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有烦心事就找综治中心。”这句话日渐成为上海老百姓的口头禅。据悉,2024年以来,上海根据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将“基层综治”和“精准数治”落到实处,实现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门”“只跑一地”。 “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上海依托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经验优势,高站位、高标准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凸显了时代性与地域性两大辨识度,为新时代综治中心建设贡献‘上海样本’。”上海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磊说。 四级全覆盖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综治中心看到,面积不大的接待大厅里,各个职能接待窗口布局规范,工作井然有序……如今,这样的综治中心已遍布上海各个街镇。 “对于中心城区核心区来讲,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综治中心有的放矢整合多元力量,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华洁蓉说。 据了解,上海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围绕场地建设、机制创新与队伍支撑等三方面推进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目前,全市16个区、222个街镇(园区)以及6578个村居综治中心已实现全覆盖。 在场地建设方面,上海对每级综治中心的职能定位都作了明确规定。市级综治中心立足统筹协调,区、街镇两级综治中心定位为化解矛盾风险的“主阵地”,村居综治站则是排查化解矛盾风险的“前沿哨”。 在机制创新方面,上海将“三所联动”作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之一,配套创新“两通报一核查”机制,使“三所联动”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提交到街镇综治中心,发挥政法委统筹协调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解纷资源,实现矛盾化解。 在队伍支撑方面,上海在街镇综治中心实现“一街镇一法官一检察官”、专业社工、社会心理服务、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4个“全覆盖”,为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治服务等提供专业支撑。 最多跑一地 不久前,徐汇区枫林街道综治中心改造完成并正式启用。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不仅设有主打“快事快办”的常驻接待点,还有金牌调解员马飞团队驻点的“枫清工作室”为复杂矛盾调解提供专业服务。另外,这里还设置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和司法调解室,以及负责日常监管和应急调度的指挥中心,人民群众的诉求都能在这里得到精准对接。 为了进一步稳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上海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协同、基层延伸3个层面创新,突出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纠纷的特点,对群众诉求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 在资源整合层面,上海采取灵活入驻的方式,以平安办、司法所、信访办为主体,根据实际需求和辖区特点增设常驻单位,并将各个职能部门纳入综治大格局实现有效联动,对不同领域高发纠纷开展针对性地化解,避免群众来回奔波。 在数据协同层面,各级综治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掌握矛盾纠纷从发生到解决,再到回访的全闭环,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纠纷要素图谱推进纠纷解决,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在基层延伸方面,上海在村居综治站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在矛盾多发、人流密集、情况复杂的大型商圈、地铁车站、校园工地、科创园区建立了219个专门综治站,确保群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数治新样本 “我要出差半年,行动不便的老父亲无人照顾,我就通过小程序‘枫和暖杨’,将情况反映给了综治中心。”近日,家住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的刘女士没想到,自己的烦心事解决得如此之快。 据了解,后台收到刘女士的求助后,自动“派单”给综治中心助老专职干部的手机上,不到1小时,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走访,现场帮老人登记落实了送餐和保洁等服务需求。 这正是上海科技赋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上海通过构建信息枢纽、筑牢数字底座、创新场景应用,成功打造综治中心“数治样本”。 在构建信息枢纽上,上海在四级综治中心架构内统一建设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实现四级综治中心与各个矛盾纠纷入口的有效对接和信息流转,同时搭建扁平化指挥系统,确保四级综治中心上下联动、运行顺畅、协同高效。 在筑牢数字底座上,上海打破政务数据壁垒,广泛引入12345热线、信访、矛盾排查、人民调解、三所联动、解纷一件事、110非警务警情等数据,形成矛盾纠纷汇集的“数据池”和信息共享的“集散地”。 在创新应用场景上,上海根据自身实际,在信息平台中植入数据分析、风险研判、远程指挥等场景应用;针对基层治理的小堵点、小难题,鼓励基层研发和申报各类应用场景。虹口“虹馨·三所联动”、奉贤“贤城汇治”、闵行“平安联盟”等一大批基层创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感知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综治中心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我们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桥头堡’、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持续赋能。”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丁伯婕说。

|
|
|
| 群众解决烦心事“最多跑一地”
|
| 上海实现四级综治中心全覆盖
|
|
|
|
