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以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管儿子,说他什么根本听不进去……幸亏有检察官耐心沟通、用心引导,不仅孩子有了转变,我也学会了怎么更好地和孩子相处。”近日,小北的母亲感慨地说。 此前,小北因一时冲动参与打架斗殴,险些误入歧途。在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银杏树”未检团队持续帮教下,曾经紧张的亲子关系得到修复,小北也重新找准了人生方向。 这样的转变,正是“银杏树”未检团队深化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与矫治工作带来的成效。近年来,丹东市检察机关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局,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和帮教体系,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银杏树”未检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品牌负责人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入选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人才库,带领丹东未检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科学分级 差异化干预提前一步 实践中,丹东市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教育、共青团委、妇联等多部门,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对存在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及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划分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并实施精准干预,确保“一类一策、一人一策”,推动“早识别、早干预、早矫治”真正落地。 曾经常夜不归宿、有小偷小摸行为的15岁少年小伟,被列为高风险关注对象。检察机关联动公安机关、社区及家庭,共同为其构筑关爱与约束并重的矫治网络,量身定制包括行为约束、心理疏导和家庭指导在内的三重干预方案,逐步帮助小伟戒除不当行为习惯。 2025年以来,丹东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率已下降至0.16‰,同比降幅达22.45%。近年来,该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处于全省平均水平,犯罪预防与治理成效稳居全省前列。 帮教护航 让孩子真正回归社会 在涉罪案件审理中,“银杏树”未检团队坚持依法惩戒与精准帮教相结合,全面推行附条件不起诉与社会化矫治并行机制,设置“初期适应—中期强化—末期评估”三段动态考察路径,确保矫治全程科学、系统。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工作要求,丹东市检察机关协同监狱、看守所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亲情会见、心理疏导等靶向矫治,强化监内帮扶。同时,对接就业安置、社会融入等长效支持措施,实现跟进帮扶无缝衔接。 17岁的小刚曾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全面审查,认定其犯罪情节轻微且悔罪态度诚恳,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设置8个月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小刚深刻反省、积极表现,不仅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更凭借自身努力成功考入大学。经末期评估,检察机关依法提前结束其考验期,最终助力小刚顺利回归校园,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得益于该机制,丹东地区2025年以来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率同比下降50.4%,教育矫治质量和效果持续提升。 整合资源 打造一体化帮教格局 工作中,丹东市检察院牵头建成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家庭教育指导基地及3处观护基地,有效整合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与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具体风险等级,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教方案,努力做到“教育有深度、感化有温度、挽救有力度”。 曾涉嫌犯罪的小南被安排进入某企业观护基地接受系统帮扶。检察机关为其制定阶段性帮教计划,一方面开展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帮助其认清错误、树立规则意识;另一方面提供焊工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立足社会的能力。在帮教期间,小南逐渐走出迷茫,还掌握了一技之长。目前,他已实现稳定就业,真正融入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青年。 自“一中心四基地”成立以来,已开展社会调查192次、心理测评和疏导633次、家庭教育指导516次,帮助179名未成年人复学就业、顺利回归社会。 调研普法 赋能教育精准度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丹东市检察院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并行,结合本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际样本,完成专题调研报告《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的检察履职研究》,为机制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为推动研究成果向普法实践转化,丹东市检察院精心打造法治课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的策略与思考》,系统阐释分级干预的理念框架与实践路径,该课程获全省检察教育精品课程提名。 在普法教育方面,丹东市检察机关实施“百名法治副校长”计划,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覆盖20余万人。丹东市检察院开发并讲授的法治课程已被评为“全国精品法治课”,并通过国家级教育平台向全国中小学校推广,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有效提升。 从精准分级干预到全程跟踪帮教,从多元资源整合到理论反哺实践,丹东“银杏树”未检团队始终以司法温度为青春护航,以检察力量为每一个迷失少年重塑明天。 “我们深信,没有浇灌不了的心田,没有照不亮的青春。团队将持续改革创新,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从刑事司法环节向前端预防、后端融入全面延伸,努力构建更系统、更精准、更有温度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格局。”丹东市检察院“银杏树”未检团队负责人说。

|
| 丹东检察全面推行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改革
|
| 以司法温度为青春护航
