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文化
|
|
□ 本报记者 莫小松 □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郑 能
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雷经天等起义领导人在广西东兰县开展土地革命试点。在东里村,成立了右江地区第一个共耕社,开始夺取革命胜利、探索更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西宜州合寨村冲破束缚,选举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开始实行村民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族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从2012年的81.44%提升至2020年的98.18%,增长了16.74个百分点。 党建引领 群众感受到的安全 在南宁警察历史陈列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户口簿静静地摆放的玻璃展柜里。“户籍制度的持续改革,是中国社会治理演变的生动体现。”南宁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荣茂说。“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政府是社会治理主导力量,但不是社会治理唯一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居民组织、社会公众等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建党百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级政法机关始终把民心民愿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 三卡屯是崇左市江州区一个普通村屯,2003年开始,崇左市江州区启动丽江新区规划建设,三卡屯47户村民2000多亩土地被依法征用,部分群众因为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走上了信访维权之路。2021年,新一轮边境开发开放启动之后,崇左市委、市政府更新观念,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推出一系列让利于民的解决方案。 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拆除违建、解决交通拥堵、清理“僵尸车”……“吹哨报到”重点是形成条块合力,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逐步把公众、社会力量和党委政府的关系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 河池市创新发展“党建引领、民事村办”自治体系;北海市通过“基层党建+社区警务+N”工作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崇左市推行矛盾纠纷“三个一”排查和“三二一”化解工作机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传承创新 社会治理实现美丽蝶变 在广西公安博物馆里,一台20世纪50年代的八角形旋转人口卡片柜引人注目:重约50公斤,8个箱口被一根铜轴贯穿,5万张人口信息卡按姓氏分门别类存放。 如今,一个全国统一的人口信息库——广西库建成,该信息库加载5200多万人口的户籍资料信息。 2021年6月6日凌晨,广西妇幼保健医院产房里,一位新生儿的父亲迫不及待地打开南宁警方“智能户政服务大厅”App,拍照上传他和爱人的身份证等资料,孩子的出生登记和户口申报随即完成。 从手工记录存放到现代化信息系统存储,从窗口排队到App办理,标注着广西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足迹,见证了时代变迁中广西各族群众获得感的持续增强。 “这是从传统的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理念和思维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治理创新思想的重大飞跃,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念引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韦绍仕说。 作为一个有着5200多万人口的沿边、沿海和民族地区,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8%以上,“平安广西”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那时候广西的交通很落后,路上没有什么机动车,也没有红绿灯,车随便开,也不需要交警在路面指挥交通。”今年88岁的林超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他对当年广西的交通状况记忆犹新。 林超群描述的这段历史,在入职不满3年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支队民警邓天鹏看来颇为陌生。邓天鹏说:“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路面交通情况,我们借助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执勤执法、事故处理等实时动态监督。” 智慧管理 社会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以前处理交通事故要一趟趟地往返交警队,又累又耽误时间,如今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线办理。”南宁公安“微警务”微信平台让刚来南宁的陈立峰感受到了便捷高效。 5月13日,陈立峰在下班途中不小心追尾,双方在南宁公安“微警务”微信平台点击“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功能,上传现场照片。在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民警根据照片完成事故定责,很快处理了这次事故。 节假日期间广西景区游人如织,景区的秩序是否良好,治安状况如何?身在首府南宁的自治区综治中心的值班人员只需动动鼠标,就可以一览无余,得到答案。 信息化为广西社会治理插上了“智慧翅膀”。全区建成地市级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总平台14个,全面升级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县级以下综治中心通过网上受理和流转处理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群众诉求等各类事项606.8万件,平均每天处理1.7万件,近98%的案件在乡镇(街道)得到解决。 在柳州城中区,通过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7个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33个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站,实现城区管理公共空间全覆盖;在北海,“智慧警务”带动形成互联、互通的公安信息网,信息技术手段破案数占比持续达到88%以上……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头戏,广西在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方面加快进入云时代,以信息化为支撑,对城市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智能决策、事件管理、协同联动等实现综合服务,让社会治理驶上“高速公路”,正在全自治区落地见效。
|
|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
建党百年广西社会治理创新让群众收获幸福感安全感
