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董 俊 赵国华
近日,东部战区军事法院组织召开东部战区六省(市)涉军维权工作联络员会议,深入扎实开展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 近年来,东部战区六省(市)涉军维权工作紧紧围绕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这一目标,坚持从部队急难愁盼中找准涉军维权工作发力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一盘棋统筹、一股劲落实、一张网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四个一”新格局。 一盘棋统筹 涉军维权布局呈现新气象 随着军地改革不断深入,涉军维权政策制度、体制机制、职责分工与现实需要不匹配的矛盾亟须顶层设计重构。 2022年2月,中央政法委、军委政法委联合印发《关于新时代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东部战区党委政法委召开东部战区与六省(市)涉军维权工作协作会议,制定《东部战区与六省(市)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协作机制》,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核。 长期以来,东部战区六省(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涉军维权工作。例如,上海市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涉军维权几项具体工作的通知》,建立多级联动涉军维权工作网络;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督促指导126家法院建立“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不断加大涉军维权工作力度;浙江省委定期召开议军会,研究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重点难点问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军维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涉军维权“鄂豫皖模式”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推广;福建省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福建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领导工作小组工作规则》,进一步增强涉军维权工作的规范性、协同性、有效性;江西省牢固树立“四优先”理念,一年高效审结涉军纠纷72件,让“军人依法优先”“军人军属优待”成为社会共识。 一股劲落实 服务备战打仗展现新作为 《意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注重解决日常涉法纠纷的同时,把工作重心由聚力平时建设向保障战时需求、由解决一般矛盾纠纷向解决备战打仗难题转变。 针对各级反映的案件纠纷解决效率与打仗要求不相适应、跨区域协调联动难、胜诉依法执行难等问题,东部战区六省(市)把影响制约战斗力生成的涉军纠纷纳入优先级,重大疑难案件通过联动会商研究消除维权障碍,实现快速响应和集中督办,为部队战备建治各领域全过程提供高效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3年4月,东部战区成立涉军维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依托各省(市)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3年开展“聚焦强军目标、服务备战打仗”重大涉军纠纷案件集中清理活动。截至目前,共清理重大涉军纠纷案件170件,为部队及军人军属避免和挽回损失9900万余元。 集中清理活动中,上海市对涉军执行积案建立工作台账,逐案研究并制定专门清理方案,综合运用多元调解、执行和解、司法救助等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涉军积案全部清零销账,执行标的额共计800万余元。 空军某部价值约2500万元军队公寓房,因抵押权问题面临被收缴。江苏省军地法院启动维权机制,依法维护部队利益,最终审理查明抵押权无效,避免军队资产流失。 海军某部290亩军用土地由于被执行人拖延履行判决,被非法侵占长达10年。安徽省依托“府院军”联动维权机制,协同省市县三级法院现地督办,先后组织3次推进会、8轮协商,最终将290亩军用土地全部收回,国防和军事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部队建设无小事,件件连着战斗力。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次次专项集中清理行动的推进,助力一线部队官兵把精力集中到练兵备战谋打赢、加快推动战斗力生成上。 一张网保障 军人军属权益体现新温度 近年来,东部战区六省(市)始终坚持把部队的事当成大事,把官兵的家事当成鼓舞军心的特事,不断细化维权工作,把服务送到军人军属家门口,做到官兵心坎上。 上海市先后建立48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23个法律援助工作点,确保军人军属在司法程序中及时获得优先保障和托底支持;江苏省打造“三优先”特色维权服务模式;浙江省畅通“绿色通道”,明确对军人军属申请法律援助不设事项范围限制;安徽省出台《安徽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两年时间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1.27亿元;福建省建立拥军148法律服务联动中心,开通拥军法律服务专线,组建拥军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安排涉军维权工作专项经费60万元;江西省对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不能执行兑现,导致生活困难的任务官兵及家庭,积极争取司法救助。 