创法学教育新局面。要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以创新为驱动,瞄准新征程上的增长点,强化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复合型法治人才的培养,激发新业态法学教育的支撑。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政法院校的智力支撑。
  二、在新的征程上,政法院校必须继续加强长板,着力提高服务法治中国建设能力
  政法院校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强长板,把握重点、突破难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点带面、盘活全局,以优势学科辐射带动、融合交叉,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弘扬法治文化、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为法治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着力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政法院校要作法治人才培养、法学理论创新的第一阵地,成为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的前沿阵地,成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并进的时代阵地,成为法治和德治互相促进的模范阵地,既要培养法治人才的法治素养,也要培养法治人才的全局眼光,既要培养能够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律工匠”,也要培养能够服务国家改革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高端人才。
  (二)着力增强法学资政服务水平
  高校法学教育必须主动与校内外、市内外、国内外对接,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实体力量进行多形式多层面多维度合作,构建资政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把研究回答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打造高层次智库团队,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源头活水,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三)着力推进法治文化传承创新
  唯有文化,堪称不朽。政法院校的法治文化是学校的文脉之源、风格之基、立命之本。传承创新法治文化也是高校法学教育必须肩负的历史和时代使命,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精神总结有着重要意义。政法院校要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寻常百姓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
  (四)着力加强涉外法治合作交流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法治教育的长期短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法院校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教学体系建设,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要秉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理念,把国际化发展作为重要指引,拓展师生国际法、比较法视野,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在新的征程上,政法院校必须继续创一流,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政法院校要增强紧迫感、责任心,在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上要从被动、封闭、消极向主动、开放、积极方向转变,系统健全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新使命胜利完成,让师生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以党建引领构建系统完备的规章制度
  政法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新形势新变化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带头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生命线强化立德铸魂
  政法院校要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学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法治精神培养。
  (三)以学科建设牵引加快“双一流”建设目标
  作为政法院校,学科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在“强”,关键要建设好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群,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阵地,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话语体系。
  (四)以师资队伍激活治理成效的最大发挥
  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看师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成为新征程上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系统工程。政法院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师资遴选和培养的基本标准,贯彻“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打造一批在思想上有定力、人格上有魅力、学术上有功力、教学上有活力、实践上有能力的法学教师队伍,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重点培养一批、大胆使用一批、及早储备一批,吸引广大优秀法学人才安心育人、踏实科研、服务社会,让政法院校真正成为法学人才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