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关于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
· 最高法院国际合作局负责人就王某诉俞某某
离婚纠纷案跨国视频庭审相关法律问题答记者问
· 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 南京政法惠民举措持续释放政法“红利”
·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再添新力
· 图片新闻

南京政法惠民举措持续释放政法“红利”

( 2025-10-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今年初,江苏省南京市委政法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年度《政法惠民十件实事司法改革十项举措》,涵盖了政法助企宜商、司法护航首发南京示范点、证券纠纷多元化解、“梧桐行”民事支持起诉、虚假诉讼监督、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远程公证服务等多个具体举措。各政法单位以“抓在手里的项目”为重点,把实事工作与条线改革融合相结合,不断推动群众身边难点问题解决、持续促进执法司法能力提升。
  今年以来,南京市委政法委、各政法单位和各区委政法委持续发力,不断放大“南京政法·惠民与改革”品牌效应,用“法治的辛苦指数托举百姓的幸福指数”,努力让群众对政法惠民举措切实可知可感。
政法助企宜商
  总部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知识产权保护、对外投资、技术转让和产品销售等多方面法律需求。“前不久,江宁开发区人民法院和开发区工商联一起为我们企业搭建了调解平台,近八成纠纷以调解撤诉方式化解,为我们节省诉讼费用20余万元。”该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法官还经常走访企业,指导企业法务人员梳理合同关系,化解潜在纠纷。
  “我们辖区企业众多,经济活动频繁,商事纠纷数量占比较高。”江宁开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栗娟介绍说,该院通过打造高水平解纷平台,从200余家商会企业中选聘17名调解员,成立商会调解中心调解涉企民商事纠纷,还编写并发放各类纠纷典型案例和防范风险要点,精准提供司法服务,有效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据了解,南京市委政法委在出台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多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诉讼办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风险防范等针对性举措,有效提升了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在政法惠民实事举措推动下,南京政法各部门分别推出了各自“品牌”实事。其中,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穿透式一揽子”实质解纷法、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专业化审判“小切口”服务生态环境“大保护”、打造证券纠纷多元化解“三化”工作机制等改革创新机制。“我们多维度提升政法助企宜商质效,通过完善宜商司法服务平台体系、加大困境小微企业破产挽救力度、拧紧企业出海风险防控链条三方面工作,实现司法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南京中院研究室副主任曹廷生介绍说。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立足南京地区园区规模大、企业数量多等特点,在全市23个园区设立“检察工作站”,同步上线“检察护企e站”,实现企业诉求快速响应、监督线索及时掌握、法律服务“一键直达”。截至目前,已召开企业家座谈会55场,排查涉企监督线索16件,制发检察建议6件、法律风险提示函9份,有效对接各类市场主体差异化法治需求。
  六合区委政法委整合政法资源,构建了“实体化中心+法治服务驿站+助企二维码+便企微信群+服务热线”线上线下沟通渠道。截至目前已开展“法治体检”80余次,受理涉企诉求563件,完成17件区领导提级办事事项。该区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后,实现了涉企诉求精准分流,截至目前已有463件涉企矛盾纠纷通过排查化解机制化解。
解决急难愁盼
  执法规范化,群众最关切。南京市公安局持续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依托全市12个属地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坚持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应进必进、能进则进”。
  “通过大力推动‘一站式’执法33项标准化服务清单落地落实,全市刑事案件抓获人员入中心审查率达100%,裁决行政拘留人员入中心审查率达91.06%。”南京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政委王春芳介绍说,如江宁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基础保障、综合鉴证服务、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执法监测监督、案件审核、综合案管、侦情指合成赋能、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涉案财物管理九大功能专区,形成了“一站式办案的总基地、监督管理的大中枢、全程保障的大本营”特色。
  面对新形势下企业出海、引才引智、群众办证等急难愁盼问题,南京市公安局创新打造出入境“境捷”服务品牌,从2023年创建至今已为200余万人次高效办理出入境证件申请。南京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还紧抓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契机,通过深度整合政务与生活服务,与多部门联合开发“In-Nanjing”涉外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临时来宁外国人旅居便利度、体验感。
  南京市检察院在今年政法惠民实事中,牵头打造“梧桐行”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品牌,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与工会、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健全协作机制,将支持起诉作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方式。“今年上半年,聚焦农民工讨薪、老年人赡养、残疾人维权等,制发支持起诉书515件,全力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南京市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穆妍介绍说。
化解矛盾纠纷
  南京市司法局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覆盖提升工程民生实事项目为牵引,持续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将法律援助服务延伸至社区(村)。
  “我们如期完成45个工作站点提档升级工作,截至目前接待咨询13606人次,协助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36件。”南京市司法局法治宣传处二级调研员黄仕军介绍说,局领导专门带队赴玄武、江宁、浦口、高淳等区重点工作站点开展实地指导,市法律援助中心分组分片对45个拟提档升级站点全面摸底,通过加强与法院、人社部门协调对接,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成熟载体完善配套建设。
  各区司法局推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服务升级。如栖霞区法律援助中心在龙潭监狱工作站实施法律援助预约制;雨花台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岱山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站,建立“法援+调解”工作机制;浦口区、六合区法律援助中心采取增加工作站点值班频次、开展延时服务等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此外,秦淮、浦口、江宁等区针对不同群体法律需求特点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退役军人权益维护、老年人反诈防骗、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护等主题宣传活动20余场,提升群众知晓度。
  为持续释放政法“红利”,江宁区委政法委把政法惠民实事工作纳入全区年度政法工作要点内容,作为履行政法职能的核心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扣企业发展需求,以实打实的举措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的工作思路,系统梳理群众安全感调查、群众信访诉求、12345政务热线反馈及基层治理难点,以及企业发展法治需求、特殊人群保障缺口、司法服务便捷性不足等民生痛点,以问题导向确立惠民工作靶向。”江宁区法学会副会长张宗学介绍说。
  “南京政法系统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出大量平安护民、法治惠民工作举措和改革项目,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有效提升。”南京市委政法委一级调研员范荣平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