|
|
|
|
|
|
| ( 2025-11-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以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管儿子,说他什么根本听不进去……幸亏有检察官耐心沟通、用心引导,不仅孩子有了转变,我也学会了怎么更好地和孩子相处。”近日,小北的母亲感慨地说。 此前,小北因一时冲动参与打架斗殴,险些误入歧途。在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银杏树”未检团队持续帮教下,曾经紧张的亲子关系得到修复,小北也重新找准了人生方向。 这样的转变,正是“银杏树”未检团队深化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与矫治工作带来的成效。近年来,丹东市检察机关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局,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和帮教体系,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银杏树”未检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品牌负责人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入选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人才库,带领丹东未检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科学分级 差异化干预提前一步 实践中,丹东市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教育、共青团委、妇联等多部门,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对存在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及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划分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并实施精准干预,确保“一类一策、一人一策”,推动“早识别、早干预、早矫治”真正落地。 曾经常夜不归宿、有小偷小摸行为的15岁少年小伟,被列为高风险关注对象。检察机关联动公安机关、社区及家庭,共同为其构筑关爱与约束并重的矫治网络,量身定制包括行为约束、心理疏导和家庭指导在内的三重干预方案,逐步帮助小伟戒除不当行为习惯。 2025年以来,丹东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率已下降至0.16‰,同比降幅达22.45%。近年来,该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处于全省平均水平,犯罪预防与治理成效稳居全省前列。 帮教护航 让孩子真正回归社会 在涉罪案件审理中,“银杏树”未检团队坚持依法惩戒与精准帮教相结合,全面推行附条件不起诉与社会化矫治并行机制,设置“初期适应—中期强化—末期评估”三段动态考察路径,确保矫治全程科学、系统。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工作要求,丹东市检察机关协同监狱、看守所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亲情会见、心理疏导等靶向矫治,强化监内帮扶。同时,对接就业安置、社会融入等长效支持措施,实现跟进帮扶无缝衔接。 17岁的小刚曾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全面审查,认定其犯罪情节轻微且悔罪态度诚恳,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设置8个月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小刚深刻反省、积极表现,不仅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更凭借自身努力成功考入大学。经末期评估,检察机关依法提前结束其考验期,最终助力小刚顺利回归校园,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得益于该机制,丹东地区2025年以来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率同比下降50.4%,教育矫治质量和效果持续提升。 整合资源 打造一体化帮教格局 工作中,丹东市检察院牵头建成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家庭教育指导基地及3处观护基地,有效整合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与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具体风险等级,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教方案,努力做到“教育有深度、感化有温度、挽救有力度”。 曾涉嫌犯罪的小南被安排进入某企业观护基地接受系统帮扶。检察机关为其制定阶段性帮教计划,一方面开展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帮助其认清错误、树立规则意识;另一方面提供焊工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立足社会的能力。在帮教期间,小南逐渐走出迷茫,还掌握了一技之长。目前,他已实现稳定就业,真正融入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青年。 自“一中心四基地”成立以来,已开展社会调查192次、心理测评和疏导633次、家庭教育指导516次,帮助179名未成年人复学就业、顺利回归社会。 调研普法 赋能教育精准度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丹东市检察院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并行,结合本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际样本,完成专题调研报告《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的检察履职研究》,为机制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为推动研究成果向普法实践转化,丹东市检察院精心打造法治课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的策略与思考》,系统阐释分级干预的理念框架与实践路径,该课程获全省检察教育精品课程提名。 在普法教育方面,丹东市检察机关实施“百名法治副校长”计划,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覆盖20余万人。丹东市检察院开发并讲授的法治课程已被评为“全国精品法治课”,并通过国家级教育平台向全国中小学校推广,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有效提升。 从精准分级干预到全程跟踪帮教,从多元资源整合到理论反哺实践,丹东“银杏树”未检团队始终以司法温度为青春护航,以检察力量为每一个迷失少年重塑明天。 “我们深信,没有浇灌不了的心田,没有照不亮的青春。团队将持续改革创新,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从刑事司法环节向前端预防、后端融入全面延伸,努力构建更系统、更精准、更有温度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格局。”丹东市检察院“银杏树”未检团队负责人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