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记者 吴 琼 □ 本报见习记者 黄荣潇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在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成功当选第104任日本首相。 然而,闯过首相选举难关的高市早苗,面对如今日本内外交困、党派明争暗斗的局面,如何避免成为“短命首相”,似乎成为她亟须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高市内阁保守色彩鲜明 21日晚,经过首相任命仪式和阁僚认证仪式后,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组成的执政联盟正式启动。新任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宣布了内阁名单。此次内阁包括高市早苗在内共19名成员,其中10人首次入阁,女性阁僚共有2名。 据报道,自民党原本希望维新会派出阁僚人选进行阁内合作,但这一提议未被接受。维新会仅接受签订政策协议,以执政党的身份参与国会运营,即阁外合作,因此本次内阁成员均为自民党议员。不过,维新会国会对策委员长远藤敬担任首相辅佐官,负责高市早苗与维新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本次内阁成员名单中,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出任外务大臣、前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出任防卫大臣、前官房长官林芳正出任总务大臣,此三人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曾与高市早苗进行竞争。日本舆论认为,高市早苗任命竞争对手的行为是为了维护党内派系平衡、团结各党派关系,从而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 在主要岗位上,高市早苗任命了与其理念相近的保守派人士、前防卫大臣木原稔出任官房长官;启用了与自己同为“创生日本”成员、被视为积极财政派的前地方创生担当大臣片山皋月担任财务大臣;让政治信条相近的小野田纪美担任经济安全保障大臣的同时,兼任备受关注的外国人政策担当大臣等等。日本共同社指出,内阁成员方面,还有不少是来自前首相安倍晋三担任会长的保守派议员联盟“创生日本”的成员,保守色彩十分鲜明。 自维执政联盟遭到质疑 有分析指出,高市早苗得以当选首相得益于与日本维新会快速达成协议。据日本媒体称,协议内容里,包含经济财政政策、宪法修订、社会保障等被称为“12支箭”的政策项目。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表示,协议的12项内容非常广泛。为了落实这些政策,必须首先实施政治改革第一步,即削减国会议员席位。作为维新会达成执政联盟的绝对条件,削减国会议员席位以削减众议院10%议员席位为目标,并计划在临时国会中推行实施。 有分析认为,议员数量削减将引起反对浪潮,如果削减主要集中在比例代表制地区,受到影响最大的将是少数党派。2024年10月众议院的选举中,国民民主党、公明党、令和新选组、日本共产党、参政党在比例代表制选区赢得的席位,都比在小选区制选区赢得的席位要多。 众多议员对这一政策表示不满,日本共产党书记局长小池晃表示,这很可能演变为自民党此前想做却未能实施的举措得以一连串的强制推行。对公明党而言,议员数量削减堪称针对性打压,公明党党首斋藤铁夫认为这是在转移焦点问题,“解决政治资金问题本应是重点关注的,不知为何就转移到了削减国会议员席位这件事情上了”。 此前,引起自公联盟解体的导火线便是政治资金问题。《西日本新闻》指出,关于废除企业团体献金问题,自维联盟的协议中显示的是将设立协商机构,并在两年后高市总裁任期结束前得出结论,这等于宣布暂时不会进行改革。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由于自维两党合计议席数在众参两院仍未过半,未来执政联盟在政策推行层面依然面临不确定性。而且,削减议员数量的主张遭到众多议员反对,未来在政策合作上,与其他在野党更难达成协议。 另外,日维执政联盟的合作方式为阁外合作。对此,有日媒担心联盟的稳定性,认为此举是为日本维新会保留了“随时抽身”的空间,一旦两党产生分歧,执政联盟极可能瓦解。 未来两大政策方向变化 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记者会上,高市早苗指出,日本政治安定依赖于强有力的经济政策与外交安保政策。 日本民调显示,希望推行经济政策的投票比例达到58.7%。当前,日本经济面临财政和货币两难、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美国加征关税等多重困境。 高市早苗作为“安倍路线”继承人,主张继承和强化“安倍经济学”,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她在记者会上强调要“以经济对策为最优先课题来推进施政”。有媒体分析称,新任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同样以支持扩张性财政政策而闻名,她的当选释放了日本经济政策未来走向的信号。然而,市场人士普遍担心,当下日本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0%,位居全球前列,若继续财政扩张甚至增发国债,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外交安保政策同样引人注目。高市早苗明确表示,将下达指示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保政策相关文件。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调整方案主要包括提高防卫费至GDP的2%、推动武器装备出口、讨论引进核潜艇等。 有外务省官员对高市早苗执政下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表示担忧。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尽管高市早苗在秋季例行大祭期间放弃参拜靖国神社,然而她在过去的言行仍让中国和韩国等周边国家保持警惕。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称,新内阁上台后,在“慰安妇”和被强征劳工等历史问题上,可能会给韩日关系刚出现的融冰势头泼冷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维护双边关系政治基础,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在日美关系上,高市早苗表示今后将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希望尽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加深双方信任关系。木原稔宣布,特朗普在访问日本期间,将在28日与高市早苗举行首脑会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指出,近年来日本政坛陷入动荡,首相一度“难产”的背后,是日本面临的深刻发展困境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衰退。高市早苗当选首相,等待她的不是坦途,而是空前严峻的内外挑战。高市早苗能否逃脱“短命首相”的命运,是对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
|
|
| 闯关不易 日本首位女首相面临更大挑战
|
|
|
|
|
|