| ( 2025-10-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有烦心事就找综治中心。”这句话日渐成为上海老百姓的口头禅。据悉,2024年以来,上海根据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将“基层综治”和“精准数治”落到实处,实现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门”“只跑一地”。 “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上海依托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经验优势,高站位、高标准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凸显了时代性与地域性两大辨识度,为新时代综治中心建设贡献‘上海样本’。”上海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磊说。 四级全覆盖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综治中心看到,面积不大的接待大厅里,各个职能接待窗口布局规范,工作井然有序……如今,这样的综治中心已遍布上海各个街镇。 “对于中心城区核心区来讲,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综治中心有的放矢整合多元力量,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华洁蓉说。 据了解,上海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围绕场地建设、机制创新与队伍支撑等三方面推进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目前,全市16个区、222个街镇(园区)以及6578个村居综治中心已实现全覆盖。 在场地建设方面,上海对每级综治中心的职能定位都作了明确规定。市级综治中心立足统筹协调,区、街镇两级综治中心定位为化解矛盾风险的“主阵地”,村居综治站则是排查化解矛盾风险的“前沿哨”。 在机制创新方面,上海将“三所联动”作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之一,配套创新“两通报一核查”机制,使“三所联动”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提交到街镇综治中心,发挥政法委统筹协调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解纷资源,实现矛盾化解。 在队伍支撑方面,上海在街镇综治中心实现“一街镇一法官一检察官”、专业社工、社会心理服务、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4个“全覆盖”,为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治服务等提供专业支撑。 最多跑一地 不久前,徐汇区枫林街道综治中心改造完成并正式启用。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不仅设有主打“快事快办”的常驻接待点,还有金牌调解员马飞团队驻点的“枫清工作室”为复杂矛盾调解提供专业服务。另外,这里还设置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和司法调解室,以及负责日常监管和应急调度的指挥中心,人民群众的诉求都能在这里得到精准对接。 为了进一步稳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上海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协同、基层延伸3个层面创新,突出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纠纷的特点,对群众诉求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 在资源整合层面,上海采取灵活入驻的方式,以平安办、司法所、信访办为主体,根据实际需求和辖区特点增设常驻单位,并将各个职能部门纳入综治大格局实现有效联动,对不同领域高发纠纷开展针对性地化解,避免群众来回奔波。 在数据协同层面,各级综治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掌握矛盾纠纷从发生到解决,再到回访的全闭环,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纠纷要素图谱推进纠纷解决,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在基层延伸方面,上海在村居综治站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在矛盾多发、人流密集、情况复杂的大型商圈、地铁车站、校园工地、科创园区建立了219个专门综治站,确保群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数治新样本 “我要出差半年,行动不便的老父亲无人照顾,我就通过小程序‘枫和暖杨’,将情况反映给了综治中心。”近日,家住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的刘女士没想到,自己的烦心事解决得如此之快。 据了解,后台收到刘女士的求助后,自动“派单”给综治中心助老专职干部的手机上,不到1小时,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走访,现场帮老人登记落实了送餐和保洁等服务需求。 这正是上海科技赋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上海通过构建信息枢纽、筑牢数字底座、创新场景应用,成功打造综治中心“数治样本”。 在构建信息枢纽上,上海在四级综治中心架构内统一建设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实现四级综治中心与各个矛盾纠纷入口的有效对接和信息流转,同时搭建扁平化指挥系统,确保四级综治中心上下联动、运行顺畅、协同高效。 在筑牢数字底座上,上海打破政务数据壁垒,广泛引入12345热线、信访、矛盾排查、人民调解、三所联动、解纷一件事、110非警务警情等数据,形成矛盾纠纷汇集的“数据池”和信息共享的“集散地”。 在创新应用场景上,上海根据自身实际,在信息平台中植入数据分析、风险研判、远程指挥等场景应用;针对基层治理的小堵点、小难题,鼓励基层研发和申报各类应用场景。虹口“虹馨·三所联动”、奉贤“贤城汇治”、闵行“平安联盟”等一大批基层创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感知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综治中心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我们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桥头堡’、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持续赋能。”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丁伯婕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