|
|
|
( 2021-08-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
□ 本报记者 莫小松 □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郑 能
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雷经天等起义领导人在广西东兰县开展土地革命试点。在东里村,成立了右江地区第一个共耕社,开始夺取革命胜利、探索更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西宜州合寨村冲破束缚,选举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开始实行村民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族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从2012年的81.44%提升至2020年的98.18%,增长了16.74个百分点。 党建引领 群众感受到的安全 在南宁警察历史陈列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户口簿静静地摆放的玻璃展柜里。“户籍制度的持续改革,是中国社会治理演变的生动体现。”南宁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荣茂说。“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政府是社会治理主导力量,但不是社会治理唯一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居民组织、社会公众等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建党百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级政法机关始终把民心民愿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 三卡屯是崇左市江州区一个普通村屯,2003年开始,崇左市江州区启动丽江新区规划建设,三卡屯47户村民2000多亩土地被依法征用,部分群众因为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走上了信访维权之路。2021年,新一轮边境开发开放启动之后,崇左市委、市政府更新观念,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推出一系列让利于民的解决方案。 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拆除违建、解决交通拥堵、清理“僵尸车”……“吹哨报到”重点是形成条块合力,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逐步把公众、社会力量和党委政府的关系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 河池市创新发展“党建引领、民事村办”自治体系;北海市通过“基层党建+社区警务+N”工作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崇左市推行矛盾纠纷“三个一”排查和“三二一”化解工作机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传承创新 社会治理实现美丽蝶变 在广西公安博物馆里,一台20世纪50年代的八角形旋转人口卡片柜引人注目:重约50公斤,8个箱口被一根铜轴贯穿,5万张人口信息卡按姓氏分门别类存放。 如今,一个全国统一的人口信息库——广西库建成,该信息库加载5200多万人口的户籍资料信息。 2021年6月6日凌晨,广西妇幼保健医院产房里,一位新生儿的父亲迫不及待地打开南宁警方“智能户政服务大厅”App,拍照上传他和爱人的身份证等资料,孩子的出生登记和户口申报随即完成。 从手工记录存放到现代化信息系统存储,从窗口排队到App办理,标注着广西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足迹,见证了时代变迁中广西各族群众获得感的持续增强。 “这是从传统的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理念和思维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治理创新思想的重大飞跃,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念引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韦绍仕说。 作为一个有着5200多万人口的沿边、沿海和民族地区,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8%以上,“平安广西”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那时候广西的交通很落后,路上没有什么机动车,也没有红绿灯,车随便开,也不需要交警在路面指挥交通。”今年88岁的林超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他对当年广西的交通状况记忆犹新。 林超群描述的这段历史,在入职不满3年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支队民警邓天鹏看来颇为陌生。邓天鹏说:“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路面交通情况,我们借助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执勤执法、事故处理等实时动态监督。” 智慧管理 社会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以前处理交通事故要一趟趟地往返交警队,又累又耽误时间,如今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线办理。”南宁公安“微警务”微信平台让刚来南宁的陈立峰感受到了便捷高效。 5月13日,陈立峰在下班途中不小心追尾,双方在南宁公安“微警务”微信平台点击“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功能,上传现场照片。在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民警根据照片完成事故定责,很快处理了这次事故。 节假日期间广西景区游人如织,景区的秩序是否良好,治安状况如何?身在首府南宁的自治区综治中心的值班人员只需动动鼠标,就可以一览无余,得到答案。 信息化为广西社会治理插上了“智慧翅膀”。全区建成地市级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总平台14个,全面升级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县级以下综治中心通过网上受理和流转处理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群众诉求等各类事项606.8万件,平均每天处理1.7万件,近98%的案件在乡镇(街道)得到解决。 在柳州城中区,通过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7个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33个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站,实现城区管理公共空间全覆盖;在北海,“智慧警务”带动形成互联、互通的公安信息网,信息技术手段破案数占比持续达到88%以上……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头戏,广西在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方面加快进入云时代,以信息化为支撑,对城市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智能决策、事件管理、协同联动等实现综合服务,让社会治理驶上“高速公路”,正在全自治区落地见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