| ( 2025-10-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
| 当地时间10月21日,日本东京,日本执政党自由民主党总裁高市早苗(中)在国会特别会议的全体大会上与国会议员们就新首相选举进行讨论。
CFP供图 |
|
□ 本报记者 吴 琼 □ 本报见习记者 黄荣潇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在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成功当选第104任日本首相。 然而,闯过首相选举难关的高市早苗,面对如今日本内外交困、党派明争暗斗的局面,如何避免成为“短命首相”,似乎成为她亟须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高市内阁保守色彩鲜明 21日晚,经过首相任命仪式和阁僚认证仪式后,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组成的执政联盟正式启动。新任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宣布了内阁名单。此次内阁包括高市早苗在内共19名成员,其中10人首次入阁,女性阁僚共有2名。 据报道,自民党原本希望维新会派出阁僚人选进行阁内合作,但这一提议未被接受。维新会仅接受签订政策协议,以执政党的身份参与国会运营,即阁外合作,因此本次内阁成员均为自民党议员。不过,维新会国会对策委员长远藤敬担任首相辅佐官,负责高市早苗与维新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本次内阁成员名单中,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出任外务大臣、前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出任防卫大臣、前官房长官林芳正出任总务大臣,此三人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曾与高市早苗进行竞争。日本舆论认为,高市早苗任命竞争对手的行为是为了维护党内派系平衡、团结各党派关系,从而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 在主要岗位上,高市早苗任命了与其理念相近的保守派人士、前防卫大臣木原稔出任官房长官;启用了与自己同为“创生日本”成员、被视为积极财政派的前地方创生担当大臣片山皋月担任财务大臣;让政治信条相近的小野田纪美担任经济安全保障大臣的同时,兼任备受关注的外国人政策担当大臣等等。日本共同社指出,内阁成员方面,还有不少是来自前首相安倍晋三担任会长的保守派议员联盟“创生日本”的成员,保守色彩十分鲜明。 自维执政联盟遭到质疑 有分析指出,高市早苗得以当选首相得益于与日本维新会快速达成协议。据日本媒体称,协议内容里,包含经济财政政策、宪法修订、社会保障等被称为“12支箭”的政策项目。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表示,协议的12项内容非常广泛。为了落实这些政策,必须首先实施政治改革第一步,即削减国会议员席位。作为维新会达成执政联盟的绝对条件,削减国会议员席位以削减众议院10%议员席位为目标,并计划在临时国会中推行实施。 有分析认为,议员数量削减将引起反对浪潮,如果削减主要集中在比例代表制地区,受到影响最大的将是少数党派。2024年10月众议院的选举中,国民民主党、公明党、令和新选组、日本共产党、参政党在比例代表制选区赢得的席位,都比在小选区制选区赢得的席位要多。 众多议员对这一政策表示不满,日本共产党书记局长小池晃表示,这很可能演变为自民党此前想做却未能实施的举措得以一连串的强制推行。对公明党而言,议员数量削减堪称针对性打压,公明党党首斋藤铁夫认为这是在转移焦点问题,“解决政治资金问题本应是重点关注的,不知为何就转移到了削减国会议员席位这件事情上了”。 此前,引起自公联盟解体的导火线便是政治资金问题。《西日本新闻》指出,关于废除企业团体献金问题,自维联盟的协议中显示的是将设立协商机构,并在两年后高市总裁任期结束前得出结论,这等于宣布暂时不会进行改革。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由于自维两党合计议席数在众参两院仍未过半,未来执政联盟在政策推行层面依然面临不确定性。而且,削减议员数量的主张遭到众多议员反对,未来在政策合作上,与其他在野党更难达成协议。 另外,日维执政联盟的合作方式为阁外合作。对此,有日媒担心联盟的稳定性,认为此举是为日本维新会保留了“随时抽身”的空间,一旦两党产生分歧,执政联盟极可能瓦解。 未来两大政策方向变化 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记者会上,高市早苗指出,日本政治安定依赖于强有力的经济政策与外交安保政策。 日本民调显示,希望推行经济政策的投票比例达到58.7%。当前,日本经济面临财政和货币两难、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美国加征关税等多重困境。 高市早苗作为“安倍路线”继承人,主张继承和强化“安倍经济学”,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她在记者会上强调要“以经济对策为最优先课题来推进施政”。有媒体分析称,新任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同样以支持扩张性财政政策而闻名,她的当选释放了日本经济政策未来走向的信号。然而,市场人士普遍担心,当下日本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0%,位居全球前列,若继续财政扩张甚至增发国债,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外交安保政策同样引人注目。高市早苗明确表示,将下达指示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保政策相关文件。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调整方案主要包括提高防卫费至GDP的2%、推动武器装备出口、讨论引进核潜艇等。 有外务省官员对高市早苗执政下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表示担忧。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尽管高市早苗在秋季例行大祭期间放弃参拜靖国神社,然而她在过去的言行仍让中国和韩国等周边国家保持警惕。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称,新内阁上台后,在“慰安妇”和被强征劳工等历史问题上,可能会给韩日关系刚出现的融冰势头泼冷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维护双边关系政治基础,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在日美关系上,高市早苗表示今后将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希望尽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加深双方信任关系。木原稔宣布,特朗普在访问日本期间,将在28日与高市早苗举行首脑会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指出,近年来日本政坛陷入动荡,首相一度“难产”的背后,是日本面临的深刻发展困境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衰退。高市早苗当选首相,等待她的不是坦途,而是空前严峻的内外挑战。高市早苗能否逃脱“短命首相”的命运,是对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