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特刊 |
9 |
6/9 |
5
|
6
|
7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2020年,着实特殊。 这一年,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迎来风口,其中,5G基站超过71.8万个,“5G+工业互联网”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 2021年,值得期待。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同时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于海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立足当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着眼长远,加快提升技术创新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由新基建撬动的新规划、新探索、新势能正“多地开花”,构成了一幅全新的经济生态蓝图。 踏上新征程,新型基础设施如何建设、从何处发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加速交通智能化进程 每天有多少辆汽车上路?哪些点位容易出现拥堵?又有哪些地方容易出现交通乱象? 在浙江省杭州市,借助城市数据大脑的实时监测,让这几个问题迎刃而解。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也只是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 草案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在新基建涉及的诸多版块中,智慧交通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车路协同则是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主要领域。 2020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交通运输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进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应用。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将带来哪些改变?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给出的答案是,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李彦宏带来了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的提案。李彦宏认为,智能交通及自动驾驶可以实现路网运行低碳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全面提高交通系统的感知、计算和决策以及调度能力,从而大大缓解交通拥堵。 以北京亦庄建设的“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例,在提供载人运营服务的同时,通过全天候、全要素精准感知,减少城市路口信息化设备重复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有效降低区域交通拥堵。 经测算,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升15%至30%的通行效率。 为此,李彦宏呼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支持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满足老百姓的美好出行需求。加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构建低碳、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 将安全融入建设全过程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一直处于高光时刻。 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移动总经理范秉衡看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已逐步从概念普及走向务实深耕阶段。” 在山东,通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催生出一批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的新模式。 于海田介绍说,比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孕育出房车、建陶、纺织、服装等15个行业,在25个工业园区、122个制造中心落地实践; 又比如,“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行业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产品“质量码”,累计赋码量达12亿,服务对象覆盖18个省的128万家企业。 从全国范围来看,成绩同样有目共睹——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搭建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正式确立,我国标识注册量已突破100亿,日均解析量已近800万次。 在疫情防控中,工业互联网优势已崭露头角,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有效降低用工密度,减少人员接触,为保障和支撑企业复工复产立下汗马功劳。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认为,当前工业互联网和5G网络的网络架构较为开放,将打破传统工业领域相对封闭可信的网络环境。“亟需对现有的工业安全技术体系加以完善,防范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风险。” 陈力呼吁,将网络安全建设融入新基建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护城河”和“城墙”。同时,鼓励支持安全企业面向工业互联网加强安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安全技术产业支撑保障能力。 范秉衡则建议,加快构建覆盖国家、地方、企业的三级安全技术防控体系。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级分类、工业App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评价等关键标准。此外,搭建国家、地方、企业多级协同联动的态势感知网络,实现对重要和关键平台接入设备、控制系统、运行数据风险的实时监测。 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 5G,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5G正式商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培育,产业链已基本成熟,在推动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说。 不过,杨剑宇注意到,5G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仍然面临5G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 针对5G复合型、高精尖人才培养储备不足,杨剑宇建议,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用企业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等多方合作,通过设立5G应用专业课程、加强5G应用科研培训、建立5G应用实训基地等方式,打通专业壁垒,打造既懂通信技术,又会行业赋能的5G应用复合型人才队伍。 杨剑宇认为,推动5G深度融入千行百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于海田特别提到,要强化中小企业参与度。目前,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投资意愿较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激励和引导。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
代表委员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言献策
|
将网络安全建设融入新基建
|
|
|
|
( 2021-03-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两会特刊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2020年,着实特殊。 这一年,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迎来风口,其中,5G基站超过71.8万个,“5G+工业互联网”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 2021年,值得期待。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同时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于海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立足当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着眼长远,加快提升技术创新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由新基建撬动的新规划、新探索、新势能正“多地开花”,构成了一幅全新的经济生态蓝图。 踏上新征程,新型基础设施如何建设、从何处发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加速交通智能化进程 每天有多少辆汽车上路?哪些点位容易出现拥堵?又有哪些地方容易出现交通乱象? 在浙江省杭州市,借助城市数据大脑的实时监测,让这几个问题迎刃而解。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也只是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 草案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在新基建涉及的诸多版块中,智慧交通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车路协同则是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主要领域。 2020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交通运输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进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应用。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将带来哪些改变?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给出的答案是,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李彦宏带来了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的提案。李彦宏认为,智能交通及自动驾驶可以实现路网运行低碳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全面提高交通系统的感知、计算和决策以及调度能力,从而大大缓解交通拥堵。 以北京亦庄建设的“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例,在提供载人运营服务的同时,通过全天候、全要素精准感知,减少城市路口信息化设备重复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有效降低区域交通拥堵。 经测算,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升15%至30%的通行效率。 为此,李彦宏呼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支持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满足老百姓的美好出行需求。加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构建低碳、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 将安全融入建设全过程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一直处于高光时刻。 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移动总经理范秉衡看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已逐步从概念普及走向务实深耕阶段。” 在山东,通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催生出一批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的新模式。 于海田介绍说,比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孕育出房车、建陶、纺织、服装等15个行业,在25个工业园区、122个制造中心落地实践; 又比如,“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行业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产品“质量码”,累计赋码量达12亿,服务对象覆盖18个省的128万家企业。 从全国范围来看,成绩同样有目共睹——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搭建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正式确立,我国标识注册量已突破100亿,日均解析量已近800万次。 在疫情防控中,工业互联网优势已崭露头角,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有效降低用工密度,减少人员接触,为保障和支撑企业复工复产立下汗马功劳。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认为,当前工业互联网和5G网络的网络架构较为开放,将打破传统工业领域相对封闭可信的网络环境。“亟需对现有的工业安全技术体系加以完善,防范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风险。” 陈力呼吁,将网络安全建设融入新基建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护城河”和“城墙”。同时,鼓励支持安全企业面向工业互联网加强安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安全技术产业支撑保障能力。 范秉衡则建议,加快构建覆盖国家、地方、企业的三级安全技术防控体系。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级分类、工业App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评价等关键标准。此外,搭建国家、地方、企业多级协同联动的态势感知网络,实现对重要和关键平台接入设备、控制系统、运行数据风险的实时监测。 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 5G,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5G正式商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培育,产业链已基本成熟,在推动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说。 不过,杨剑宇注意到,5G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仍然面临5G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 针对5G复合型、高精尖人才培养储备不足,杨剑宇建议,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用企业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等多方合作,通过设立5G应用专业课程、加强5G应用科研培训、建立5G应用实训基地等方式,打通专业壁垒,打造既懂通信技术,又会行业赋能的5G应用复合型人才队伍。 杨剑宇认为,推动5G深度融入千行百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于海田特别提到,要强化中小企业参与度。目前,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投资意愿较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激励和引导。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