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编者按
· 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同行 谱写涉外审判华章
· 筑牢船员权益保护法治屏障
· 全力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 司法守护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愿景

筑牢船员权益保护法治屏障

( 2025-10-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欧阳明程

  我国是航运大国,也是海运强国,而船员是航运经济中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青岛海事法院始终坚持以法治力量构建船员权益保护的坚实屏障。截至目前,青岛海事法院共审理涉船员纠纷18000余件,累计支持船员工资和人身损害赔偿金额达84亿元。
  青岛海事法院法官在审理这些案件时,接续传承着中国司法对船员温暖而有力的守护。
  “大安吉”轮28名船员工资案,是一次远隔万里的“海上救援”。1999年夏天,埃及塞得港,烈日灼烤着圣文森特籍“大安吉”轮的甲板,28名中国船员被遗弃在船上已超90天,油料、淡水和食品已消耗殆尽,绝望的年轻船员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遗书……船长在多方求救无果下向青岛海事法院提出了紧急求助申请。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接同胞回家。”这是全院上下共同的声音。但是,要让远在埃及的受困巨轮重新起航,谈何容易,不仅有运河费、加油费,船上还有被拒收的3.7万吨小麦,而船东濒临破产,抵押权人拒绝投入资金救助……一个个巨大的困难横亘在眼前。
  经过多方协调,青岛海事法院辗转联系到了瑞士承租人,加油、加水、补给,让船舶恢复了生机,小麦被转运到土耳其卸货,“大安吉”轮在受困152天后得以顺利返航,驶回青岛港。之后,青岛海事法院依法扣押并成功拍卖“大安吉”轮,船员被拖欠的工资得以顺利受偿。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靠港时,船员们欢呼着。司法的温度跨越了蔚蓝大海。
  2020年,德国某银行等与巴拿马某公司船舶抵押贷款合同案,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多方协作。
  该案中,由于利比里亚籍“狮子”轮的船东不履行与德国某银行的借款合同义务,银行申请扣押拍卖“狮子”轮。扣押期间,船东弃船,“狮子”轮成为漂泊在海上的一座孤岛,船上物资断供,船员工资欠付,船舶和船员均陷入了危险境地。
  青岛海事法院收到21名乌克兰籍和菲律宾籍船员的求救邮件后,第一时间提供援助。连续7个月,青岛海事法院法官一边用上百个邮件和电话安抚焦虑的船员,一边与银行协商,说服他们指定船舶临时管理人提供补给、先行垫付25万美元的船员工资。同时,与外交部、乌克兰大使馆、菲律宾大使馆、国际劳工组织、边检、海事部门积极沟通,反复磋商外籍船员的入境和遣返方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狮子”轮平稳靠泊,中国船员顺利替换上船,外籍船员平安回国。
  “中国法官,好样的!”外籍船员这样说。这起案件是中国司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也是对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诠释。
  自20世纪90年代起,青岛海事法院陆续向297名外籍船员实施过人道主义援助。2022年,推动打造“老船长调解室”等多个“海上枫桥”品牌,积极参与基层涉船员纠纷的多元化解。2023年,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发布船员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事例。2024年,编撰“海事司法文库”(船员权益保护卷),与山东海事局等有关单位共建“山东船员权益保护中心”。
  近年来,青岛海事法院积极运用“扣船+调解”解纷模式,海事司法制度与东方解纷智慧融合发力,及时化解了“森林6”轮5名越南籍死亡船员家属提起的人身伤害索赔案等一大批中外船员纠纷。
  大海从不平静,但正义的航船必将破浪前行。青岛海事法院坚持以专业精神筑牢船员权益保护法治屏障,让每一位船员,不管来自何方,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充分感受到中国海事司法温暖而有力的守护。
  (作者系青岛海事法院副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