通过政策红利和暖心举措,东部战区六省(市)用实际行动彰显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决心。 一体化发展 军地团结协作凸现新动能 “这块争议土地历经5个部队移防交接,地方政府也多次调整改革……”“法院已经作出判决,但案件涉及几百户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次承租户……”一些历史遗留涉军纠纷成因复杂、权责模糊,一头连着部队战斗力,另一头连着地方经济发展与民生稳定,成为摆在维权工作人员面前的“硬骨头”。 东部战区六省(市)积极探索军地一体化发展路径,深入推进军地协作、部门联动,创新开展共建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涉军维权工作合力。 上海市探索创新涉军维权新载体,开发升级融合在线调解、在线公证、法律援助等多项为军服务功能的“法治e站”微信小程序,为纠纷案件双方沟通交流提供平台;江苏省连续14年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广泛开展“法律服务海疆行”活动,矩阵宣传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浙江省充分发挥数字化建设优势,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军地需求录入、任务派送、催单提醒、评价反馈等功能为一体的涉军维权协作平台;安徽省滁州市“府院军”联动“确权+执行”,历时3年补偿搬迁滞留群众217户,稳妥办结了陆军某部训练场地被附近村民侵占的历史问题,部队训练任务得到有力保障;福建省连续8年与驻地部队签订《“法固长城 聚力强军”法律服务保障协作机制协议》,聘任地方法官担任法治辅导员,面对面为部队和官兵答疑解惑、帮困止争,打造涉军司法服务快速响应体系;江西省在南昌市南昌县设立“拥军法庭”,建立军地互联、信息共享的涉军维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涉军维权“掌上办”,大大提高维权服务实效性和便捷性。 近年来,东部战区六省(市)对可能诱发政治性、群体性和重大治安案件的涉军纠纷,由政法单位领导督办,推动实质性化解,坚决防止风险扩散,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法主抓、军地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把涉军维权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通过平安建设考评、双拥“模范城”创建等形式一并筹划部署,督促涉军维权工作普遍落实。 东部战区六省(市)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让部队轻装上阵、让官兵后顾无忧。

|
| 东部战区涉军维权工作形成“四个一”新格局
|
| 部队轻装上阵 官兵后顾无忧
|
|
|
|
|
|
| ( 2025-10-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董 俊 赵国华
近日,东部战区军事法院组织召开东部战区六省(市)涉军维权工作联络员会议,深入扎实开展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 近年来,东部战区六省(市)涉军维权工作紧紧围绕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这一目标,坚持从部队急难愁盼中找准涉军维权工作发力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一盘棋统筹、一股劲落实、一张网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四个一”新格局。 一盘棋统筹 涉军维权布局呈现新气象 随着军地改革不断深入,涉军维权政策制度、体制机制、职责分工与现实需要不匹配的矛盾亟须顶层设计重构。 2022年2月,中央政法委、军委政法委联合印发《关于新时代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东部战区党委政法委召开东部战区与六省(市)涉军维权工作协作会议,制定《东部战区与六省(市)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协作机制》,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核。 长期以来,东部战区六省(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涉军维权工作。例如,上海市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涉军维权几项具体工作的通知》,建立多级联动涉军维权工作网络;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督促指导126家法院建立“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不断加大涉军维权工作力度;浙江省委定期召开议军会,研究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重点难点问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军维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涉军维权“鄂豫皖模式”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推广;福建省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福建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领导工作小组工作规则》,进一步增强涉军维权工作的规范性、协同性、有效性;江西省牢固树立“四优先”理念,一年高效审结涉军纠纷72件,让“军人依法优先”“军人军属优待”成为社会共识。 