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记者 吴琼 连日来,正在中国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在履行国际公约、保护世界遗产方面成就斐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同时相信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就世界遗产保护开展深入合作交流,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完善法律体系 中国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并于1987年首次申遗成功。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对此,拉美社等外国媒体在报道中说,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始终秉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认真履行公约,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不少外媒还报道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提交本届大会审议,并认为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有望再添一颗璀璨明珠。 此外,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成就斐然,近年来接连赢得国际赞誉。《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显示,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的比例为89%,明显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国际舆论回望加入公约36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认为这些喜人成绩的取得,与中国加快立法步伐保护世界遗产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密不可分。 可以说,中国用法律为世界遗产保护构筑起一道越来越坚固的防线。 国际社会关注到,中国不仅通过数度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条例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共十八大以来还相继出台了70余部地方性法规,形成了健全的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此外,在保护世界遗产的执法实践方面,中国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那些潜在的、正在申报的、已经申报批准的世界遗产,做了大量工作。 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积极承担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参与的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这得到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罗斯勒在内的多位国际人士的赞誉。 这些称赞和认可与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和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国积极参与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和技术援助,实施柬埔寨吴哥古迹、蒙古博格达汗宫、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缅甸蒲甘地区佛塔、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等重大遗产保护、申遗项目;积极推进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与保护、中英“双墙对话”等合作项目,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也让国际社会进一步明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所持的认同、包容、开放、协作的态度…… 国际社会就此指出,中国是世界遗产国际合作的受益者。同样,随着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际合作当中,成为世界遗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贡献者。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本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的《福州宣言》重申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承诺,下一步,中国将积极落实《福州宣言》提出的倡议。由此,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期待。 罗斯勒称,“中国在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期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取得更多新的合作成果;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尼泊尔历史、文化和考古系主任里马尔也希望未来尼中两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 中国经验获赞 自加入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始终认真履行公约,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期间,法国、墨西哥、柬埔寨等多国人士纷纷为中国点赞,认为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经验借鉴,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推动世界文明对话作出重要贡献。 国际舆论评价称,中国积极承担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第四次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2017年-2021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承办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4届会议,吸引多个国际组织在华设立二级机构,支持中国专家担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中心理事、执行委员等职务,切实承担起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责任。此外,中国在肯尼亚、孟加拉、埃及等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多项联合考古,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国务秘书兼新闻发言人隆坡纳西里瓦等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为其他国家作出示范,希望能从中国学习更多相关经验。 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福州宣言》并呼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后,多国媒体详细解读了宣言内容,并对中国充满期待。有媒体关注到,田学军在19日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支持非洲国家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支持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实施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人才培养计划。 就此,非洲世界遗产基金执行主任瓦里苏等多国人士期待,未来中国能够继续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特别是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遗产保护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人士认为,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将继续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保护世界遗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
履行国际公约贡献中国经验
|
|
|
|
( 2021-07-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图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会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外景。 新华社发
|
|
□ 本报记者 吴琼 连日来,正在中国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在履行国际公约、保护世界遗产方面成就斐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同时相信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就世界遗产保护开展深入合作交流,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完善法律体系 中国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并于1987年首次申遗成功。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对此,拉美社等外国媒体在报道中说,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始终秉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认真履行公约,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不少外媒还报道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提交本届大会审议,并认为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有望再添一颗璀璨明珠。 此外,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成就斐然,近年来接连赢得国际赞誉。《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显示,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的比例为89%,明显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国际舆论回望加入公约36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认为这些喜人成绩的取得,与中国加快立法步伐保护世界遗产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密不可分。 可以说,中国用法律为世界遗产保护构筑起一道越来越坚固的防线。 国际社会关注到,中国不仅通过数度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条例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共十八大以来还相继出台了70余部地方性法规,形成了健全的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此外,在保护世界遗产的执法实践方面,中国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那些潜在的、正在申报的、已经申报批准的世界遗产,做了大量工作。 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积极承担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参与的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这得到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罗斯勒在内的多位国际人士的赞誉。 这些称赞和认可与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和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国积极参与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和技术援助,实施柬埔寨吴哥古迹、蒙古博格达汗宫、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缅甸蒲甘地区佛塔、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等重大遗产保护、申遗项目;积极推进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与保护、中英“双墙对话”等合作项目,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也让国际社会进一步明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所持的认同、包容、开放、协作的态度…… 国际社会就此指出,中国是世界遗产国际合作的受益者。同样,随着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际合作当中,成为世界遗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贡献者。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本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的《福州宣言》重申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承诺,下一步,中国将积极落实《福州宣言》提出的倡议。由此,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期待。 罗斯勒称,“中国在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期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取得更多新的合作成果;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尼泊尔历史、文化和考古系主任里马尔也希望未来尼中两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 中国经验获赞 自加入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始终认真履行公约,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期间,法国、墨西哥、柬埔寨等多国人士纷纷为中国点赞,认为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经验借鉴,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推动世界文明对话作出重要贡献。 国际舆论评价称,中国积极承担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第四次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2017年-2021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承办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4届会议,吸引多个国际组织在华设立二级机构,支持中国专家担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中心理事、执行委员等职务,切实承担起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责任。此外,中国在肯尼亚、孟加拉、埃及等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多项联合考古,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国务秘书兼新闻发言人隆坡纳西里瓦等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为其他国家作出示范,希望能从中国学习更多相关经验。 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福州宣言》并呼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后,多国媒体详细解读了宣言内容,并对中国充满期待。有媒体关注到,田学军在19日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支持非洲国家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支持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实施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人才培养计划。 就此,非洲世界遗产基金执行主任瓦里苏等多国人士期待,未来中国能够继续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特别是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遗产保护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人士认为,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将继续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保护世界遗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