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文苑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红星与初心
· 冬天的笔记
· 舌尖上的家乡味
· 瞭望芷江万和楼
· 冬藏
· 中国的警察节
· 这一天
· 七律·贺中国人民警察节
· 网络批评家的“垫脚”论

舌尖上的家乡味

( 2021-01-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文苑
  □ 胡甸

  12月里天还暖和的时候,老妈就说了几次,今年不做酱货了,累死累活的,还不如买一点吃吃。嘴上这么说,可她和老爸到底骨子里还是一对老柯桥人,到了1月,冷空气一波接着一波地来,气温直接跌破了零度,加上阳光晴好,他们还是忍不住跑到菜场里买了“呆婆鸭”(番鸭)、猪肉等做了一些酱鸭、腊肠挂在冬日的阳台外,连同舅舅送我们的螺蛳青做成的大鱼干,一眼望去,瞬间就开始弥漫起了年的味道。
  作为一个年轻柯桥人,我对冬天里和过年时的食物同样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不说切成薄片、油润光亮、在碟子里围成一圈花边的蒸腊肠;不说鱼肉雪白、鱼皮劲道、喷上白酒,鱼香酒香叫人垂涎三尺的蒸鱼干;也不说咸鲜合一,鲜香酥糯,红亮晶莹,油而不腻的绍兴传统名菜鲞冻肉。光是看到青花大汤碗里盛放着的鱼圆,童年时候的我就已经瞪直了眼睛,随时准备拿起筷子瞄准出击。
  我们家乡的鱼圆一般都是作为绍三鲜的配菜登场的,在以前绍三鲜因为配菜繁多、制作精细,十分耗时耗力,不到逢年过节、婚宴请客是不太吃得到的。我喜欢鱼圆,得先从绍三鲜的材料搭配和色彩丰富上说起,雪白弹劲的鱼圆、爽滑多汁的肉皮、金黄香嫩的蛋皮、乌黑爽脆的黑木耳、鲜活大个的河虾、金镶玉的火腿片、象牙色鲜甜美味的笋片、白袄绿裙整株入汤的小青菜,还有剁成小块的鸡肉和大颗的肉圆,这些山里的水里的,会飞的会游的会跑的,各个季节的美味齐聚一堂,煮成一锅浓浓的汤,看看颜色,闻闻气味,再拿起勺子舀一口汤,鲜得连舌头都会吞下肚。如果将一碗绍三鲜比作朝堂,肉圆是当之无愧的皇帝,鱼圆则是当仁不让的皇后。
  鱼圆真的是江南菜里一个伟大的发明,既能吃到鱼的鲜美,又不怕被鱼刺卡到,隆冬时节做好鱼圆浮在水里,还能存放好长一段时间,年纪大的年纪小的都可以吃,美味、有营养、易消化,价格还亲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做鱼圆是个有难度的技术活,好比包粽子,你看别人轻轻松松地在做,自己一上手立马焦头烂额,哪怕师父手把手教了几遍,可实践起来还是大小问题层出不穷。
  大概在我读高中以前,家里没有人会做鱼圆,可这又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样食材,所以每年过年前,外婆总会上门拜托她娘家的大外甥做满满一水桶的鱼圆,然后隔三差五放汤的时候用几颗,一直吃到正月结束。后来,我爸爸改行做了厨师,到饭店、银行的食堂去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积累了不少技艺,其中一项就是做鱼圆。可就算自己家里人学会了,我们还是很少做,就像家里现在已经很少自己做饺子、粽子一样,麻烦与琐碎是最大的原因,做鱼圆起码要花上一天多的时间,厨房客厅还要铺放水桶、脸盆、汤碗,一条鱼经过数十道工序的处理,才能在巧手翻飞与勺子的配合下,浸入水中,获得第二次的生命。
  又快过年了,自从外婆走后,那些熟悉难忘的饭菜都被存放在了记忆里,一些本地酒店和菜馆虽然还在售卖绍三鲜、鲞冻肉、霉干菜毗肉、白鲞扣鸡、火腿炖猪脚、醋溜鱼……可是,现在的过年已不同以前的过年,现在的家乡菜里也不太能再吃出家乡的味道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