一股劲落实 服务备战打仗展现新作为 《意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注重解决日常涉法纠纷的同时,把工作重心由聚力平时建设向保障战时需求、由解决一般矛盾纠纷向解决备战打仗难题转变。 针对各级反映的案件纠纷解决效率与打仗要求不相适应、跨区域协调联动难、胜诉依法执行难等问题,东部战区六省(市)把影响制约战斗力生成的涉军纠纷纳入优先级,重大疑难案件通过联动会商研究消除维权障碍,实现快速响应和集中督办,为部队战备建治各领域全过程提供高效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3年4月,东部战区成立涉军维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依托各省(市)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3年开展“聚焦强军目标、服务备战打仗”重大涉军纠纷案件集中清理活动。截至目前,共清理重大涉军纠纷案件170件,为部队及军人军属避免和挽回损失9900万余元。 集中清理活动中,上海市对涉军执行积案建立工作台账,逐案研究并制定专门清理方案,综合运用多元调解、执行和解、司法救助等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涉军积案全部清零销账,执行标的额共计800万余元。 空军某部价值约2500万元军队公寓房,因抵押权问题面临被收缴。江苏省军地法院启动维权机制,依法维护部队利益,最终审理查明抵押权无效,避免军队资产流失。 海军某部290亩军用土地由于被执行人拖延履行判决,被非法侵占长达10年。安徽省依托“府院军”联动维权机制,协同省市县三级法院现地督办,先后组织3次推进会、8轮协商,最终将290亩军用土地全部收回,国防和军事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部队建设无小事,件件连着战斗力。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次次专项集中清理行动的推进,助力一线部队官兵把精力集中到练兵备战谋打赢、加快推动战斗力生成上。 一张网保障 军人军属权益体现新温度 近年来,东部战区六省(市)始终坚持把部队的事当成大事,把官兵的家事当成鼓舞军心的特事,不断细化维权工作,把服务送到军人军属家门口,做到官兵心坎上。 上海市先后建立48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23个法律援助工作点,确保军人军属在司法程序中及时获得优先保障和托底支持;江苏省打造“三优先”特色维权服务模式;浙江省畅通“绿色通道”,明确对军人军属申请法律援助不设事项范围限制;安徽省出台《安徽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两年时间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1.27亿元;福建省建立拥军148法律服务联动中心,开通拥军法律服务专线,组建拥军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安排涉军维权工作专项经费60万元;江西省对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不能执行兑现,导致生活困难的任务官兵及家庭,积极争取司法救助。 通过政策红利和暖心举措,东部战区六省(市)用实际行动彰显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决心。 一体化发展 军地团结协作凸现新动能 “这块争议土地历经5个部队移防交接,地方政府也多次调整改革……”“法院已经作出判决,但案件涉及几百户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次承租户……”一些历史遗留涉军纠纷成因复杂、权责模糊,一头连着部队战斗力,另一头连着地方经济发展与民生稳定,成为摆在维权工作人员面前的“硬骨头”。 东部战区六省(市)积极探索军地一体化发展路径,深入推进军地协作、部门联动,创新开展共建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涉军维权工作合力。 上海市探索创新涉军维权新载体,开发升级融合在线调解、在线公证、法律援助等多项为军服务功能的“法治e站”微信小程序,为纠纷案件双方沟通交流提供平台;江苏省连续14年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广泛开展“法律服务海疆行”活动,矩阵宣传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浙江省充分发挥数字化建设优势,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军地需求录入、任务派送、催单提醒、评价反馈等功能为一体的涉军维权协作平台;安徽省滁州市“府院军”联动“确权+执行”,历时3年补偿搬迁滞留群众217户,稳妥办结了陆军某部训练场地被附近村民侵占的历史问题,部队训练任务得到有力保障;福建省连续8年与驻地部队签订《“法固长城 聚力强军”法律服务保障协作机制协议》,聘任地方法官担任法治辅导员,面对面为部队和官兵答疑解惑、帮困止争,打造涉军司法服务快速响应体系;江西省在南昌市南昌县设立“拥军法庭”,建立军地互联、信息共享的涉军维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涉军维权“掌上办”,大大提高维权服务实效性和便捷性。 近年来,东部战区六省(市)对可能诱发政治性、群体性和重大治安案件的涉军纠纷,由政法单位领导督办,推动实质性化解,坚决防止风险扩散,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法主抓、军地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把涉军维权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通过平安建设考评、双拥“模范城”创建等形式一并筹划部署,督促涉军维权工作普遍落实。 东部战区六省(市)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让部队轻装上阵、让官兵后顾无忧。

|
|
|